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
时光呼啸,2020年迎面而来,《法治周末》,迎来她的第一个十年。
这十年,是管窥中国巨变的十年,是移动互联网的黄金十年,也是我成长为一名成熟时政记者的十年。
在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媒体人开始大规模外流,但我和同事们,依然不忘初心,选择坚守。
创刊第二年,我便成为《法治周末》的一份子,和这份报纸砥砺前行。这期间,我深感做为一名记者的不易,面对阻挠,面对重重探访真相的困难,最大的信念就是坚持和突破。
2010年12月,山东某县,我去采访拆迁事件的补偿问题。彼时,《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还未实施,国内拆迁环境恶劣,暴力反抗拆迁事件时有发生。而当地也是因为拆迁任务未能完成,出现“牵连式”拆迁,百姓怨声载道。
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采访并不顺利,当地政府阻挠、诱惑、采访中打太极,为了摆脱当地政府的监视,我每天凌晨出发采访,最终完成了报道任务。
2012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施行,很荣幸,千千万万关于拆迁的报道中,曾经有过我的笔触,也很庆幸,在这个大事件中,《法治周末》没有缺席。
速度,是报纸的生命,而深度,更是一份周报安身立命的根本,作为一份周报的记者,我深知这4个字的重要。
2012年8月24日凌晨5点30分,哈尔滨市阳明滩大桥引桥垮塌,4辆货车侧翻至桥下,3人死亡5人受伤。当天晚上,我便抵达事故现场。
面对情绪崩溃的死者家属,各路媒体的长枪短炮,官方的消息封锁,为了取得独家线索,我化妆成病人家属混进医院采访当事人,最终完成《噬命大桥》的报道,客观全面地报道了此次事故的前因后果。
十年间,无数篇第一时间的现场深度报道、公共政策背后的脉络分析,勾勒出一幅法治中国的轨迹。
这十年,是移动互联网的黄金十年,《法治周末》的报道内容也相应增加了互联网视角;
这十年,是医改走向深水区的十年,十年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俗称新医改方案)公之于众,一场被多方寄予厚望的改革拉开大幕。
而通过带量采购,国家谈判等方式,用药负担降低,《法治周末》通过多篇医药领域的报道,将新医改的脉络走向呈现给读者,我也在完成这些报道的过程中,逐渐明确了自己的报道方向。
一起走过的十年,《法治周末》已经从创刊时的小试牛刀蜕变成一张成熟的政经大报,我也从一名刚从新闻院校毕业的学生成长为一名时政记者。一路走来,有过被拒绝采访时的沮丧,也有过因为自己稿件改变某项公共政策的欣喜。未来,我依然不会放弃新闻理想,不会远离这一片土地。
法治中国,有你有我,大道而行,向阳而歌。
责编:马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