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洋垃圾”禁令周年记丨易再生网

null

编者按

回首2018年,关于“洋垃圾”禁令的话题屡见网络,由此引发的“蝴蝶效应”席卷全球:欧盟决定对塑料征税,美国废品回收站堆积如山,泰国、马来西亚禁废,星巴克禁止塑料吸管,欧盟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五轮“蓝天2018”行动……对于中国再生行业而言,正面临着一场洗牌与重塑。本文就“洋垃圾”禁令实施一周年对再生塑料行业的影响做一分析,以飨读者。

守住国门

2018年12月19日,海关总署开展了“蓝天2018”第五轮打击走私集中收网行动。

自2018年3月“蓝天2018”第一轮专项行动以来,全国海关已经针对“洋垃圾”走私开展了五轮次高密度、集群式、全链条集中打击,全力封堵拦截“洋垃圾”走私入境,共刑事立案47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18名,打掉走私犯罪团伙202个,查证走私废塑料、废矿渣、废五金等涉案固体废物共155万余吨。

此前,在我国某些省份“洋垃圾”走私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各下游加工企业依托代理中介寻找具有固体废物进口资质的公司,利用收购来的指标从国外进口废塑料等“洋垃圾”,再分销给不具有加工资质的小企业或小作坊处理加工。海关部门通过持续、滚动的高压严打,使这一非法产业链从源头上得到了有效遏制。

2018年,海关总署开展了五轮“蓝天2018”专项行动,以持续高压打击“洋垃圾”走私行为,将不法分子送上了法庭,将洋垃圾拒绝在了国门之外。随着禁止洋垃圾时间表的推进,2019年,废物进口仍将迎来艰难时刻。

成效显著

2018年1月,中国正式停止进口包括废塑料、未分类废纸、废纺织原料和钒渣在内的24种“洋垃圾”。

6月,国务院公布《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力争2020年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

7月,星巴克宣布,要在2020之前停止使用一次性塑胶吸管。

10月,马来西亚媒体报道,为避免成为洋垃圾的“垃圾桶”,马来西亚能源科艺及环境部长杨美盈宣布,将全面禁止进口不能再循环的固体废料,尤其是废弃的塑料,以降低塑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

11月,中国海关在世界海关组织框架下倡议发起“大地女神”第四期国际联合执法行动,得到有关国际组织及各成员海关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12月,海关总署开展“蓝天2018”第五轮打击走私集中收网行动。全国海关缉私部门一举打掉涉嫌走私犯罪团伙38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29名,查证废塑料、废矿渣、出口硅铁合金等涉案货物9.16万吨,获取了大批走私证据,查扣、冻结了大量非法资金。

12月,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将从先前的24种扩至32种,包括五金、船舶、汽车零部件、不锈钢废料、钛和木材等。

据相关媒体报道,截至2018年11月15日,2018年全国固体废物进口量为1861万吨,同比减少52.8%。其中,2018年第一季度,固体废物进口量同比下降57%,其中限制类固体废物进口量下降64%。2018年26批次限制进口类废物公示表数据显示,废塑料进口量最终以0收场。

“洋垃圾”禁令从源头上直接杜绝了危害源的进入,这对我国的生态环境而言本身就是一则重大利好消息,没有其他。

倒逼转型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秘书长王永刚曾对媒体表示,“洋垃圾”禁令颁布后,约有三成企业选择了停产改行,剩余企业中有一部分着手开始在国内建立自己的回收体系,还有一部分则走出国门到海外建厂,将废旧塑料直接加工成原材料颗粒后再进口到国内来。

以塑料为代表的固体垃圾因其本身的不可降解性或降解周期长,甚至是加工制造过程中严重污染当地环境,影响着环境的治理体系,甚至关乎全球的垃圾处理链条。

禁止“洋垃圾”进口,不仅对提高我国废弃资源的回收利用效率有利,而且可以促进我国循环再生产业的健康发展。此前外媒对中国“洋垃圾”禁令也作出了评价:中国针对“洋垃圾”的禁令将有助于降低“洋垃圾”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同时还将增强中国回收行业处理国内不断增加的垃圾废料的能力。

综合各方面表现来看,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影响,国内市场供大于求,将进一步减少进口废物原料的刚需,“洋垃圾”禁令影响的不仅仅是国内废塑料从业者,也倒逼着国内多个行业的废物再利用、转型升级。

写在最后

不做发达国家的“垃圾桶”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环保人士的共识。但是,废塑料的加工和生产利用还得继续,政府整治与从业企业生存的长期拉锯也会依然存在。从长期来看,“洋垃圾”禁令无疑将会提高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多国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率,甚至倒逼前端垃圾分类更加合理化。严打之下的2018年已经过去,2019年如约而至,再生塑料从业者准备好以什么样的姿态来迎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