爱情就是喜新厌旧——来自心理哲学家的视野报告

爱情就是喜新厌旧——来自心理哲学家的视野报告

爱情就是喜新厌旧——来自心理哲学家的视野报告

本文撰稿 李占春 《之我精神导论》作者——(注:之我或灵魂之我——灵魂之王、灵魂的主宰、灵魂的主人、哲学之我或哲学层次的我。)

我们今天所讲的爱情,大凡主要指恋爱中及初婚时的所谓爱情。过去,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今天,我要说——爱情就是喜新厌旧。其实,你要是把这两句话弄明白了,你的婚姻就可能变得更稳固些,幸福每天早晨都会向你招手。以前有“七年之痒”一说,现在据说已经减至“三年之痒”了。据讲,现在结婚三年内离婚的比例在逐年攀升,由女方主动提出离婚要求的占比74%。过去,一提及喜新厌旧,往往指的就是男人,而现在让数字说话,这个“喜新厌旧”应该从贬义词里划掉,与时俱进——算是一个中性词了。既然如此,说爱情就是喜新厌旧也没什么错。

所谓——爱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么苦于终成眷属的厌倦,要么苦于未能终成眷属的悲哀。其实,钱钟书的真实意思应该是这样说的:爱情就是——两个“要么苦于……”罢了。一句话——爱情就是黄粱美梦。正因如此,人们趋之若鹜,人们孜孜追求;以致蛋打鸟飞,以致满目疮痍。尽管如此,还是水中捞月,还是痴心如故。为何呢?这便是我们今天要解析的正题。我们说爱情就是喜新厌旧,并不是把爱情的夭折归罪于人的喜新厌旧。爱情的夭折,其实跟七嘴八舌的喜新厌旧根本就没太大关系,人们看到的只是表象。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如果有心中有爱,世俗里所谓的新——能起什么作用?

人的一生就如同坐在列车上的一趟远行,期间你会为看到的美丽风景和风情而惊喜,然而旅途中大多是起伏的丘陵和平地,树木和庄稼在你眼前平庸地一掠而过,如果能望见山峦之间那雨后斑斓的彩虹,或者地平线上那吐着玫瑰色金光的落阳,你啊会记住一辈子直至永远,而当喇叭里响起——前方就是终点站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也就将终结了,没搭错车没下错站、没遇到塌方断桥、土匪强盗,我们的一生就算是平顺的了,那风景风情彩虹落阳——就好比爱情,而旅途的绝大部分时光,尽是你自己的、与周围人大同小异的——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当然肯定饱含对父母妻儿兄弟姐妹诸如亲情的绵绵长长。

在关于什么是爱情这一问题上,其实是众说纷纭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对爱情都有其独特见解——休谟认为,爱情是由“美貌”、“性欲”和“好感”这三种印象或情感结合而发生的。黑格尔认为,爱情里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她不止停留在性欲上,而是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美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敢和牺牲的精神和另一个人达到统一。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一切本能中最基本的内容,爱情不过是性本能的一种表达或升华。柏拉图赞美精神的爱,鄙视世俗的爱欲,把人们引向抽象的爱情,片面强调爱的因素。马克思主义的爱情观认为,从本质上讲,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的、稳定的、专一的感情。生物学家的解释是——通过进化的力量主导,通过激素起作用,伴随"爱情激素"的分泌产生性欲和一系列化学反应的生物程序,例如在青少年时期更为强烈的爱情,经历初恋和第一次性爱。进化心理学家、神经生物学家和激素研究者也试图解答"爱情"——性欲、恋爱和伴侣关系通过各种激素的相互作用形成爱的三角形。传统解释则以为——爱情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

以下我们再看看众生如何呱唧爱情——1、人不能绝灭爱情,亦不可迷恋爱情。2、爱是苛求的,因为苛求而短暂。友谊是宽容的,因为宽容而长久。3、爱是轰轰烈烈的爱恨交集。4、我会有这样的爱情……全世界在我眼中这时分为两半:一半是她,那里一切都是欢喜,希望,光明;另一半是没有她的一切,那里一切是苦闷和黑暗。5、爱情把我拽向这边,而理智却要把我拉向那边。6、生活是很可怕很丑陋的。当两个人果然在一起后,爱情就会由蜜糖化为口香糖,愈嚼愈淡,淡到后来竟是涩涩苦苦的,不由得你不吐掉。7、女人是用耳朵恋爱的,而男人如果会产生爱情的话,却是用眼睛来恋爱。 8、并不是要达到了怎样的目的,爱才成为爱。无论怎样的爱都是一份美好,一份结果。而刻在心底的爱,因为无私无欲,因为淡泊忧伤,才会是真正的永恒。9、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阵如痴如醉的疯狂,一种没有安宁的劳苦和没有劳苦的安宁。10、狂热的爱情总是绝不会持久的。一只鸡蛋可以画无数次,一场爱情能吗? 11、说到底,爱情就是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在别人身上的反映。12、爱情是个变幻莫测的家伙,它渴望得到一切,却几乎对一切都感到不满;人生最好的东西总是和最坏的连在一起,幸福的极致往往是悲哀。幸福是短暂的,当人们想抓住它时,它已经走远了。

在此,我要告诉你——爱情就是爱情,它不等同于亲情之爱、血亲之爱、伴侣之爱、友情之爱。所谓——爱情就是喜新厌旧,其主语特指“爱情”二字,不是你不是我也不是他,它只是爱情的本性而已。爱情如同朝花夕拾,爱情是有时限和保鲜期的——开始的时候“喜新”,随时光流淌便呈现“厌旧”的颓废了。报载,纽约州立大学斯托尼布鲁克分校研究团队研究爱情能否"永恒久远"。研究人员向这两组实验对象展示他或她爱人的照片,同时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他们的脑部。扫描图像显示,共度20年的伴侣中,大约不到十分之一的人看到爱人照片后,脑部迅速分泌大量化学物质多巴胺。作为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传递喜悦兴奋感,堪称"快乐激素",而上述多巴胺爆发的化学反应在新情侣脑部则出现得更为普遍、也更加频繁。话说,你要问很多已婚之人士,让他们说说他们的爱情,而他们所述大都是回忆的片段,就像在叙述别人的故事那般,甚至很多都记不清了,而爱情阶段的体验飘渺如云,既找不回来、也无法复制,现在的夫妻之爱与初踏爱河之爱完全是两种天地——此刻之爱,系于婚姻家庭血缘亲情;彼时之爱,则是异性相吸气味相投。

话说,爱情的结局有两种结果,要么到此分手为止,要么修成正果结婚。这里有一个误区,就是爱情的死亡和终结,也就是说人们喜欢拿“成王败寇”来评说爱情。事实上呢,爱情就是爱情,不存在死亡和终结,它是异性之间交流交往、相吸相爱的一个阶段性历程,这个历程就是爱情。你要是把它上升到非他(她)不嫁不娶的地步,那就大错特错了,那就注定你必定会坎坷连连。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爱情只是人间之爱的一种形态,而这种形态也是阶段性的——爱情不是不死鸟!因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进入婚姻状态,爱情就会慢慢变老,在无声中逐步地演绎,变得与以往谈情说爱时“爱情”不一样了。这一点人们尤其要记住。可是,人们往往就是这样——爱情夭折的话,只会把它放在痛苦或痛苦的记忆里,所以我们忌惮爱情的失败,并一直耿耿于怀或难以释怀;爱情修成正果的话,我们又感叹婚姻疲惫、激情荡然,所谓爱情永葆只是一厢情愿的海市蜃楼。为此,还可能偷偷地去幻想——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记住我一句话,爱情是你人生列车上匆匆偶遇、一闪而过的一道风景或风情。如此,你才能淡然和坦然,而且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你这样幸运——有这样的机会。所以,有过爱情、历经过爱情的人,你就知足吧;正想或正要尝试爱情的人,你呢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吧。

言归正传,我们重点还是要谈谈主题,也就是爱情就是喜新厌旧,其中的悲壮是怎样造成的。虽说是悲壮,但时刻都在人间上演,而且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此类的炼狱,所以我将倾注我的心血尽力把我的见解发挥好,期望能够给与大家以新的启迪和帮助。爱情究竟是什么,尽管与我们息息相关、而且身同感受,但其实我也好、别人也好都没说得清楚,一个人造的概念又那么复杂多变,用语言去堆砌也就只能是‘半推半就’了。既然如此,我们就先来说说爱吧。《导论》 <我之摇篮>指出——爱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情感,那么人产生“爱”的原因在哪里呢?究其根本来讲,爱是之我的摇篮,之我藏于其中可以得到舒逸和安详,如同婴儿依偎母亲的怀抱。那么,这个摇篮是怎样编制的呢?是之我,双方之我共同编就的,摇篮实则是个虚拟,对外叫作‘爱’,爱的体现要靠双方的感应来表达。说的明晰点,爱也不算是虚拟,爱的前提是思维为之我编织环境和状态,双方的环境和状态相吻合,在条件与机缘配合下,之我才能相互交融编就爱——我之摇篮。

《导论》继续指出——按照人的成长阶段,这个摇篮也在不断变化着花样——在婴儿和幼年时期,与父母之间的爱尤其强烈,此时的爱就是此时之我的摇篮。在少年以后的人生阶段,人与异性之间的爱日渐浓厚,异性之爱逐渐换位亲情之爱,成了之我的摇篮……之我需要爱的滋养,失去了爱,打翻摇篮的之我,会令人异常痛苦!失恋是指一个痴情人被其恋爱对象抛弃。失恋引起的主要情绪反应是痛苦与烦恼,大多数人能正确对待和处理这种恋爱受挫现象,愉快地走向新生活,然而也有一些人不能及时排除这种强烈情绪,导致心理失衡、性格反常。有人失恋以后,在情感上首先会产生极大的悲伤和痛苦,随之而来的便是愤怒和绝望,很可能产生鲁莽的异常行为,如自杀、殉情、报复他人等。失恋(或失爱)之所以会出现诸多的不良反应,归根结底在于,失恋者(或失爱者)之我因倾覆了“安身”的摇篮,之我处于所谓的“失重”状态,进而造成人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此刻,如果将异性之爱转向——宗教之爱、事物之爱、动物之爱等,让之我寻觅新的替代摇篮,逐渐克服“失重”状态,人就会走向新的正常生活。

闲话少说,我们还是专注——喜新厌旧是怎样把爱情摧毁掉的?喜新厌旧一词怎么解释大家可以看看词典,但可以把它解读成一种对外的排斥或恨也未尝不可。在此,我们要引入一个概念“恨”,从心里哲学的视野看就是此恨毁掉了爱情。

《导论》<之我之恨>指出——众所周知,因利益、情感、自尊等世俗诸矛盾得不到和谐处理时,人往往会产生恨。字面上来说,恨就是对人或事物怀有强烈的敌对或不满的情感。但话说,问题在于人常常会在不经意里产生恨的情愫,恨的意念始终叫人挥之不去,而恨的情愫和意念因刺激之我碰出了荧光。人与人相遇,哪怕互不相识,对方的一个眼神或举止,也可能即刻令人产生恨。但这种恨,来之快,去之也快,人往往不会追究或思考。听到某句话或看到某个事物,人也可能即刻产生恨,转下眼球或皱下眉头也许就忘却了。恨,是之我对外的一种排斥,是之我的本能。《导论》还提醒——需要强调,恨是与生俱来的,是之我面对外界的一种生存本能,是对另个之我(人类与非人类)及外界事物的一种本能性排斥。通过恨,之我或许能够燃起点火苗;通过恨,之我对外宣示了存在。在大众及世俗层面,之我的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但如果之我一味地凝固在恨里不能自拔,那么之我就会变形变态,进而引发思维产生消极情绪和想法,误导人走向反社会、反人类的叛逆歧途。另者,世俗的恨及后天熏陶,这些思维层级的精神性东西,会影响之我、误导之我,进而使之我的对外排斥增强或放大,让之我流连于恨之中。之我如果长期或持续为恨包裹,之我就会变态扭曲,进而与思维发生短路,任由思维所积蓄的激进和冒失付诸行动。

众所周知,我们的爱情不是鲁滨逊漂流记式的孤独和浪漫,既不是在真空中,也不是在荒岛上,除了爱情还有生存生活发展等等,以及纷繁复杂的社会与家庭关系和联系,爱情双方从初期盲目痴情的“求同”,发展到清醒磨合期的“存异”,如果这个“异”处理不好,那么双方就会产生排斥和矛盾,发展到水火不容的时刻,一方或双方其灵魂之我必将为恨紧紧缠绕,如果持续难以消解或缓和,那么之我就会变形变态,进而引发思维产生消极情绪和想法,走向所谓的叛逆歧途——爱情嘎然而止——分手。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不结束这段爱情,一方或双方将痛苦难耐,在之我活意志使然之下,用叛逆之举来释放恨——如何释放、通过何种方式呢?那就是——必须打翻并冲出所谓之我的摇篮,此时的摇篮已经变作了牢笼。由于之我脱离原来状态,人的情绪情感思维将遭遇震荡和冲击。脑成像说显示——研究发现爱情在脑内的化学活动和吸毒上瘾一样。分手不久的人脑部扫描显示,伏隔核区域有额外活动。神经学专家说,这一现象代表渴望,"与对毒品的渴望类似"。所以,爱情结束的主导者和被动者都将经受痛苦的洗礼。经验显示,离异或非正常家庭其孩子之我之恨要远远大于一般家庭孩子,所以民间常说找对象要看看父母和家庭,现在它们背后的道理和机理我们可谓一目了然。

意犹未尽。爱情只是一段风景,虽然风景时常会变作风暴,但它给与人生的我们应当视作是爱和美好,是人间最美的风景线,我但愿每个人珍惜每每遇到的爱情,把彼时的恨清除看淡释然,因为那就是你的人生,就像那路边初开的、在风中摇曳的奇花一样,它会成为你美好记忆和情感之源的精华。笔者在诗中这样吟道——:假如明天我就死去…那么今天 我将回放记忆里最美好的风情…那亲切的名字 亲切的脸膛 亲切的话语 亲切的眼神 我都熟悉 我都铭记…而她们却告诉我说…死亡是对诀别的否定…因为亲爱的能感受你的之我并没有远离……接着,我要讲个真实的故事给你听听,他们有的人活着,有的早已经死去。

有一年夏天,大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有天晚上我的一个堂哥来我家借宿,好像与家里闹矛盾了。当时他三十几了,我才是个少年,我知道他当过兵,就叫他教我几招,于是他教我怎样蹲马步,怎样出其不意去进攻。但令我记忆深刻的是,他跟我说了他的心事。现在想想,我这个堂哥啊,应该是我童年时的偶像。我奶奶活着的时候,最喜欢带我去四伯家,四伯家最吸引我的就是挂在墙上的两个精致相框,那里面全是堂哥的戎装照片,有挎枪的、有不挎枪的,反正六七十年代解放军是举国榜样,我每次都会对着照片如痴如醉流连不厌。也不知道是哪一天,自从堂哥出事后四伯家墙上照片就不见了。事情是这样的,堂哥退伍后被分到煤矿,之后与矿上播音员相恋结婚,婚后第二年有了孩子,但他老婆此刻却出轨了,于是堂哥展开报复,与一个工程师的女儿发生了关系,并时常把女孩带到他寄住的岳母家同宿,结果岳母向矿上揭发,堂哥被矿上开除并劳教。话说,他跟我这个少年说了什么心事呢?他说,你也大约知道我的事,我当时太计较了太执拗了,现在想想也就那么回事……当时,我是无语的,但他的话我记忆深刻。后来,我的这个堂哥通过自己创业发了点财,又娶妻生子,但他对自己的家庭现实并不满意,花天酒地沾花惹草是生活常态,前些年才刚六十就英年早逝了。

与我堂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赵。老赵是我大学时代的师友,他是一个系的团委书记,一个偶然机会我们认识了,一聊才知道我们是本土老乡,而且他父母家与我的一个亲戚同住在一个单位大院,他也认识我的这位亲戚,一来话去我们就无话不谈。老赵是军人出身,退伍后即结婚生子,恰逢恢复高考,他幸运考上了大学,他给人的印象很稳重沉着。有次聊天,老赵突然说:你知道我老婆吧?我一愣并无语。他老婆与我的亲戚在同一个单位,听说很风骚,风流韵事不少。接着老赵又说,一个已毕业的女生追他,他也挺喜欢的,有天女生来找他,他和她和衣相拥睡了一夜。我听后,只是笑,也只能无语,但我同样记忆深刻。后来,在家乡小城街上我遇过老赵和他老婆,两人样子甜得很美很亲热,老赵说他和他老婆都去了另一座城市。哎呀,真是物是人非,一个在阴一个在阳。毫无疑问,堂哥和老赵都历经过甜蜜的爱情,而且瓜熟蒂落、修成了正果。可是,堂哥和老赵处置情感问题方式方法不一样,结果也就相距十万八千里了,老赵委婉地释放了之我之恨,曲线化解了之我肯定的纠结(可见《导论》<我之肯定>),而我的堂哥则不然——将恨释放并发挥到极致,以致对方以同样方式反击,其实后悔的并不止堂哥,因为冲突双方还有共同的孩子,所以情感问题的处置的确要三思而后行。话说,堂哥的片言碎语也透露——对爱情他依然心存留念,尽管他已经伤痕累累。我相信——我那文化不高但品味极高的堂哥在弥留之际,那回光返照的屏幕上一定会涌现爱的隽永——昔日的爱人和情人,因为爱是之我的摇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