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泰安社区“小小网格员”:清扫 + 宣讲让垃圾分类“住进”民心

“厨余垃圾要沥水,破袋投放是必须……”近日,鄞州钟公庙街道泰安社区风荷泊园小区的绿化带里,十余名身着蓝色网格马甲的小身影穿梭其间。他们手拿夹子、拎着分类垃圾袋,一边弯腰捡拾枯枝败叶间的塑料瓶、废纸屑,一边脆生生念着自编的顺口溜。这群平均年龄10岁的“小小网格员”,以“清扫 + 宣讲”的双重行动,让垃圾分类知识在社区落地生根。

鄞州泰安社区“小小网格员”:清扫 + 宣讲让垃圾分类“住进”民心

岗前“充电”+分类实践垃圾“安家”有章法

在泰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十余名小志愿者整齐列队。社区网格长手持四色分类桶模型,手里举着矿泉水瓶演示:“大家看,这瓶子是可回收物,但瓶里的水得倒干净 —— 就像我们喝酸奶要舔盖,把‘尾巴’处理干净才叫真环保!” 生动的比喻逗得孩子们直笑,记知识点也更带劲了。

随后,小志愿者们分成三个小组,带着分类垃圾袋和《居民分类手册》,对风荷泊园小区展开“地毯式”清理。五年级的王奕澄蹲在草坪边,手指飞快地分拣出混在落叶里的矿泉水瓶,她特意举起来给同行的小伙伴看:“你瞧这三角形箭头,说明它能再利用,压扁了装袋,能多装好几个呢!”

一旁遛弯的张奶奶看得直乐:“现在家里扔垃圾,我孙女比谁都认真。前几天我把香蕉皮和纸巾放一块儿,她立马拉着我重分呢”。

在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的指导下,孩子们把“战果”逐一归位:腐烂的菜叶、西瓜皮投进绿色厨余桶,废充电电池、过期药品放进红色有害物收集箱,烟蒂、破碎花盆归入黑色其他垃圾桶。针对居民常犯的 “迷糊”,指导员特意给孩子们划重点:保鲜膜、污染塑料袋看着像塑料,其实难降解,算其他垃圾;宠物粪便要用可降解袋包好再扔入其他垃圾……

鄞州泰安社区“小小网格员”:清扫 + 宣讲让垃圾分类“住进”民心

监督岗+宣传员:分类习惯入人心

“王爷爷,过期感冒药要投红色桶哦!”在泰安社区香堤水岸小区智能垃圾柜投放点,三年级学生王馨正在“小小监督岗”执勤。她手臂上挂着“垃圾分类督导员”红袖章,站在投放点前指导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进行正确投放,如遇到投放错误的地方便会进行及时纠正。居民们被这认真的小模样感染,投放时都格外仔细。“上次我图省事乱扔菜叶,孩子追着我讲了半天‘厨余变肥料’的道理,现在扔垃圾都下意识先分类。”居民赵阿姨笑着说,自从这群小督导员上岗,楼道角落的烟头少了,垃圾桶旁的散落垃圾也没了。

鄞州泰安社区“小小网格员”:清扫 + 宣讲让垃圾分类“住进”民心

泰安社区党委书记龚春艳表示,小雏鹰志愿者行动是社区“家校社”协同治理的缩影。下一步,社区将定期开展“分类小课堂”,邀请专业人员为孩子们讲解“垃圾焚烧的危害”、“再生资源的奇妙旅程”等知识,让孩子们不仅是垃圾清扫者,更成为社区垃圾分类的“宣传员”和“监督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