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B名人堂是《铁甲雄心》《这就是铁甲》赛事出品方KOB机器人格斗旗下的人物访谈栏目。
本期铁甲名人
赵自杨
《这就是铁甲》《铁甲雄心》第二季裁判
中国知名综合搏击裁判
第一位取得国际认证的综合格斗裁判
散打国家一级裁判
Q:请介绍一下你自己。
A:我叫赵自杨(Peter),1983年出生,河南郑州人。我是中国专业MMA(综合格斗)裁判, 也是第一位取得国际认证的MMA裁判、散打国家一级裁判。我的执裁场次近500场,先后执裁过众多国内外大型搏击赛事,范围覆盖全国以及亚洲地区多半专业MMA比赛,有“中国格斗裁判第一人”之称。
Q:如何开始做格斗裁判的?
A:学生时代练过一点散打和摔跤,最喜欢的还是柔术,我是中国最早练习柔术的其中之一,比较喜欢降服技。还参与过一些业余赛事,包括武林风海选等一些外围赛事,不过我认为自己不算运动员,只是有运动员水平。第一场执裁在青岛,是我主动提出想尝试一下,一个特别信任我的哥哥就给了这个机会。
Q:执裁过的比赛有哪些?
A:铁甲格斗的有《这就是铁甲》;《铁甲雄心》第二季;真人格斗的有河南卫视武林风环球拳王争霸赛;Real Fight真武综合格斗大赛;北京终极勇士综合格斗赛事;新加坡Martial Combat 综合搏击赛事;陕西终极格斗综合格斗赛事;中州擂综合搏击赛事;中泰俄综合搏击系列对抗赛;搏击王综合搏击赛事;UFA--终极格斗联盟综合格斗大赛;C1中国终极格斗联盟赛;C3格斗大赛等。
Q:如何成为铁甲格斗裁判的?
A:我喜欢格斗的东西,从小时候就会从网上找格斗视频看,机甲格斗的我也看过,所以这些在我小的时候就已经耳濡目染,可能是基因里面喜欢这类东西。 当时这项新兴的运动需要一个有声望和有经验的人来当主裁,我和赛事委员会沟通了开始了合作。那次沟通中大家对规则的理解和执行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作为赛事方或者作为裁判团队需要大量的文字、表格、图片来量化这个体系,我直接在板子上开始画这个分应该怎么判,表应该怎么做,规则应该怎么落地。
Q:铁甲格斗和真人格斗有什么相似之处?
A:铁甲格斗和真人格斗有很多相通的东西,铁甲格斗的判分体系,跟真人格斗从框架系统上来讲是完全一致的。 我第一次拿到KOB的赛事规则初稿时,规则还没有到体育搏击的规则的详尽程度和细化程度。体育搏击有百年历史了,铁甲相对来说更后期一些,体育搏击可以通过他的细节性帮助铁甲的规则更加趋于完美。我当时就跟他们讲,真人格斗第一维度叫打击(strike), 第二是这种叫做进攻(aggresive), 第三个叫控制(control),这些和铁甲格斗是完全一样的;真人格斗在这三个维度下还有四个模块,但是铁甲只有这三大维度,没有进一步细分。除了判分维度,还有打分体系,比如说我的权重是什么,是伤害程度。然后侵略性,或者主动进攻意图更明显,最后再去看对场面的控制闪躲,包括对场地机关的利用等等。
Q:你在KOB的规则制定过程中主要负责什么工作?
A:我提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包括规则设定和操作执行。比如说我们现在使用的打分判分表,就是当初我给的最原始版本,叫“打分记录原稿”,是我亲手打出来的。这已经快三年了,到现在只有纬度的分值上有一些微调。
Q:在比赛中,裁判如何与赛事团队配合?
A:作为裁判我是公正客观的第三方。与赛事团队紧密配合,并不代表说我在判分上完全会根据赛事方的意见。我会尊重赛事方的流程调配,比如赛制的调整,但是在判分上我肯定是尊重规则。我不会去看任何人的一个态度去调整结果。
现在很多比赛的结果上,大家都有不同的质疑和观点,但是我始终会坚持最公允的判罚。为什么我可以做到极其公允和极其公正?从事格斗裁判这么多年,我为什么能做到如此的公正和口碑这么良好?因为我不需要靠做裁判赚钱。所以我自己内心对自己的期许是:带着尊严去做这件事情,去维护自己的口碑。
Q:您个人没有任何铁甲格斗的比赛经验,如何看待“纸上谈兵”的质疑?
A:我有真人格斗的经验,真人格斗更多的是一种内化的感受,我肯定是要更多的去沉浸进去,去训练,去了解到每一个动作到什么位置,以便有把握更准确的时机来判断,外面的人看是不能一下看出来的。但是铁甲格斗不一样,你就是站在外围,你一看你就知道轮子掉了就是掉了,武器系统丧失就丧失了。 铁甲表现得更加直观一点,铁甲相对于人体的构造相对是简单的,所以铁甲的这种伤害也好,操控也好,它更显而易见。
如果有机会,我非常乐意去参与,比如说铁甲的制作,铁甲的操控,这对于成为裁判不是必要的。如果我能自己造一台,可能对这个东西的理解可能会更加透彻,对理解上肯定是一个加分项,但它不是一个的必要性。
Q:您如何评价您在铁甲圈中的权威性?
A:我觉得广义上来说,对规则的理解和对于规则的执行上,我认为在中国我是拔尖的,这件事情也要感谢我们所有参赛选手对我的信任,感谢咱们赛事方给我这样的机会去参与,因为在110公斤这种大级别的比赛,在中国可能只有我和我这个团队完整的参与了从头到尾的规则的设定和所有比赛的过程的参与。
Q:判罚铁甲格斗这样的新赛事,会遇到哪些挑战?
A:我也会紧张,我的紧张更多来自于气氛,来自于很多人对这东西的不理解。但我并不慌张,原因是我从事体育竞技领域已经那么多年,见过太多赛场上的不理解,甚至胡搅蛮缠。十多年的时间不能叫身经百战,也见得不少了,与选手、战队经理人有些小分歧,我也不会慌张。本质上我是一个规则的执行者,尊重规则本身,我只需要理直气壮地坚守规则就够了,所以面对任何的挑战,我没有慌乱的理由,我的坚持来自我的专业,不管是面对谁,也不会有任何动摇。
赛事团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我可以完全可以依照我对规则的准确理解,去给出最直观的判罚。并且作为裁判来说,不能轻易地被挑战,因为裁判的权威代表着赛事方的权威,尤其是主裁。
Q:如何看待选手对于裁判的质疑?
A:在竞技运动里面永远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所以作为一个裁判,当一个比赛结果跟选手预期差距大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这种巨大的情绪的东西。在心里面其实我特别能理解,这就是体育的比赛一种魅力。
作为一个竞技运动来说,我觉得不管是明星也好,运动员也好,他们其实对于体育竞技东西理解太少了。奥运会、国家的全运会,那么大规格的比赛, 还有各种判罚结果受到申诉挑战的,我们的比赛也会面对质疑,这都很正常。
Q: 想对参加KOB赛事的选手说些什么?
A:所以说作为参赛运动员,首先要理解体育精神、服从规则,才能体现自己的胸怀和度量。我们非常理解运动员为了筹备一场比赛,准备几个月,准备一年。我每次判分,但凡三个裁判里面有一个不一样,我就把录像重新看,彻底看、认真看,为什么?因为我想对运动员的结果有负责,我带有一个同理心来干这件事情,我觉得如果我的孩子、我自己付出三个月来准备这场比赛,上来之后,被一个不专业的裁判给我判出一个不好的结果,我也很痛苦!
我干了十多年这种裁判行业,我原来也打过拳,从事过这种搏击运动。我第一能理解运动员,第二能理解裁判,在体育博弈里面更残酷,很多运动员因为一场比赛就耽误了自己终身。铁甲还能打坏了修,真人是不可逆的。对于比赛的态度,我都是一以贯之的,从真人流血流汗的真人赛事的高规格认真的程度去看铁甲的格斗。
Q:对KOB的未来有什么期待?
A:铁甲格斗最大的魅力是比赛结果或者比赛进程的未知性悬念性,这才是最有趣的东西。我认为KOB未来一定能走的更好,比赛一定发展更好,因为它是完全遵循着体育竞技的一种规律,就是带着悬念让大家来看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