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乙肝病毒变异?
乙肝病毒(HBV)是由病毒抗原蛋白包裹病毒核酸(DNA)构成的。乙肝病毒核酸是一条部分双链环状DNA,构成了乙肝病毒的基因组,该基因组全长3.2kb,包含数个基因,能编码乙肝表面抗原、核心抗原、e抗原、病毒多聚酶和HBx等多种蛋白。
乙肝病毒有很高的复制率,每天可产生1012~1013个病毒颗粒,较HCV和HIV病毒分别高10倍和100倍,此外,乙肝病毒DNA聚合酶是一种逆转录酶,缺乏校正能力,错配率较高,因此,乙肝病毒在人体感染过程中经历难以计数的复制传代后,会积累非常多的核苷酸掺入错误造成传代失真,这就是病毒变异。
乙肝病毒的变异率比其他DNA病毒要高数万倍,每年每个核苷酸密码子的变异有几十万次,但绝大多数不在关键位置上,不会造成严重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生物学意义不大。但是,极少数关键位置的变异,例如决定病毒免疫原性相关密码子的变异,及决定药物与病毒相互作为相关密码子的变异,若被人体免疫系统或抗病毒药物筛选出来,则可能造成免疫逃避或耐药等严重后果。
乙肝病毒变异有何危害?
一方面,乙肝病毒基因的密码子排列决定了病毒的复制活性,居于关键位点的密码子变异可能使病毒复制活性减弱或增强。如果病毒复制活性增强就会加重肝脏病变,就好比破坏分子的人数增加了,造成的危害自然更严重了。
另一方面,如果编码乙肝病毒抗原的基因的关键密码子发生变异会改变病毒抗原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病毒通过变异“改头换面”,使得机体免疫系统“不再认识”或“不够认识”病毒抗原,从而使乙肝病毒逃脱人体的免疫清除,得以持续复制,引起肝脏持续反复的炎症。
例如:乙肝病毒前C区或C区启动子的变异能使病毒不易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更难清除,使“小三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疾病迁延、反复。更重要的是,病毒若对核苷(酸)类药物发生耐药变异,会使得病毒对所用的药物不再敏感,甚至对别的核苷(酸)类药物也发生交叉耐药,或者,虽然对其他核苷(酸)类药物并未出现相同的耐药变异,但病毒对新药的敏感性可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甚至促使新药提前发生耐药变异。
注意:本材料用于健康知识宣教,不能代替医生诊治;如您有诊治需求,建议至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