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井陉矿区:全“民”星阵容!这场“村晚”最乡土

原标题:全“民”星阵容!这场“村晚”最乡土

9月27日,“展矿区之美庆祖国华诞”2023年矿区横南“村晚”大联欢在石家庄井陉矿区横南村举行。河北日报记者曹铮摄

“我们这几盘皇杠每盘都有120斤重,可得需要一把力气!今天参加表演的演员都是我们横南村村民。”9月27日,72岁的青横庄杠会“杠头”杨来宝带着老伙计们赶到石家庄井陉矿区横南村小广场,参加由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指导的“展矿区之美 庆祖国华诞”2023年矿区横南“村晚”大联欢。

演出现场装饰着一盏盏喜庆的红灯笼,不少村民演员聚在村委会换演出服、化妆。“村晚”的全“民”星阵容吸引了十里八乡村民的目光。下午两点,距离“村晚”开场还有两个多小时,已经陆陆续续有村民骑着电动车、开着厢货车赶到演出现场。有村民围着主持人看节目单:洪州捷鼓、横南拉花、白脸社火、口头镇歌谣《探妹歌》、白彪红脸社火……“社火是我们张家井村演的!”人群中传来自豪的声音。

横南拉花表演。 河北日报记者曹铮摄

“选演员时比现在还热闹呢,村民的积极性都很高,都想上台展示展示。”井陉横南村村民杨丽莎是横南拉花演员,聊起大家参加“村晚”的高涨热情,她这样说。提及村里表演横南拉花的历史,她更是一脸自豪:“我们横南拉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万历年间。有一种说法是,当时村里出了一位进士,后来他到河南西华县做知县时,运回两株洛阳牡丹,村民用舞蹈的方式将牡丹迎回村,从此形成了横南拉花这一流派”。

笛声悠扬、节拍分明,舞姿健美、舒展大方。当天演出的16位演员大部分是横南村年轻的村民,抖肩、翻腕、扭臂、吸腿,动作中柔中带刚。“大多数村民都能扭拉花,我妹妹高中刚毕业,她也喜欢扭拉花,正在成长为新一代拉花表演者。”杨丽莎说。随着时代发展,古老的拉花也在不断跟时代融合,配乐中加入了流行元素。

“村晚”现场,有不少“专业级”观众,他们有的扭了十几年拉花。“现在每逢节假日都有专业拉花演员到村里来教学,很多人都跟着一起学。”60岁的横南村村民杨秀平说,拉花已经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众生活成为文化艺术的源泉。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彰显出乡村文化的独特性。

社火、庄杠会等,是在矿区一带流行的中国民间古老艺术形式,村民的精彩表演,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白脸社火传承千年,既有拳脚套路,也有器械表演,十八般武艺轮番上阵,令人叹为观止。白彪红脸社火已经有五百多年历史,演员按角色化妆打脸,使用专用兵器,手、眼、身、法、步流畅到位,引发观众阵阵掌声。青横庄杠会也叫“抬皇杠”,表演者一人后仰,一人前倾,脚踏鼓点,动作利索而有节奏,其技巧和功力赢得频频叫好。民俗表演二鬼摔跤,动作诙谐幽默,抡、转、滚、举等活灵活现的动作,令观众捧腹开怀。石家庄市的文艺志愿者倾情表演杂技《快乐厨师》、歌曲《春风十万里》、河北梆子《大登殿》,以专业、深情的表演为乡亲们带来艺术享受。“村晚”尾声,村民演员和文艺志愿者、现场观众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高亢雄壮的歌声回荡在金秋的矿区。

“村晚”不仅满足了群众文化多样化的需求,更是当下乡村振兴的缩影。2016年,横南村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2021年,项目一期工程共4栋回迁楼完工交付,188户居民搬进了新居。生活越来越好,乡土文化更要活起来。近年来,村民自发组织的各种联欢活动,将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形式,结合乡村振兴政策、身边生活变化等展现在舞台上,展现出乡村生活的新风貌。

(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曹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