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广电总局发布通知反对唯流量论:不得播出偶像养成类节目、不得播出明星子女参加的综艺娱乐及真人秀节目,不得设置场外投票、打榜、助力等环节和渠道。
上个月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刚刚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网络综艺节目专项排查整治,要求严格控制偶像养成类节目。从“严格控制”升级到“不得播出”,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而且这次明星子女类节目、真人秀也一并被禁。之前,8月25日,爱奇艺的创始人龚宇表态,“取消未来几年的偶像选秀节目和任何场外投票环节”,如今政策的靴子已经落下,没有留下漫长的转型期。8月27日,中央网信办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叫停明星艺人的榜单。
近期以来,一记记的政策重拳打向积弊日久的饭圈,畸形的饭圈生态必须彻底转型,“批量造星”的娱乐工业也必须改弦易辙。
偶像养成类节目是遵循了“批量造星”模式的典型产物。在节目录制过程中,镜头为资本欲意捧红的主角给予特写,按照事先设定好的剧本编制情节,炮制热点、刻画戏剧性和冲突新的一幕。粉丝以为是自己选择了偶像,实际上是资本运作逻辑圈定了粉丝。所谓“选择的权利”不过是资本为“饭圈”创造出来的幻觉。
这意味着在流量加持下,按照工业化流水线的生产方式批量生产明星成为一种可能。互联网巨头垄断流量的IP模式,不仅不利于诞生高质量的文化产品,还让粉丝成为资本“圈地运动”中被收割的韭菜。然而,资本增殖的欲望并不满足于此。平均年龄只有八岁的男团出道、“养成系”之后,又出了“育儿系”,明星子女参与真人秀等节目成为资本催熟未成年人谋利的工具,也使孩子沦为受众窥私目光注视下的猎物,利用价值观尚未成型的孩童捞金,助长了“啃小”的恶性文娱生态。
资本催生的饭圈成为了一种自组织形式,以“我的爱豆我做主”守护所谓的立场。从无条件为偶像“氪金”到一言不合就“激情开麦”,再到应援、反黑和轮博。粉丝群体为获得心理满足、娱乐感以及在这个世界上具有一席之地的虚幻感,甚至无视了法律边界、社会道德以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
“楚门的世界”不知不觉降临我们的生活,而广电总局的一纸禁令罗列了娱乐圈亚健康生态的硬伤,从源头上开出“治病救人”的药方。
健康文娱生态的恢复还需要进一步规范资本的边界、促进饭圈的自净以及社会教育的正确引导。野蛮生长一路狂奔的娱乐圈、失控的饭圈,被按下暂停键、画上休止符,“楚门的世界”彻底塌房了,梦也该醒了。
“野草”被拔除,是为了鲜花更好地生长,当流量不再被绑架,粉丝不再被操纵,数据不再作假,公众期待看到的是演技的振兴,好作品回归舞台的中心,娱乐生态向上向善。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