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心向党!钱学森、钱三强等100位科学家的入党申请书齐亮相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视频制作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蔡艺芃 陈晓晴 叶源昊 张东岳)

5月24日

“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

主题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260余张图片

190件套实物

生动讲述了180余位科学家的故事

展馆主题“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 (图片来源:新华社)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展区红墙上静静陈列着

100位科学家的入党申请书

泛黄的纸页上

笔迹工整优美

话语质朴真切

细细读来

科学家精神直抵人心

“永远跟党走”——百位科学家入党志愿书展览(部分)(叶源昊 摄)

钱学森

(中国著名火箭与导弹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

“我回国近三年来受到党的教育,使我体会到党的伟大,党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目标的伟大,我愿为这一目标奋斗并忠诚于党的事业。我谨申请入党。”

钱学森与家人合影

钱学森的入党申请书

钱三强

(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为了使得我国的科学从落后的状态快步的赶上我们的需要,我们必须要加强党的领导。我要求党给我努力的机会,允许我转正,我保证今后向达到党员的标准努力奋斗。”

工作时的钱三强

钱三强的请求转正报告

师昌绪

(中国材料科学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作为一个党培养了二十多年的知识分子,我有一颗永远跟着党走的红心,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师昌绪

师昌绪的入党申请书

贝时璋

(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中国细胞学、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

“只有坚决地、有效地进行改革,才能推动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科研机构也是一样,只有奋勇直前、不怕艰难险阻、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不断出好成果、出好人才,不断创造新的生产力,不断兴起技术革新,促使我国科学技术进入世界的前列。”

贝时璋

贝时璋的入党申请书

钱临照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金属晶体范性形变和晶体缺陷研究以及物理学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我的年纪已过七十,为什么我在此时刻申请入党……我的年龄确实大了些,但还想以有生之年在党的领导下,接受党的教育,能为人民做些事。为人民尽忠是不限年龄的。”

钱临照

钱临照的入党申请书

回家!回家!

新中国成立之初

百业待兴、百废待举

党中央向海外留学生发出号召

“祖国需要你们”

“胸怀祖国 服务人民”展厅

1950年

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朱光亚牵头起草发表

《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

呼吁留美中国学生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

71年后读来仍觉慷慨激昂

“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

祖国在迫切地等待我们!”

朱光亚牵头起草发表的《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

回家!

1950年8月31日,载有128位归国留美学者的“威尔逊总统号”轮船自美国旧金山启程驶往中国,这条船是载有中国留学生最多的一条船。

“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郭永怀

气象学家叶笃正

“地学大师”涂光炽

微生物生化学家沈善炯……

一批杰出科学家毅然回国

投身新中国各领域的开辟和建设中

1955年,钱学森一家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图为钱学森一家在回国轮船甲板上。

1950年,中国著名微生物生化学家沈善炯、中国著名空气动力学家罗时钧、中国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业的开拓者赵忠尧历经波折回国。

中国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谢家麟(中),1951年回国遇阻,几经辗转于1955年回国。

此次首次展出的一张20世纪50年代归国留学生签字明信片,见证了这一共和国史上规模盛大的归国潮。(叶源昊 摄)

潜心科研 担当奉献

屠呦呦

曾获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也是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

首位女性科学家

屠呦呦所获诺奖奖牌和证书(复制品)(叶源昊 摄)

上世纪六十年代,恶性疟疾横行

1967年

中国启动研究防治疟疾新药的“523”国家项目

1969年,时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

带领科研团队整理典籍、走访名医

对200多种中草药

380多种提取物进行筛查、反复摸索

终于在1971年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

发现了抗疟效果100%的青蒿提取物

并在次年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

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

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作为抗疟首选方案

她说

“荣誉越多,责任越大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屠呦呦手稿(图片来源:新华社)

祝榆生

66岁高龄时临危受命

成为中国第三代坦克的总设计师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

年轻时他参军入伍保家卫国

获得“全国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他还根据战斗需要

创造和改进数十种武器和战斗器材

30岁那年他身先士卒

在一次火炮试验中不幸被炸断右臂

但他乐观前行

继续进行军工科研

被誉为“独臂神师”

祝榆生与第三代坦克合影(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下

祝榆生和他的团队从零开始、刻苦钻研

终于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三代坦克

99式主战坦克

祝榆生一生功勋卓著

但他却把名利看得很轻

“一名党员应该做的事,不值得宣传”

临终前

他特意叮嘱子女交上最后一次党费

并留下遗嘱:

后事一切从简

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疗事业

祝榆生同志自愿一次多交党费计人民币三万元(叶源昊 摄)

黄璐琦

在书有“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展墙前

一件防护服上写满了

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全体队员的签名

最上方“黄璐琦”三个字格外醒目

写有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全体队员签名的防护服(叶源昊 摄)

2020年大年初一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

带领第一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从北京出发

“只有在一线亲自看到疫情的真实情况

发现一线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才能让中医药在抗疫中发挥更好的救治作用”

抵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当晚

黄璐琦即向院方提出

“希望有一个阵地给我们

给一个重病区让我们试一试

让我们发挥中医中药优势”

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黄璐琦团队成功应用中西医结合

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如今

中医药正深度介入新冠肺炎诊疗全过程

2020年4月7日,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中)等第一批国家中医医疗队3名队员圆满完成援助湖北医疗任务,平安返京(图片来源:新华社)

建党百年以来

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们

在不同的领域散发着光和热

同时又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核

那就是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这些伟大精神汇聚成科技界众心向党的精神洪流

必将激励着亿万科技工作者

在新征程上砥砺前行、再续辉煌!

图文素材: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新华社

开栏征稿!这份中央新锐主流大报邀你讲家史啦!

“李焕英一代”:“不服老”的母亲 “不知倦”的母爱

新华社这份报纸推出“青春版”,你敢不敢来当主编?

百年前,中国从上海这两条弄堂觉醒

古怪保姆?一流摄影师?寻找隐匿天才薇薇安·迈尔

材料不够“墓照”来凑,遗产继承为何频陷“自证循环”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刘婧宇 | 校对:张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