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晚,卓胜微(300782)披露公告称,近日收到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送达的《民事起诉状》等诉讼相关材料,此次涉案五项专利但仅涉及公司两款型号的滤波器产品,日本村田请求法院判令卓胜微承担一系列责任。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早在2024年7月,卓胜微就曾对日本村田的“弹性波装置”(专利号:ZL201610512603.9)专利提出无效请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25年1月23日作出裁决,宣告该专利权全部无效。
业内人士表示,滤波器专利一直是中国射频前端芯片企业的短板,卓胜微此次专利无效,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在国际知识产权博弈中的一次标志性胜利,既展现了企业对专利制度的灵活运用,也凸显了技术自主的核心地位。
结合以往村田在国内的专利诉讼习惯来看,其针对顺络电子、好达电子等创新成长性企业发起的“战术性”专利诉讼,从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竞争到产业链协同的全维度,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施加着系统性钳制效应。业内人士分析称,从本质上说,这是通过知识产权布局实施的产业控制策略,其影响早已超越单一企业竞争层面,演变为对整个产业链生态的结构性冲击。
再来看卓胜微,近年公司逐步打破对海外代工的依赖,依托芯卓“资源平台”构建技术壁垒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快速实现6英寸滤波器产线的全面布局和规模化量产,并推动12英寸射频开关和低噪声放大器的第一代工艺生产线规模化量产,高端产品L-PAMiD模组性能达到行业主流水平。卓胜微从芯片设计到工艺制造,构建具有个性差异化的特色能力,在当前成为其应对专利围堵的核心底气。
国务院在今年2月出台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规定》中明确指出,针对利用知识产权纠纷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及发展利益的行为,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等法律采取反制措施;对滥用知识产权实施垄断或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则依法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规制。该规定明确了对不公平知识产权待遇的反制措施,这意味着中国已从被动接受国际知识产权规则,转向主动塑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新规则。
分析人士指出,企业通过无效宣告程序,既打破了国际巨头的专利垄断,也彰显了中国在知识产权领域“以规则对规则”的维权智慧。新规的实施不仅为企业维权开辟了更清晰的路径,更向全球释放出中国坚决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支持企业依法反制滥用知识产权行为的明确信号。
据了解,在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支持下,卓胜微等头部企业通过自建产线、整合上下游资源,正推动中国射频半导体从“点状突破”迈向“平台化发展”,为行业自主可控探索可行路径。卓胜微披露的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全年新增专利申请142项,专利增加额在逐步提升。这意味着,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与帮助下,卓胜微在转型征程路上已逐步构建起较为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行业重大创新常常伴随着法律争议,这既是市场竞争的常态,也是锤炼核心竞争力的契机。”业内人士表示,这也提醒着国内企业,未来需进一步强化“专利布局-技术研发-法律防御”的全链条能力,以应对全球化的竞争格局。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专利诉讼事件并未阻滞卓胜微的创新进程。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强化技术研发形成攻坚利器,依托法律框架构筑防御体系,展现出直面国际专利诉讼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