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联想,你会想到什么?曾经的全球PC巨头,作为一家集万千荣誉于一身的民族企业,随着计算机行业在中国的火爆发展而迅速崛起,然后凭借中国这一庞大的消费市场,联想销量顺利摘下“世界第一”的桂冠。可是,在所有人都认为联想已经笑傲PC领域,连最资深的戴尔和惠普都无法与之抗衡时,却屡屡被人指责这是一家彻头彻尾的制造企业,而不是以创新著称的科技企业。
3月28日,联想控股发布了2024年的业绩报告,全年营收5128.06亿元,同比增长17.61%;净利润为76.83亿元,同比大增1119.52%;归母净利润为1.33亿元,较2023年的-38.74亿元实现了扭亏。关于联想的扭亏为盈,一方面源于运营板块中的业绩同比大幅增长;另外一方面市场环境回暖,产业孵化与投资板块的投资业务亏损同比减少。
看到这里,也大致明白,业绩回升基本是因为PC市场回暖、AI服务器需求爆发、成本优化等原因,终于有了一个相对来说还算不错的结果。但市场对其高增长的可持续性似乎信心不足,未来还能不能取得让人满意的盈利也存疑。这或许就是联想当前最大的忧虑,也是未来必须解决的难题。
如今已走过41年的联想,尽管硕果累累,业务涵盖智能设备、数据中心、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但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还是陷入“中年焦虑”。那么,联想到底在焦虑什么,担忧什么呢?
PC行业复苏的持续性存疑
乍一看,净利润增长超过11倍,这个数据如果放在一家新的科技公司身上,那可以说是相当惊人、非常炸裂;可放在联想身上,而且还是上一年亏损的基础上,就显得不是那么乐观,也没有太大的惊喜。仅仅是扭亏为盈而已,就好比一艘巨轮驶入暗礁丛生的浅海,偏离航道,好不容易脱离险境,重返正轨,这自然是不值得多大惊喜的,只能说是安全而已。
净利润暴增部分源于2022年PC市场低谷后的基数效应,2023年行业库存消化完毕,需求阶段性恢复,但全球PC市场进入存量竞争,IDC预计2024年增速将回落至个位数。短期反弹和长期增长哪一个才是正道,其实业内都很清楚,AIPC能否成为新引擎,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联想押注此业务,搭载NPU的Yoga系列,但消费者换机周期延长,从3年增至5年,且AI功能尚未形成刚需,市场接受度待验证,联想的业务只是从“PC公司”转型为“AI基础设施服务商”,AI服务器和混合云业务打开第二增长曲线,但过度依赖行业周期性反弹,核心业务护城河不足,估值已反映短期利好,未来可能依旧会回落。
高增长背后的隐忧
2023年财报显示应收账账款同比增35%,部分客户可能存在账期延长或坏账风险,更为主要的是,联想研发费用率只有3.5%,明显低于华为的25%、戴尔的5.2%,长期技术竞争存疑。
在国际形势非常微妙的情况下,部分海外客户可能要求供应链转移,尤其面临“去中国化”压力,联想作为中国品牌有可能陷入订单流失的风险,一旦欧美政府项目采购倾向本土厂商,联想超60%的营收来自海外,地缘政治与供应链的风险被放大,那接下来的困境就会侵蚀实际利润,甚至直接将营收腰斩。
业务面临巨大危机
除了主要的PC业务,联想还有智能手机与新业务,但这些板块只能说贡献有限。收购的摩托罗拉手机业务在全球份额不足3%,无法对营收形成支撑;其他业务如AR\VR、车联网尚未规模化,在元宇宙、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布局仍处于早期,短期内难成增长点;更为揪心的是,AI服务器严重依赖英伟达,业务增长受益于AI浪潮,但核心GPU供应主要靠英伟达,还面临戴尔、HPE、浪潮等对手的激烈竞争,毛利率承压。
联系到美国对华AI限制可能影响联想在中国市场的服务器交付能力,短期看PC需求波动,长期看AI服务器业务的竞争壁垒,而联想的AI服务器未能形成差异化优势,自研技术、生态绑定都不够理想,很容易陷入“低毛利硬件厂商”的困境。
2024年PC出货量低于预期,AI服务器市场份额不如戴尔和惠普,业绩上出现的增长和改善更像是“回光返照”,背后隐藏的问题和挑战不容忽视,利润结构失衡、低净利润率、毛利率下滑等问题凸显,如果无法强化核心业务竞争力,加速新兴业务发展,提升多元化业务协同效应,联想所面临的问题将会很困难,这或许就是最大的担忧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