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山举办各类公共文化艺术活动5227场次

6月29日,在孙文西路举行的非遗巡游,展示了中山特色的非遗。 全市24个镇区全部加入市图书馆总分馆服

6月29日,在孙文西路举行的非遗巡游,展示了中山特色的非遗。

全市24个镇区全部加入市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积极打造“书香中山”、“市民大舞台”、“公园音乐节”等一大批深受市民喜爱的市镇文化品牌活动,2018年依托各级公共文化设施举办各类公共文化艺术活动5227场次,编制了《孙中山史迹径研学游旅游手册》并推出孙中山史迹径石岐段旅游线路,19家街区自主图书馆集体开馆……近日举行的中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下称“双创”)工作推进会上,中山市“双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罗建华总结了前一阶段“双创”工作进展情况,并对下一阶段以及今年下半年的工作进行部署。南都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备受市民关注的中山纪念图书馆主体工程建设已完成,现正进行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调试,拟于年底投入使用。

中山纪念图书馆拟年底投入使用

上月,“市民选书、政府买单”活动再度启动,购书经费共300万元,其中实体书店“市民选书、政府买单”项目经费维持在200万元,新增100万元用于网上“市民选书、政府买单”项目——“爱阅网借”。6月30日,以“传承文化根脉,共筑中山未来”为主题的中山文化遗产主题活动举行,将快闪等创意形式融入非遗文化的宣传中,从而让更多的年轻人主动了解中山的非遗文化。同样是在上月,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拉开帷幕,中山分会场以湾区大戏台、“筑梦湾区步步高”向经典致敬音乐会和“非遗之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三大活动,展现中山文化艺术的独特风姿,打造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的同时,推动中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备受市民关注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也取得新进展,中山纪念图书馆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现正进行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调试,拟于年底投入使用;市新博物馆正式动工;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市275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完成23家街区自助图书馆建设并投入使用;积极推动居民住宅小区公建配套用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落实,2018年全市有11个镇区移交公建配套用于公共文化服务;全市24个镇区文化站通过省特级文化站复评,形成覆盖市镇村三级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目前全市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500平方米。

累计建成休闲绿道741.86公里

博爱路上的绿道将多个城市公园串联起来,水乡民众镇的绿道“拉近”了多个生态农场的距离,五桂山的绿道将青山连绵、溪水潺潺的原始美景一网打尽……休闲绿道仿佛城市的“毛细血管”,成为本地市民和异地游客深入探访这座城市“秉性”最为便捷的方式之一。据了解,中山累计建有休闲绿道741.86公里,设置驿站36个,全市休闲绿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每到周末或节假日,不少市民和游客骑行在休闲绿道上,在游走中欣赏自然美景或是城市景观。

休闲绿道是中山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中的诸多成果其一。据了解,2016年中山市获批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单位,次年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印发了创建工作任务分解表,全面启动了创建工作。确定了“一个中心、一条廊道、五大组团、七个增长极”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以及创建八大工程50项重点任务。

罗建华在“双创”工作推进会上介绍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进展情况,在部门创建工作方面,扶持发展了开心农场、伟丰农场等一批乡村旅游点,实现了重点景区客运巴士或旅游直通车全覆盖;大涌、古镇建成了红木文化特色小镇和灯饰特色小镇两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并依托本地产业资源承办了2018年度中山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分会场;小榄镇依托菊花、荼薇花等特色农业产品,开发了荼薇文化园、菊城酒厂等文化旅游景区,推出了小榄菊花会等特色节庆活动。

“补短板”、“促提升”加大基建力度

罗建华在会上指出,“双创”工作启动以来,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投入经费不足;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不到位;个别镇区对创建工作不够重视,“双创”工作推进滞后等。

中山市副市长徐小莉表示,与港澳广深等先进城市相比,中山市在文化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急需通过“双创”工作,弥补差距,补足短板,为全面参与“人文湾区”建设夯实基础。并提出力争在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文化旅游数字化建设四个方面取得突破。

罗建华表示,“双创”工作是今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首要工程,将坚持“补短板”与“促提升”两手抓,针对人才和资金等薄弱环节,加强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吸引社会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文化队伍,增加市镇两级财政对示范区创建的经费投入;出台奖补政策,支持镇区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推动薄弱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并从加大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持创新发展、提高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水平、调动社会力量、把共建共治共享落到实处、加大宣传推广、提高市民对“双创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度等方面入手,推动“双创”工作扎实开展。

统筹:南都记者 王卫 采写:南都记者 刘贤沛 实习生 陈紫秀 通讯员 彭小妹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