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沁妍:与水滨的“高山流水”之约

金秋时节,螺洋街道水滨村仿佛被大自然披上了一层绚丽的金色外衣,美得如同一幅精美的油画。这个风景如画、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曾是南宋大儒叶适晚年讲学的地方,也是全国文明村镇、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

95后文化特派员谢沁妍,是路桥区文化馆的戏剧曲艺干部、区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郑岩滨名家宣讲工作室成员,她不仅口才出众,更在自编自导的小品、短剧领域屡获佳绩,成为区文化领域的一颗新星。

当谢沁妍与水滨村相遇,一段关于“诗和远方”的故事,便在这片土地上悄然展开。

初识水滨,乡村文化的碰撞

今年6月初,谢沁妍被派到水滨村担任文化特派员。“作为游客和活动参与者,我到访过水滨村很多次,如今要以文化特派员的身份深入其中,我感到既兴奋又紧张。”谢沁妍坦言,面对这个已经“小有名气”的美丽乡村,如何让其文化更加鲜明、更深入人心,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水滨村的文化地标——水心草堂,是为了纪念南宋大儒叶适而建,这里不仅是乡村文化生活美学共享空间,更是村民们精神文化的寄托。谢沁妍通过走访村民、查阅资料,逐渐对这个村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然而,当她满怀信心地提出第一份文化活动方案时,却意外地遭遇了村民们的“冷淡”。

“我原本以为,像水滨这样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村庄,村民们会对新的文化活动热烈欢迎。但事实证明,我想得太简单了。”谢沁妍反思道,如今的乡村文化,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送戏下乡”所能满足的,村民们需要的是更加个性化、定制化的文化体验。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水滨村的文化需求,谢沁妍开始了她的“深耕细作”。她利用空闲时间,跑到村里与村民聊天、唠嗑,参加村里的各种活动,无论规模大小。她倾听村民们的声音,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逐渐找到了打开水滨文化之门的钥匙。

从文化“硬件”上来看,水滨村的水心草堂是远近闻名的乡村文化生活美学共享空间,深受区级部门和各协会喜爱,各类文化活动络绎不绝。从“软件”上来说,依托这个文化地标,村里发展了龙舟队、非洲鼓队、门球队等10余支文体队伍,村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按村干部的说法:大家都是见过世面的人,一般的活动,村民不积极。”谢沁妍说,既然水滨村的村民已经欣赏过“阳春白雪”,那她就从“高山流水”找突破口。

村民有戏,谱一曲“高山流水”

10月底,“童声传梦 点亮未来”小主持人公益培训活动在水心草堂正式开班,13位小朋友开启了“家门口”学专业播音主持的课程。授课老师武珊珊是路桥知名的播音主持专业老师,是谢沁妍调动自身资源,特邀来免费教授孩子们的。

小主持人公益培训活动是水滨村“水滨有礼,村民有戏”寻声新语项目中的子项目,也是谢沁妍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策划的特色文化项目。

“我毕业于播音主持专业,而水滨村拥有良好的‘声音’基础,是浙江省郑岩滨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的驻地。”谢沁妍说,个性化文化需求也需要在乡村现有文化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那么,村民们应该听到什么样的声音?如何发出水滨的声音?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谢沁妍沿着她在水滨村的工作主线,开始规划项目,并最终确定为“水滨有理,村民有戏”寻声新语项目。

一方面,谢沁妍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运用水心草堂理论宣讲研修基地的效能,结合重要节点开展理论宣讲活动,让正确的理论和声音传入寻常百姓家。其次,为了让更多人听到水滨的声音,她开展水滨村史民情调研排摸活动,挖掘可用于戏剧曲艺题材的内容,开展文艺精品小品创作,参加省级大赛,通过文艺精品让水滨发声,提升水滨文化的影响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让村民们发出自己的声音,围绕水滨村青少年、中老年,开展“趣尚村校”活动,推出“水滨新语”计划,开设普通话教学、戏剧表演教学、剧本朗读会等阶段性课程,培养戏剧兴趣,提升文化水平,让村民们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这是一个过程较长、子项目众多的文化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打造。”谢沁妍说,这也是“戏”的丰富含义所在。一部戏从创作到上演,需要演员们不断打磨,而这个过程不仅能让村民们学到更多文艺课程,还能对水滨村整体文化水平产生质的提升。

“我们的设想是,在水心草堂的湖畔,星光点点的夏夜,凉风中,举办一场属于村民自己的诗咏会,或是一台由孩子和大人共同打造的舞台剧。”谢沁妍说。

文化种子,在水滨生根发芽

随着时间的推移,谢沁妍与水滨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村民们从最初的观望,怀疑她是否只是来“办几场活动”“镀镀金”就离开的干部,到如今,她的努力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响应和衷心拥护。

“这姑娘实在、诚恳,而且很有实力!”村民们评价道。现在,大家亲切地称她为“小谢老师”,村里有活动,首先想到的就是她。

谢沁妍认为这是一场双向的奔赴,也是双向的给予。她为村庄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同时,乡村文化也为她的个人文化创作带来了更深刻的内容。

“好的作品来源于生活,跟他们详细、深入接触后,我发现乡村发展已经跟城市接轨,一些老人对于新鲜事物的了解程度非常前沿,对于需求也并非我们想要的那么简单。”谢沁妍说。

文化工作要“出新”,更要“走心”。谢沁妍深知,自己要给水滨村的策划是一个长远的规划,即使将来离开了这里,村民们也能常态化地开展活动,并且逐渐精进。

在谢沁妍的带领下,水滨村的文化事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如今的水滨村,已经不再是那个只靠美丽风景和深厚文化底蕴吸引游客的村庄了。在谢沁妍的努力下,它正逐渐成为一个充满文化活力、散发着独特魅力的乡村文化高地。而谢沁妍,也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金珍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