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刻郑和船队的云南“小木匠”

“我就是一个小木匠。”这是昆明市古船船模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付昆祥对自己的定位。付昆祥12岁时开始学习船模制作,17岁加入云南省航模运动队专门从事模型的制作,至今已有40多年。图为7月6日,云南昆明,付昆祥在工作室制作模型。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退役后很长一段时间,付昆祥一直在制作西洋船,凭借出色的制作工艺,他的作品在国内外市场非常受欢迎。2012年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作为云南人的付昆祥决定用自己的专业技艺复刻郑和船队,用船模再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图为7月10日,云南昆明,付昆祥在展厅布展、调整模型。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我知道会有困难,没想到这条路走起来会这么艰难”,对于付昆祥来说,郑和船队资料的缺失是最大的困难。图为7月10日,云南昆明,付昆祥在展厅布展、调整模型。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为此,他和团队成员多次前往福建、广东等地搜集有关资料,并寻访沿海传统造船传承的老船工,请教中国传统造船技艺。图为,付昆祥复刻的郑和船队在昆明展出。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目前,付昆祥和团队还在继续复刻郑和船队,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建一所博物馆,除了展示还原的郑和船队模型外,还要把这些年团队搜集和整理的中国船舶史料实物、口述史等展示出来,讲述中国的航海故事。图为7月10日,云南昆明,付昆祥在展厅布展、调整模型。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2024年是中国和马来西亚建交50周年,付昆祥计划带着自己的郑和船队模型“驶入”马来西亚等国家,重走郑和下西洋的航海之路。把中国的造船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等带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郑和曾经到过的地方,搭建新时代中外航海文化交流的桥梁。图为7月6日,云南昆明,付昆祥在工作室制作模型。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7月10日,云南昆明,付昆祥在展厅布展、调整模型。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7月6日,云南昆明,付昆祥在工作室制作船队模型,经过不断改进、完善,这已经是第六版。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7月10日,云南昆明,付昆祥和他的郑和船队模型。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7月6日,云南昆明,付昆祥在工作室制作船队模型,经过不断改进、完善,这已经是第六版。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2016年7月11日,付昆祥复刻的郑和船队在昆明展出。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