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傈僳族少年的歌超好听!进来就对了

在珠海

有一群来自云南的傈僳族少年

他们是珠海市对口帮扶的“怒江班”学生

已经在珠海斗门读书三年

怒江是他们出生的地方

珠海是他们梦想开始的地方

两个地方都是“故乡”

如今

他们用自己民族的语言

把怒江、珠海唱进了歌里

点击视频

来听听他们淳朴又真诚的“天籁之音”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云南怒江和广东珠海之间

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奇妙碰撞”?

一起来看看

山海千里携手,红烛照亮乌蒙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我国少有的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全州98%的土地面积处于大峡谷中。

为了让怒江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自2016年8月,广东省珠海市携手怒江州开展帮扶工作以来,按照扶贫必扶智、扶贫先扶智的思路,珠海市、区两级财政累计投入教育帮扶资金1.55亿元,开展帮扶项目71个。这些教育帮扶项目覆盖了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特殊教育等学段,紧紧围绕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关键要素,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帮扶模式。

此外,珠海还投入了650万元,捐建了86间智慧教室,不仅实现了怒江当地建成学校的互联互通,也实现了珠海怒江两地结对学校的互联互通。

在怒江的格力小学,珠海每年派驻5位支教教师,分布在美术、体育、幼儿园、阅读等科目,一教就是一学年以上。

此外,珠海还帮助怒江教师提高自我“造血”能力,珠海援建成立39间教师工作室,由当地名师担任主持人,珠海对应学科的工作室主持人担任顾问,结对帮扶,就地培训,加快怒江教师成长。

有了珠海的硬件和师资支持,如今这里的孩子们也有了多种多样的课外兴趣小组可选择。运动场上,是足球小组、板羽小组活动的地方;报告厅里,孩子们在学习傈僳族特有的民歌曲调;在美术室,孩子们跟着老师创作石头画……

资料图:怒江州泸水市大兴地镇维拉坝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珠海格力集团援建的格力小学

就这样,无数广东老师陆陆续续穿山越岭走进山谷深处,浇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制度方法,结出了教育事业的累累硕果,在山沟沟里种下了新希望和未来。

怒江“珠海班”,珠海“怒江班”

由于教育底子较薄,在历年的高考中,怒江州在云南省所有地州中几乎年年垫底。

这一状况,在今年的高考中有了明显变化。

2020年,怒江州民族中学首届“珠海班”50名学生一本上线率100%,同时传来好消息的还有怒江州兰坪一中、泸水一中的“珠海班”,这几个班的高考成绩,均创所在学校历史最好成绩。

从2017年春季开始,珠海市先后在怒江州开设11个普通高中“珠海班”,累计培养优秀学生498人。

此外,为了提升“珠海班”以及当地学校的办学质量,珠海先后选派了128位优秀教师、143人次到怒江支教,少则1个学年,多的超过3个学年。

怒江有“珠海班”,珠海则有“怒江班”。

珠海市对口怒江州扶贫协作工作组在珠海9所中职技工学校按“1+2”和“0+3”模式开办了职业高中“怒江班”,截至2020年年底,在读怒江籍初高中毕业生164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学生1387人,已毕业53人,其中2名优秀学生被录取到德国留学半年。

珠海市对口怒江州扶贫协作工作组成员王雨晨表示,珠海专门制定针对性措施,对于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00%免费接收、100%推荐就业,“怒江班”学生可获生活和交通补助,免除在珠海学习期间所有费用。

此外,珠海帮扶工作组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怒江学生1017名,到珠海相关企业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

“珠海班”“怒江班”都是粤滇扶贫协作的一个缩影。粤滇同心,山海可鉴。据统计,五年来,广东省用心、用情、用力,坚持“中央要求、云南所需、广东所能”,累计投入数亿元教育帮扶资金,组织180所学校与云南166所贫困县学校结对。

高黎贡再高

高不过山顶上的阳光

大峡谷再深

深不过大家庭的情谊

山海遥远,以心为桥

粤滇同心,山海可鉴

就像《斗门傈僳然》歌里唱的:

珠海斗门,怒江福贡

结对牵手

我们就是一家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