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北铁路文献资料守护者——访铁路文化藏家傅明
兰新铁路上流动医疗供应列车的图片
《兰州铁道学院报·创刊号》
一段1941年生产的40钢轨
YZ 31型米轨市郊客车
“工”字形钢轨切片
旧车票、老照片,旧钢轨、老肩章……
在兰州交通大学的校园内,记者见到了铁路文化收藏家傅明老师。在傅明老师的家中,珍藏着不少承载着西北铁路发展记忆的老物件。
“我搞收藏有20多年了,从最初的门券、车票、地图等开始,之后受工作影响,逐渐开始收藏铁路文化题材的藏品。”傅明老师娓娓道来。
从参加工作开始,傅明老师就任职于兰州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的前身是兰州铁道学院,所以我们会带相关专业的学生去铁路单位实习,这就有了收藏车票、铁路相关物品的机会。再加上耳濡目染,就对铁路发展、铁路文化有了兴趣,并且投身其中,乐此不疲。”
有了一定的积累,傅明老师觉得盲目的收藏意义不大,必须要系统地专门性地收藏才能发挥出藏品的最大价值。“尤其是近十年来,我格外注重铁路文化题材的收藏,每每遇到都如获至宝。”
傅明老师的铁路文化题材藏品,不仅数量多,品类更是多达二十余种。在众多的藏品中,傅明老师专门选择了三样藏品来讲述西北铁路发展的故事。
“你看看这些老照片,这应该都是很权威和宝贵的。”一边说着,傅明老师一边拿出了满满一袋旧信封。“这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华社记者拍摄的兰新铁路建设的照片。”
可以看到,每一个信封上面都标明着题目、记者姓名、寄稿数、报社采用发稿退稿数、寄稿日期等信息,每一个信封中都装着数量不等的照片,像这样的信封,傅明老师经过多方收藏共有100多个,照片总计七八百张。
傅明老师拿起一个名为“兰新铁路黄河大桥紧张架设桥梁”的信封:“你看,这个信封的寄稿日期为1955年6月29日,是新华社记者胡越拍摄的。”傅明老师从信封中拿出了6张照片。“这6张照片当中,有一张还是接片照片,当时架设的场景很大,相机功能有限,所以采用接片的方式来体现全景。而照片中所记录的,正是现在西固区河口古镇上游的黄河大桥。当时已经有了架桥机这些机械化的设备,所以在兰新铁路修建后期,速度是非常快的。据当时参与建设的老职工回忆,当他们回家探亲半个月,结束后再回到工地时,发现找不到休假前的工地了,因为建设速度很快,进程在不断往前推进。”
在另一封寄稿日期为1955年4月27日的信封中,有三张兰新铁路上的流动医疗供应列车的图片。“当时修建铁路的很多工人都是从南方来到西北的,他们不太适应这里的饮食、气候等,还缺乏营养,后来原铁道部认识到这个问题以后,立马设立了很多流动医院,修建卫生所、学校等,帮助职工解决问题,所以就有了火车上的供应车。”翻看着老照片,傅明老师讲起了照片背后的故事。
这些照片,有的当时被采用了,有的被退回了。但是,如今再看,每一张都是兰新铁路建设的珍贵影像资料,从方方面面反映出了当时艰苦卓绝的铁路建设景象。
说到兰新铁路,傅明老师珍藏的另一件珍贵的历史遗物就是一段1941年生产的40钢轨。在今年兰州交通大学建校66周年校庆时,傅明老师将这段钢轨,还有包括《兰州铁道学院报·创刊号》报纸在内的众多文献资料和实物藏品捐赠给了学校,目前部分藏品在天佑铁路展览馆内展出。
“这段1941年12月生产于鞍山的40钢轨,长约80厘米。40表示轨重,即每米轨重40公斤,RA表示轨式,OH表示平炉。”在天佑铁路展览馆内,负责讲解的郑昊言同学向记者介绍道。“兰新铁路的建设工程在进入新疆境内时,遭遇了苏联专家撤走并停建大批援建项目(包括原计划的钢轨供应)的困境,导致兰新铁路被迫停工。为了尽快恢复建设,原铁道部第一工程局和乌鲁木齐铁路局派生产人员前往全国各地收集各种规格的钢轨。因此,兰新铁路后来成为了‘万国钢轨’的展示地,这条40钢轨正是在兰新铁路建设时期由东北运往兰新线上使用,见证了兰新铁路线路设备由‘万国造’到实现自产的艰辛历程。”
傅明老师的第三件藏品是一份《兰州铁道学院报·创刊号》报纸。
这份报纸于1958年10月1日出版,经过60多年的保存,除了微微泛黄,依旧纸面洁净、字迹清晰。这是兰铁院的第一份报纸,主要报道了兰铁院师生员工响应祖国号召,参加工业、农业劳动、修筑水利设施以及介绍学校发展建设情况,分为四版,均为繁体字印刷。第一版上方印有“套红”的毛体“兰州铁道学院院刊”字样并附有拼音,右上角印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九周年”,正文左上角印着发刊词,叙述了兰州铁道学院的成立意义和建设目标。
傅明老师曾为这份报纸写下这样一段话:“这份报纸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透过激昂澎湃的文字我们可以清楚地窥见,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兰铁院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克服重重困难,艰苦创业、努力奋斗的场景,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老一代兰铁院人坚强乐观的意志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决心和奉献精神。”
“收藏了这么久,我发现其中有很多可以研究的内容,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做的事情。”翻阅着这些记录着历史与故事的藏品,傅明老师颇为感慨。“收藏这些铁路文化题材的藏品,是为了能够让这段历史得以更加丰富地留存,更是为了传承。现在学校内的天佑铁路展览馆就是由学生们负责运营和讲解,为了充实内容,做好讲解,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翻阅资料、与老师们交流,甚至还利用假期去到相关的车站、铁路沿线实地考察。他们认真执着的劲头,就是我希望看到的传承。”
傅明老师的收藏并非简单的物品堆砌,而是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他不仅积极整理、研究这些资料,还撰写了相关文章,编写《西北铁路发展历程》《兰州交通大学发展历程》《回望铁道技术学院的前世今生》等课件,为学生授课并多次参加收藏展览。他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也守护着兰州交大的记忆与文化。
●铁路科普
天佑铁路主题展览馆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铁路主题展览馆建成于2016年,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由展览馆和机车园两部分组成,是全国铁路科普教育基地、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兰州市科普基地,也是目前甘肃省内唯一一所以铁路为展览主题的陈列馆。
馆内共设6大主题展区,分别为:詹天佑与京张铁路、蹒跚起步的中国铁路、步履艰难的中国铁路、奋发图强的中国铁路、长足发展的中国铁路、兰州交大与中国铁路。另有2面专题照片墙及机车模型20件;室外铺设有标准轨和米轨,陈列上游型0194号蒸汽机车和东方红21型046号内燃机车。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YZ 31型米轨市郊客车,这是2008年兰州交通大学50周年校庆之际由昆明铁路局赠送,目前用作实验教学和静态展示。这台YZ 31型米轨市郊客车,由唐山机车车辆工厂、四方车辆研究所等单位制造,采用自行设计的TKZ2型转向架和KD型空气制动装置,制动性能良好;采用滚动轴承,运行平稳,乘坐舒适,噪声较小。车辆全长14675mm,车体外部宽度2650mm,定员133人(坐43人、站90人),轨距1000mm,自重24.5t,构造速度80km/h,通过最小曲线半径90m。
“工”字形钢轨切片
在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铁路主题展览馆内,有一件珍贵的文物——“工”字形钢轨切片。
这件“工”字形钢轨切片原属于京张铁路康庄站段的铁路轨道,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京张铁路为詹天佑主持修建并负责的铁路,它连接北京丰台区,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0公里,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营运的铁路。
康庄站于1908年完成铺轨作业,1909年建成。2016年,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铁路主题展览馆建馆时,中国铁道博物馆将这件珍贵的钢轨切片赠送给了展览馆。
周言文 文/图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