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的“魔力”

国外某知名智库在研究朝鲜战争中发现,世界上很多军队只要指挥员被消灭、建制被打乱,就溃不成军了。唯独中国军队不同,即使指挥员牺牲了、建制打散了,仍能成立党组织,重新投入战斗。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一直想弄清楚这个无处不在的党支部到底有什么“魔力”,能使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无不胜。

党支部的“魔力”源于军魂。93年前,人民军队成立之初就明确了自己的属性: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重要原则和制度,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指挥枪”。毛泽东对此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人活着要有灵魂,一支队伍也要有军魂!我们的魂魄就是各个党的支部,一定要把支部建立到连队一级!”后来的革命实践证明,“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军魂赓续,壮志不竭。抗美援朝的长津湖之战,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中,1081高地上的志愿军官兵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全连以俯卧战壕的战斗姿态牺牲,成为一尊尊巍然屹立的冰雕,没有一人后退。就是这样一支“无法复制的军队”,以魂胜钢,把美军打回三八线。

党支部的“魔力”源于制度。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坚持“支部建在连上”这套制度,在优秀士兵中发展党员,在班排设党小组,在连以上设党代表并担任党支部书记,确保了党的领导“直达基层、直达士兵”,确保了军队听党话、跟党走,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历史表明,越是在重大考验面前,越能显现党支部的制度“魔力”。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参战部队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始终坚持用制度保证党支部的不间断领导。有的在阵地上边看地形边开献计献策支委会,有的在战斗间隙召开战时讲评支委会,有的在坑道召开火线入党特殊支委会……难怪有人惊叹:“支部建在连上”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略武器”。

党支部的“魔力”源于信仰。每名党员编入一个支部,生活在组织中,每时每刻都在接受党性锤炼。因为有信仰,所以有力量。上甘岭战役中,我597.9高地一号坑道里有来自16个不同连队的88个人,其中伤员就有55人。八连连长李保成也是一位伤员,他把大家组织在一起,成立了“坑道党支部”,鼓励大家信念不灭、勇猛战斗,坚守坑道14昼夜,歼敌1765人,布满381个弹孔的连旗屹立不倒,让上甘岭成了敌军的“伤心岭”。“坑道党支部”的事迹告诉我们,党支部在,“主心骨”就在,信心和力量就在,打不烂、攻不破、击不垮的队伍就在。正是这样一个个“信仰者集合体”,把党员锻造成“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把官兵凝聚成铁板一块。

历史经过长久沉淀,才显露出厚重;思想经过岁月风尘,才砥砺出力量。党支部的“魔力”,留给我们无尽的思索和深深的启迪,那就是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谱写新时代强军兴军新篇章。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