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经典影视作品?目前尚无权威或确切的说法。综合各方意见, 笔者认为,所谓经典影视作品,就是具有一定典型意义和较大社会影响,在受众中留下深刻记忆、可以长久流传的优秀影视作品。
经典影视作品来自哪里?当然来自生活,来自创作者对生活的深入挖掘和淘漉,以及对生活艺术化的悉心创作和精心打造。可以说,历史和现实从来不缺经典影视作品中呈现的经典故事、经典人物、经典情节,缺的是创作者沉到生活底层、融入寻常生活、与芸芸众生打成一片的虔诚态度和实际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讲,五彩缤纷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矿,充满着可以成就经典影视作品的丰富题材。能不能成就经典影视作品,关键看创作者如何去发现和挖掘。
过去之所以会产生那么多经典影视作品,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作家、艺术家和演职人员能够放下架子、撸起衣袖、挽起裤腿,真心实意地到厂矿做工,到乡村务农,到军营当兵……将身心完全融入百姓生活和需要塑造的人物与场景之中。况且,他们中很多人,本来就是从工人、农民、士兵队伍中走出来的普通一员,曾经长期经受生活历练,故而能够创作出人们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经典作品。譬如,电影《烈火中永生》的剧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早年就参加革命运动,被捕后在重庆渣滓洞里饱经监狱生活的磨难,剧中故事就是他们亲身经历的真实写照。《林海雪原》的原作者曲波,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解放战争中亲率一支小分队在东北深山老林、白山黑水之间进行艰苦卓绝的剿匪斗争,故事本身就是他传奇经历的生动再现。倘若没有亲身经历,仅是威虎山匪帮们那些滑稽可笑的黑话,就很难凭空想象得出来。此外,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大量军事题材电影,如《永不消逝的电波》《柳堡的故事》《英雄虎胆》《狼牙山五壮士》《野火春风斗古城》《奇袭》《苦菜花》《地道战》《地雷战》《打击侵略者》《红珊瑚》《闪闪的红星》《四渡赤水》《风雨下钟山》《大决战》等,从剧本创作人员到主要演职人员,大都对战争历史、军事行动、军营日常生活和工作等十分熟悉,为军事影视创作打下坚实基础。倘若没有经受军营生活、军事实践的长期浸润和熏陶,很难创作出这些让人一看就觉得很真实、很专业、很经典的军事影视作品。
与创作影视剧本需要生活经验和素材积累一样,演员也同样需要厚实的生活作基础。表演的实质就是让生活与艺术、客观与想象、人物原型与艺术形象实现完美统一。演员创作的过程就是缩短演员和角色差距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辛苦的,又是艰难的。曾有媒体报道,有位知名演员为演好电影里的医生,专门用半年多时间到医院体验生活,每天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练习手术操作、坚持跟班查房,在职业岗位上感受医患之间的真实情感交流。观众看了电影后说,通过其表演深深记住了那位妙手仁心、德医双馨的白衣天使,尤其记住了她那对患者饱含深情、对岗位充满敬畏的眼神。反观有些影视作品之所以缺乏艺术底蕴,很大程度在于演员疏离生活而凭空臆想。那些让人诟病的“穿帮”情节,都是不顾历史、脱离生活、瞎编乱造的结果。同时,在指望一炮打响、一夜走红等急功近利思想的诱惑下,不少影视作品因追求速成而空泛虚浮、不接地气。可以想象,这种“速造”作品,怎么可能成为经典和优秀影视作品?
经典影视作品的主要价值作用,在于使观众在春风化雨的熏陶中得到丰富启示,在润物无声的感染中享受充分滋养。要使影视作品具有这样的功能和作用,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就是艺术地真实。显然,这种真实并不是对生活的原始记录和机械复制,也不是对生活素材的单纯剪辑和简单拼凑,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加工和升华的艺术创造,是源自生活而又超越生活的“艺术真实”。
在快餐化、碎片化作品大量挤占很多人有限观赏时间的情况下,观众需要更多影视工作者真正扎根生活,从丰沃的生活土壤中淘沙取金、寻珍问宝,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经典影视作品,让更多人从欣赏经典、品味经典中,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全社会不断激起逐梦奋进的强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