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壁垒 多学科会诊(MDT)患者不为专家“跑断腿”

81岁的阎老先生半年来备受咳嗽气短、胸痛消瘦折磨,辗转于多家医院,肺部大包块、肝脏大包块、脾脏的占位行多次气管镜、EBUS、穿刺活检等均未明确诊断、解决,家属心急如焚。

日前,家属带着阎老先生来到西安市胸科医院重症医学二科就诊,经超声引导下肝占位穿刺活检和病理:考虑肝细胞腺瘤样增生,排除恶性。行右侧第七肋间穿刺活检:小块恶性肿瘤组织,提示癌(伴肉瘤特征的癌),病理进一步外院会诊:考虑胸膜间皮瘤或肉瘤样癌。患者因考虑经济原因,未进一步行免疫组化明确诊断。医院进一步行气管镜诊断:右肺上叶新生物,并吸出大量坏死物。

打破壁垒 多学科会诊(MDT)患者不为专家“跑断腿”

患者胸壁恶性肿瘤明确,肝脏巨大占位考虑良性肿瘤,为了解决患者肺部病灶及脾脏占位问题及患者后续治疗。为此,重症医学二科戚刚强主任组织影像科蔡署波主任医师、肿瘤科廉娟雯主任医师、病理科罗阿丽副主任医师、放疗科杨海霞副主任医师、普通胸腔外科车强副主任医师、介入科李积安副主任医师、重症二科张小燕副主任医师等专家召开多学科诊疗MDT会议讨论,专家们在会上围绕该患者年龄大、合并症多、累及多个脏器、涉及多学科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患者目前存在的相关疑问,以及后续亟需解决的问题,从病理、影像及临床分析患者当前诊断,围绕肿瘤放化疗、介入治疗、基因检测、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以及手术干预等多方面逐步进行讨论分析,为患者提供最优诊疗的个体化诊疗方案。

打破壁垒 多学科会诊(MDT)患者不为专家“跑断腿”

MDT制度指出在多学科讨论中可开拓诊疗思路,获取各科室专业、前沿知识,有利于临床疑难病例的诊疗开展。该患者系81岁高龄,肿瘤诊断明确,合并多部位转移,后续治疗涉及多学科相关知识。开展多学科讨论,可以更好的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解决患者就医难等问题,更好的服务于群众健康。患者及家属根据专家意见,后期行基因检测提示c-met 14号外显子的跳跃突变,目前,阎老先生在重症医学二科积极治疗中。

为精准治疗,西安市胸科医院目前开展肿瘤综合诊疗门诊,学科包括肿瘤科、重症二科、放疗科、胸外科、普外科、介入科、营养科、中医科、麻醉科、诊断科室(超声科、病理科、影像科、检验科、核医学科)、会诊专家均为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肿瘤治疗方面,可以开展内科综合治疗、手术、放疗、介入、癌痛规范化诊治、中医调理、营养支持等。

MDT诊疗模式的意义:MDT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不同科室之间的优势,集思广益。提高肿瘤的诊断,全面评估病情,精准治疗,为患者做出更优质、个体化的综合诊疗方案。它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可以有效推进学科建设,实现医生、科室和医院的共同提高。

重症医学二科作为医院转型的中坚力量,主要收治疑难及危重症患者。自科室成立以来,科室已多次开展MDT讨论学习,通过加强学科间相互协作,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科室间的学术水平、专业优势为患者制定规范、科学治疗方案,对促进提升疑难危重患者的诊疗起到积极作用。

稿件来源:西安市胸科医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