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见习记者 王柳钦
实习生 饶培颖 陈可可
通讯员 商帆 向波
7月30日,随着最后一块顶板浇筑完成,由武汉城发集团下属市政集团隧道公司承建的巡司河流域综合治理二期工程2#调蓄池主体结构封顶。整个工程完工后,将有利于改善巡司河水质,恢复河道自然生态。
主体结构封顶合影
作为武汉市“三湖三河”水环境治理重点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地下部分将新建1座污水厂和2个调蓄池,建成后可以处理武泰闸和晒湖片区污水,覆盖流域合流区9.7平方公里;地上部分则将建成两座城市景观公园,总面积约5.7万平方米,不久的将来,巡司河将重回“碧波荡漾、鱼翔浅底”的怡人景色。
现场航拍图
极目新闻记者看到,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多台混凝土泵车正在加紧浇筑。“2号调蓄池为全地下结构,设计规模为12万立方米,最深处可达28.7米,相当于向地下开挖近10层楼的高度。”2#调蓄池项目负责人向波介绍,项目最大的难点在于基坑深,场地小,技术难度高,施工环境复杂。
巡司河流域综合治理二期工程位于武昌老城区,2#调蓄池紧邻110千伏的高压线、京广线、巡司河及城市道路,项目部采用1.5米厚的地连墙加四道混凝土支撑,有效保障了基坑稳定,同时设置自动化监测和配合人工监测,实时对基坑变形、铁路及周边构筑物沉降位移进行监测。
浇筑现场
结构施工和支撑拆除交替进行,是项目施工的一大难点。“每层结构施工后需要拆除对应一层的支撑,进行受力转换后再进行下一层结构施工。”向波说,项目团队利用BIM模型指导现场施工,没有操作平台就自己搭平台,完成了底板、四层侧墙和顶板的施工,以及3层支撑的拆除,“主体结构施工就像拼积木一样,由近百块‘拼’接而成。”
向波介绍,调蓄池的主要功能就是蓄水,结构自防水质量是关键。为此,项目部选用施工缝处理新工艺,杜绝接缝处窜水隐患;通过试验选配出最佳性能的混凝土抗裂减渗剂,使池体结构更加经久耐用,一系列新工艺、新方案确保“滴水不漏”。
入伏以来,项目部调整了作业时间,合理地避开了高温作业时间段;每天在纳凉点备足防暑降温药品及酸梅汤等解暑饮品;现场对作业人员进行血压监测,及时掌握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
隧道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个项目建设完成后,武泰闸污水处理厂晴天可日处理15万吨污水,雨天可日处理20万吨雨污水。项目建成后,巡司河水质将有效解决巡司河流域水质问题,优化黄家湖污水系统布局,解决合流区晴天污水收集和处理,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水生态示范区。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