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集结红潮涌!共青团海丰县委“入户联心”筑起防疫“堤坝”

仲夏的海丰,烈日如火,空气中仿佛凝固在潮湿的闷热里,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风险如影随形。然而在纵横交错的街巷,炊烟袅袅的村落,一簇簇跃动的“志愿红”正汇聚成抵御风险的坚实堤坝——共青团海丰县委(以下简称团县委)吹响了青春集结号,一场名为“入户联心”的防疫宣传行动,如润物无声的细雨,正将健康与安全的种子,播撒进千家万户的心田。

青年担当,在此刻化作脚下最坚实的足迹。连日来,全县上千个团组织闻令而动,7300余人次青年志愿者组成浩荡队伍,肩负41000份承载着健康嘱托的宣传手册,步履坚定地深入社区楼宇、繁华商圈与宁静乡村腹地。他们不仅是知识的“播种机”,更是行动的“排头兵”,与爱国卫生运动同频共振。2000余场次翻盆倒罐、清理积水、打扫环境的行动在烈日下展开,汗水浸湿了红马甲,却浇灌出更清洁、更安全的环境。

商圈热浪:清凉礼包叩心门

七月底的傍晚,海丰天虹人潮涌动,热浪裹挟着喧嚣扑面而来。团县委敏锐地锁定这一信息交汇的高地、人群聚集的核心,携手本地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爱心药企,精心铺开“防疫宣传进商圈”的活动。

年轻的志愿者们额头沁满细碎的汗珠,笑容却如清风拂面,带着真诚与耐心,将一份份精心准备好的“健康守护包”递到步履匆匆的行人手中。藿香正气水的清凉驱散着闷热带来的烦倦,风油精、清凉油特有的气息筑起无形的驱蚊屏障。这些实实在在的关怀瞬间吸引了众多探寻的目光,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阿叔,您别小看蚊虫叮咬,不仅皮肤难受长包,还有可能传播基孔肯雅热,引起高烧不退,关节剧痛!”一位志愿者用亲切纯熟的海丰话,清晰而生动地讲解着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隐匿的危害,一边递上实用的物资,一边郑重强调:“健康是福,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守门人’,这第一道防线一定要守牢啊!”讲解并非照本宣科,而是融入生活实例,让抽象的医学知识变得触手可及。

参与活动的药企负责人穿梭在热络的人群中,一边协助分发,一边感慨:“守护邻里街坊的安康,是我们扎根乡土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团组织搭建起这样高效务实的平台,我们企业贡献一份力量,让专业的健康知识能随着这些群众急需的实用物资一起,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当科学的防护知识附着于清凉油与藿香正气水传递的切实关怀之上,防疫的种子便在摩肩接踵的人潮中悄然播下。人们带着这份沉甸甸的“健康礼包”和清晰的防护意识踏上归途,防疫的讯息也随之飘散到城市的各个角落,融入日常烟火。

社区课堂:“青”声传递防护盾

社区是百姓生活的温馨港湾,更是防疫触达的“神经末梢”,是信息落地的关键一环。翌日午后,热浪依旧,团县委与海城镇团委的志愿队伍旗帜鲜明地扛进了文津社区,将焦点精准投向社区里最活跃也最需要引导的群体——青少年。

社区活动室内,空调也驱不散孩子们全神贯注带来的热度。防溺水警示教育片的紧张画面让孩子们屏住了呼吸,小手不自觉地握紧。紧接着,一名年轻的志愿者跃入准备好的充气泳池,模拟真实落水险境:“万一不小心落水了,记住最关键的一点!千万不能惊惶失措、胡乱挣扎,这样会加快体力的消耗!要尽力保持冷静,放松身体向后仰,让口鼻最大限度地露出水面,然后大声呼救......”他一边清晰讲解一边直观演示自救的关键要领。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小小的脸庞写满了认真。一位六年级的男孩活动后心有余悸又收获满满:“原来偷偷玩水这么危险!我回家一定要把这些都教给弟弟,让他也小心!”

这堂生动的青春防护课远不止于水域安全。针对当前基孔肯雅热的防控重点,志愿者们化身亲切的科普老师,将专业的防护知识转化为孩子们听得懂、记得住的“家庭防护三板斧”:“清积水”(让蚊子无处产卵)、“装纱窗”(把蚊子挡在门外)、“用蚊帐”(睡觉时给自己加个保护罩)。为了让知识更“接地气”,志愿者们带着孩子们走出活动室,在社区的小径楼宇间当起了“健康小侦探”,仔细排查花盆底碟、废弃饮料瓶、闲置轮胎等容易被忽视的角落——这些地方正是蚊虫最爱的“五星级产房乐园”。一位海城镇团委干部全程参与,深有感触:“青少年是家庭里最活跃的信息传递者,是天然的‘小小广播站’。用心教会一个孩子,常常能带动整个家庭迅速行动起来,自觉清理积水、主动灭除蚊虫。这种针对重点人群的精准滴灌式宣传,效果往往事半功倍,撬动的是整个家庭的防护意识。”

乡音入户:檐下细雨化清风

防疫宣传的毛细血管,最终要深入乡村的肌理,滋养每一寸土地。八月初一个烈日当头的下午,热浪炙烤着大地,团县委联合县妇联、社区党委,组建了一支“志愿宣传队”。这支由40余名社会志愿者组成的队伍,像一股红色的暖流,涌向新城社区。

在社区的杂货店前,一位年轻的志愿者俯下身,与正在理货的阿婶视线齐平,手指着色彩鲜明的宣传图册耐心讲解:“阿婶,您看,店门口这几个闲置的桶罐、破盆,平时不起眼,可一旦下点雨积了水,立马就变成蚊子最喜欢的‘产房’了!蚊子在里面产卵又快又多,一定记得平时把它们盖严实或者干脆倒扣过来!” 在村尾一间整洁的小院里,独居的银发阿婆摇着蒲扇乘凉。一位扎着马尾辫的志愿者姑娘搬个小凳坐到阿婆身边,用纯熟亲切、带着泥土气息的方言,像叮嘱自家奶奶般反复细说:“阿婆,太阳快落山那阵子(傍晚),是蚊子最‘凶’的时候,您在院子里乘凉,千万记得穿上薄的长袖衫,裤脚也扎一扎,屋里屋外的蚊香更要早早点上哦!”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慢慢绽开舒心的笑容,频频点头,拉着志愿者的手说:“后生仔(年轻人)讲得真清楚,又耐心,我这老耳朵也听得明明白白!放心,我一定遮得严严实实!”

这支充满活力的“志愿红”队伍,就这样不知疲倦地穿梭于蜿蜒的村巷之间,足迹遍及炊烟袅袅的农家庭院、人声鼎沸的菜市场摊位、琳琅满目的临街小店铺。他们随身携带的宣传单页与图文并茂的手册,在一次次的俯身交谈、一遍遍地耐心示范、一户户的真诚拜访中,悄然转化为村民手中实实在在的环境清理技巧和入脑入心的日常防护知识。一位全程参与活动的团委干部,看着志愿者们汗湿的背影和乡亲们理解的笑容,感慨万分:“当那些熟悉的乡音土语在耳边自然流淌,看到老人家们眼神从最初的困惑迷茫,到渐渐理解,最终豁然开朗,甚至露出会心的笑容,那一刻内心的满足感和价值感真的难以言喻。多部门紧密联动,协同发力,让这份关乎健康的关怀,真正沉到了最基层的泥土里,暖到了乡亲们的心窝窝里。”

步履生花:红影织就平安网

一次次用乡音俚语拉近距离的促膝交谈,一次次在庭院角落俯身示范清理积水的忙碌身影,一回回在店铺摊位前耐心指导消毒防蚊的细致讲解——青年志愿者们用脚步丈量热土,用真情叩响心扉,串联起社区的楼宇、商圈的喧嚣、乡村的宁静。这步步足迹,浸润着滚烫的汗水,饱含着真挚的情怀,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编织起一张细密而坚韧的健康防护网。

正如团县委负责人在深入参与活动后总结时动情地说:“‘入户联心’的精髓,不仅仅在于走进家门,更在于心与心的同频共振,在于情与情的真诚交融。青年只有真正弯下腰、沉下心,放下架子,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愿意听的‘土话’和方式,把生硬的政策条文转化为鲜活的生活智慧,才能让健康宣传从简单的‘入耳’,真正走向‘入脑’‘入心’,最终化为千家万户自觉的防护行动和生活习惯。” 这过程,是信任的建立,是知识的传递,更是青春力量与乡土情怀最深情的拥抱。

如今,这场以青春之名书写的守护篇章,依然在海丰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热烈地续写着。团县委正精心梳理总结“多方聚力协同、按需精准供给、力量下沉一线”的宝贵实践经验,致力于探索更接地气、更具吸引力的宣传形式,让充满活力的青春力量在守护万家灯火、构筑健康防线的征程上,持续绽放出温暖而坚韧的夺目光芒。当无数青春的脚步在田野乡间踏出细密坚实的防护网络,当真诚地交流在农家院坝里传递着信任与温暖,一条由“青春智慧”与“群众力量”共同浇筑的健康防线,便在无数心手相连的无声凝聚中,日益坚固,牢不可破,成为守护海丰人民安康的钢铁长城。

撰文:曾国明 吕嘉宇

编辑:郭杨阳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