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创新养老

中国民商

为改革发声

为民企立言

在养老服务产业不断呈现出医养、康养、文旅等多方面融合、蓬勃发展态势下,不少机构在建设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安老”“享老”方面成绩斐然,比如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积极探索“医养康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为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做出积极贡献。

李海燕就像一个八音盒,把众多长者如蜜般的晚年生活编奏成一首不赴远方就能读到的诗,这是日常乐章中最美好的一面,在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以下简称“燕达养护中心”)生活的老人们如今习以为常。

初见李海燕,谦逊又温和,给人一种安静温雅到极致的感觉。采访过程中,她娓娓道来关于燕达养护中心的点点滴滴,不免让人惊讶于她出奇的低调和简洁的语言风格背后,作为燕达国际健康城副总裁的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到底如何带领燕达养护中心一路披荆斩棘、茁壮成长起来的?

钟情养老,源于“偶遇”

受父亲李怀“仁怀天下”做事风格的熏陶,行动派的李海燕带领着燕达养护中心拼搏奋进、砥砺前行,数十年如一日奔走在养老服务事业的康庄大道上。

倾听、抉择和执行是她擅长的事情。她脸上总是挂着一副审慎考量的神情,深入交谈后不难感觉出,那是优秀企业家身上稳重谨慎和创新精神的平衡,她因某种好奇而审视,也因这种好奇而执着。“从事养老服务行业既需要执着,也需要情怀。”李海燕如是说,她简洁干练的性格跃然纸上。

多年来,李海燕总是积极准备着、等待着,见证了一个成功地产企业跨界养老服务事业的蜕变。

她回忆说,那时北京东部地区无大型医院,给当地的群众看病带来极大困扰,“2005年,父亲去北京某大型医院体检,偶然的触动使她联想到老年群体在健康方面的刚性需求,当时她就萌生‘在潮白河畔打造健康城’为百姓健康护航的想法。”于是,燕达集团积极筹备转型健康服务事业。

2011年,总投资150亿元的健康城一期工程投入运营。燕达养护中心跨界而来,遭遇了“无人问津”的场面,当时连前来咨询的都没几个人。“没人知道燕达养护中心能支撑多久,入住量极少,运营压力非常大。”李海燕说。

随着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深入,同属燕达健康城的燕达医院的特色作用显现出来,伴随与北京多家医院战略合作的展开,燕达养护中心也跟着开始热闹起来。

特别是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签署的《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提出,将构建环京津健康养老产业圈。其中,燕达国际健康城等三家项目作为试点,重点打造一批环首都大健康产业聚集区,以推动北京市养老政策外延。

利好政策如同一剂良药,为燕达养护中心注入新的动力。在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试点工作展开以后,在燕达率先实现北京运营补贴异地发放,同时,“北京通——养老助残卡”也实现了首次异地刷卡支付,京籍老人在河北养老的后顾之忧越来越少。

在口碑传播效应下,越来越多的外地长者开始考察、参观、入住,燕达养护中心获得更多老年群体的认同,面对大城市养老“一床难求”和价格高昂的问题,一批批来自北京的老年人对河北燕达养护中心的“跨省异地养老”模式情有独钟起来。

燕达养护中心提供的异地养老模式缓解了北京、天津的养老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承接了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要历史使命。

“医养康”相结合,让长者生活如蜜甜

在电影《老炮儿》里,有一位白发老者,他的扮演者叫管宗祥,是中国影视、话剧演员,该片导演管虎的父亲。管老和老伴于黛琴这对影坛伉俪入驻燕达养护中心多年,持续上演着生活中“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慢慢变老”的故事。

选择在这里安度晚年的老人有很多很多,如奉献于外交事业的张庭延、杨元恪老人;致力于医学发展的戴斌、赵伯仁老人;在烽烟战争年代走来的赫建中、葛楚民老人;攻关科技兴国的李金芳、赵伟凡老人;深耕三农事业的徐家炳、缪建平老人⋯⋯截至目前,燕达养护“航母”已入住老人近5000人,其中98%为京籍长者。

为何北京老人舍近求远争相入住燕达这个全程化持续照护养老社区来安享晚年?

有人说,这里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有家一样的温暖;有人说,这里紧邻燕达三甲医院,入住这里比较安心;也有人说,这里打通了京冀直通车,可以实时享受北京政策便利;还有人说,盛意以山河,不如候鸟般常驻燕达园来得惬意⋯⋯

李海燕介绍,“燕达国际健康城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仅一河之隔,燕达养护中心与燕达医院形成前后院落互为支撑互为依托的‘双足’创新发展模式,成为国内首家医养康结合型万人养老社区,对疏解首都日益增长的养老压力发挥着积极能动作用。”

随着国家相关养老政策的陆续密集出台,燕达养护中心迎来了快速发展期,“燕达养老”的口碑在更多京籍老年人中成为首选、必选项,越来越多的京籍长者闻名而来,争相入住。

这几年,业内一直在探索“医养结合”的机制和合作模式,但是目前来看,“医养结合”还是一个探索升级的阶段,没有一个成熟的范式。

被外界和媒体青睐有加的“燕达模式”,李海燕做出这样的阐释:养老必须具备健康医疗、生活、文化娱乐、康复四大基本保障。设置康复、护理专区和临终关怀机构,以此实现覆盖全生命周期所需的“健康照护和服务”。

李海燕进一步表示,“医养结合”没有成熟模式,它的痛点和难点主要还是在机制上,因为“医”属于卫生部门,而“养”属于民政部门,这种管辖主体的分割,在推进“医养结合”实际工作的落实中,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医养结合”首先要解决的是机制问题。

2017年,燕达医院率先开通了北京医保实时结算。“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保障,我们的客户98%是北京的老人,包括各大部委、各大院校,众多国企、央企,通过其老干处、老干局开始直奔我们而来。”李海燕说,基于燕达医院与北京众多三甲医院如朝阳医院、天坛医院、协和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展开深入合作和信任度增加,燕达养护中心在医疗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拳拳在念,一片赤忱为老人

京津冀三地人口总和超过一亿多,这是个巨大的市场,当然,这也是燕达养护中心的主要服务人群对象。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老年人对于养老、医疗、康复、护理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在这种背景下,单纯将医疗和养老有机结合的医养结合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需求,如何打通医与养之间的更多壁垒,实现养老服务和医疗保健、康复治疗之间无缝对接,成为众多养老机构急于探索的重要课题。

燕达养护中心同样面临着服务转型升级的困扰,打铁还需自身硬,李海燕带领着燕达养护中心在区位优势的基础上,一方面,深入探索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衔接机制,实现养老与医疗有机融合;另一方面,燕达养护中心不遗余力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

李海燕表示,燕达模式并非简单的“医院+养老院”。燕达养护中心于2018年10月正式推出的“医养康”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得益于燕达国际健康城配套齐全的功能服务板块。

多年深耕,燕达集团把囊括养老服务事业的健康城打造完善为总建筑面积约18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50亿元的五大板块:河北燕达医院、燕达养护中心、燕达康复中心、燕达医学研究院、燕达医护培训学院,为入住长者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保障和服务。

养老与医疗的结合,不是先有养老机构,再建家医院,就是医养结合了,要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燕达养老模式”做到了养老机构本身设置医护团队,解决养老者的基本医疗需求;在入住老人出现重大疾病时,能够快速全面对接医院,全程负责。

现在燕达养护中心的制度及运营体系已比较完善,李海燕说,“今年,我们还要把体系进一步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完善燕达模式。围绕着四大保障进一步体系化建设,即生活照料保障、医疗保障、康复保障、文化娱乐活动保障,把每一个模块都更深入探索、研究和实践,并形成标准化服务体系。”

李海燕坦言:燕达养护中心不断提升自身服务供给能力,并与燕达医院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这一优势与特色,成为燕达最为核心的竞争力。

在燕达养护中心推行全程化持续照护养老体系:根据入住的自理、半自理和非自理老人身体健康状态,实行分区域居住,分级管理,针对性服务。自理的老人居住在家居式养护区,半非自理、认知照护和舒缓疗护的老人居住在宾馆式养护区。每栋家居式养护楼的一层和宾馆式养护楼的每层均设有医疗护理站,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为老人提供优质医护服务。

在燕达养护中心推行一站式智慧设施养老:各房间均设有紧急呼叫系统,入住老人只需按动紧急按钮即可与护理站取得联系,立即获得医疗或护理人员及时帮助。在宾馆式养护区,配有从瑞典引进的天轨移位系统,能够使失能老人实现站立、行走、如厕、洗浴、康复训练等,有效提高失能老人生活质量。养护中心将进一步升级远程医疗健康中心功能,实现养老服务智能化,无线视频、红外感应、跌倒报警、实时定位、电子围栏、综合安防监控、紧急呼叫及一键服务等功能。

在燕达养护中心推行以宾客为本,精细化特色服务:康复大厅和中医理疗室配备了各种先进设备,为老人提供具有丰富经验的康复师和中医理疗师专业的服务;多功能大街设置有老年大学,开设书法、绘画、歌咏、舞蹈、时装表演、京剧、手工制作、剪纸、英文歌、民歌合唱、太极拳等三十余种课程;多功能大街还设置有温泉游泳馆、桑拿房、健身房、球馆、棋牌室、心理咨询室、美发厅、图书馆、超市等;先后成立燕达爱晚书画社、金色年华合唱团、燕达东方京剧社、聚星台球队、军人合唱队、幸福舞蹈队等,实行社团化管理,使老人真正过上了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

引吭高歌,“燕达模式”从高原走向高峰

先进模式,垂范行业;万人社区,一床难求;风华正茂,早已硕果累累,这就是距离天安门30公里扎根河北三河燕郊开发区的燕达养护中心运营10年交出的满意答卷。

如今羽翼丰满的燕达养老“航母”正在以河北燕郊总部为中心,不断拓展业务和深化服务,为地方政府养老行业稳步发展贡献着力量。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在北京举行“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启动专题会议,秦皇岛市政府与河北燕达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秦皇岛海阳片区秦皇燕达国际健康城中打造普惠养老项目,充分整合养老和医疗等多方面资源,以医养结合的方式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系列难题,推动秦皇岛市医养服务整体水平迈入一个新的台阶,为养老服务业树立新的里程碑。

放眼国内,养老产业的“医养康”模式尚处在起步阶段,成熟的运营体系还尚未形成。

多年来,作为京津冀养老试点单位,燕达养护中心一直在为行业探路。李海燕展望道:“医养康相结合的养老新模式,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可观,但并不是所有养老机构都能达标,它应该具备标准化的医疗支持+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全方位的康复功能设计,这也是燕达养护中心即将迈进的‘医养康’服务标准化2.0版新阶段。”

燕达国际健康城最早与北京对接医疗和养老服务,是进行国际养老模式中国化、本土化的探索实践,深化成一个可行模式对整个行业起到促进作用,为解决京津地区日益严重的养老问题做出有益尝试,多年来走出了一条医养康相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在潮白河畔用10年芳华谱写了一幕帮扶长者、浓墨重彩的“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情”的养老服务大戏。

相信在未来,燕达“医养康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将在祖国大地上遍地开花并结出更多硕果。让更多的老年人“安老”“享老”是燕达人不懈的追求,也是这个时代最强烈的呼唤。

本文刊于《中国民商》杂志2021年09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