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安徽省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蚌埠市发现,蚌埠市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落实不力,工业燃煤炉窑管控不到位,散煤和小锅炉清零推进滞后,大气污染防治存在短板。
基本情况
减煤控煤是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重要途径,《蚌埠市“十四五”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方案》要求,到2025年非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降低5%以上。蚌埠市作为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非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不降反升。2024年全市非电力行业耗煤94.8万吨,较2020年增加20.02万吨,增长率26.8%。
主要问题
一是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落实不力
2018年5月,省发改委印发的《安徽省用煤投资项目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上一年度全省空气质量排序较差的5个市新增用煤项目,应实施煤炭消费量2.0倍减量替代。2019年5月编制的怀远县南国环保热电有限公司热电联产项目(以下简称南国热电联产项目)煤炭等量替代方案明确,该项目新增原煤用量12.08万吨。因2018年蚌埠市空气质量排名全省倒数第三,该项目应实施2.0倍减量替代,即24.16万吨煤炭消费替代量。督察发现,南国热电联产项目仅落实了18.69万吨煤炭消费替代量,目前仍存在5.47万吨缺口,减量替代工作打折扣。
南国环保热电有限公司热电联产项目煤炭减量替代方案
建华建材25蒸吨/小时燃煤锅炉技改项目备案
按照蚌埠市蓝天保卫战工作要求,建华建材(蚌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华建材)25蒸吨/小时燃煤锅炉应于2018年10月予以淘汰或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并作为南国热电联产项目的煤炭替代来源之一,而建华建材直到2020年底才将25蒸吨/小时燃煤锅炉予以淘汰。2019年11月,蚌埠市禹会区在建华建材煤炭消费量已作为替代来源的情况下,对其锅炉技改项目予以备案。建华建材以技改为名,行新建之实,违规建设了40蒸吨/小时燃煤锅炉,未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此外,建华建材2021年至2024年期间煤炭消费量实际为5.15万吨,但蚌埠市有关部门统计其煤炭消费量仅为1.03万吨,统计数据失真。
建华建材2021-2024年煤炭真实消费量(5.15万吨)
建华建材2021-2024年煤炭统计消费量(1.03万吨)
二是工业燃煤炉窑管控不到位
2019年7月,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印发《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要求,2020年底前,重点区域淘汰炉膛直径3米以下燃料类煤气发生炉。督察发现,安徽龙泉硅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泉硅材料)1号线2.78米煤气发生炉直至2023年底才完成煤气发生炉改造升级,淘汰工作滞后近3年之久。2023年6月,蚌埠市印发《蚌埠市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底,全市基本完成以煤为燃料的工业炉窑清洁燃料替代改造。督察发现,龙泉硅材料现有3台煤气发生炉,均应纳入清洁燃料替代改造名单。但该公司仅对1台煤气发生炉进行了清洁燃料替代改造,剩余2台煤气发生炉仍在使用煤炭,尚未制定替代改造计划,落实工业炉窑整治工作缓慢。
安徽龙泉硅材料有限公司煤气发生炉
五河县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明确,导热油炉应以天然气为燃料,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擅自建设使用煤粉气化炉作为导热油炉热源。
五河县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违规使用煤粉气化炉
三是散煤和小锅炉清零推进滞后
2023年4月,省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安徽省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实施方案》要求,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种植业、畜禽养殖业高污染燃料替代工作。督察发现,固镇、怀远、五河等县畜禽养殖业高污染燃料替代工作明显滞后,散煤排查不全面不彻底。随机抽查的11家规模以上养殖企业,全部违规以煤炭替代生物质作为锅炉燃料,同时,尾气通过旁路直排或采用水膜除尘等低效设施处理,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固镇县湖沟益新畜牧养殖有限公司1.3吨常压热水炉尾气氮氧化物折算浓度高达822毫克/立方米,超标3.11倍;热风烘干炉尾气直排。固镇县立业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了遮掩用煤事实,在督察组现场检查前,紧急清理煤炭并冲洗地面,但炉膛内正在燃烧煤炭。怀远县荣飞养殖厂、五河县众鑫养殖场等养殖企业也存在类似问题。
固镇县湖沟益新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常压热水炉烧散煤
固镇县立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生物质锅炉烧散煤
《皖北六市空气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方案》要求,加大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领域、经营性炉灶等散煤替代力度,实现生产经营性领域散煤基本清零。督察发现,怀远县对全县稻米加工厂的散煤替代工作推进不力,环境问题突出。随机抽查的18家稻米加工企业,有12家仍在使用煤炭,且未配套建设废气治理设施,或仅建设水膜除尘等低效设施,大气污染治理不力。怀远县鑫达米业有限公司4蒸吨/小时燃煤锅炉、宏伟米业有限公司1.5蒸吨/小时燃煤锅炉未按要求淘汰;双军粮油、慧成米厂、华福米厂、天恒粮油等企业厂区堆放大量煤炭,热风炉炉膛存在煤炉渣、焦油等散煤燃烧痕迹。
怀远县鑫达米业有限公司4蒸吨/小时燃煤小锅炉未淘汰
双军粮油生物质热风炉烧散煤
原因分析
蚌埠市发展改革、工信、生态环境等部门,怀远、固镇、五河、禹会等县区及其发展改革、工信、生态环境等部门对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减煤控煤落实不力,日常监管力度不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仍存在明显短板。
督察组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按要求做好后续督察工作。
来源:安徽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