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户,耳朵是人们思维的大门。
耳位于眼睛后面,它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 。在脑中,这些信号又被翻译成我们可以理解的词语,音乐和其他声音。
耳,古称“窗笼”,《 河间六书 》称其为“听户”,《温热经纬·余师愚疫病篇》称之为“龙葱”。耳为 听觉器官 ,是清阳之气上通之处,属清窍之一。近代发现其兼有平衡功能。《灵枢 ·卫气》说:“窗笼者,耳也。”《 甲乙经 》说:“窗笼者,耳前上下脉,以手按之动者是也。”似指 听宫。突出于头部两侧,形如喇叭者,名耳廓。耳廓的周围,称为耳轮。耳前上下切迹间突起如屏风者,古称“蔽”。耳廓下垂部分名耳垂,古又名耳珠。通入耳道之孔,名耳孔,即现代所称外耳道。位于外耳道深部的鼓膜,《 血证论 》称其为” 皮膜 ”。耳廓上有众多穴位,习称耳穴。就耳的解剖结构而言,古人所论多为外耳,很少涉及中耳与内耳。
因此可见古人对耳朵的认识,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单单一只耳朵就有很多的穴位,通过刺激耳穴达到按摩,美容的效果,所以耳朵上的秘密和宝藏有很多,古人已经为我们开采了很多,剩下的要我们自己去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