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拉窗帘晚开灯 他们每天与独居老人对暗号

在民乐县,有这样一个温暖的“暗号”:早拉窗帘晚开灯。这看似平常的举动,对于县府街社区的独居、留守老人而言,却是一份无声的安全约定,承载着社区工作者满满的关爱与守护。

原标题:早拉窗帘晚开灯,从早到晚的牵挂

    ——民乐“敲门看灯”行动守护独居老人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通讯员 张洁

在民乐县,有这样一个温暖的“暗号”:早拉窗帘晚开灯。这看似平常的举动,对于县府街社区的独居、留守老人而言,却是一份无声的安全约定,承载着社区工作者满满的关爱与守护。

早上拉开窗帘代表安全起床,晚上拉上窗帘开灯意味全天安好。一旦出现异常,社区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联系老人亲属,并迅速赶往老人家中查看情况。寒来暑往,这一简单的“约定”,早已成为社区工作人员与独居、留守老人之间最温暖的默契。

66岁的汤存香老人居住在园艺场家属楼,子女不在身边,常年疾病缠身,生活多有不便。县府街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老人的困境后,立即将她纳入“敲门看灯”行动的重点关怀对象。一次,社区工作人员高丽莉在上班途中看到老人的窗帘没拉开,担心老人遇到紧急情况,急忙上楼敲门,长时间无人应答,让高丽莉心急如焚。随即联系了汤奶奶所在社区的网格员,拿到备用钥匙打开了汤奶奶的家门。发现汤奶奶卧病在床,便迅速联系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为汤奶奶进行了细致检查。为了让汤奶奶尽快恢复,那段时间高丽莉成了她的兼职“保姆”。

“我们社区一直都很重视独居、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像汤奶奶这样的独居老人,以及行动不便的人群,都是我们的关怀对象。每天敲敲门,确认他们的安全,一旦发现异常便及时提供帮助。这次能够帮助到汤奶奶,我们打心底里高兴。”高丽莉谈及此事时,脸上满是欣慰。

汤存香老人感动地说:“社区和我约定好,早上拉开窗帘,晚上及时开灯。这次我生病没拉开窗帘,工作人员就马上上门来看我了,对我关怀备至,让我特别暖心。”

夜晚,“敲门看灯”行动在继续。工作人员穿梭在社区的大街小巷,仔细查看老人家中的灯光。在财政局家属楼,工作人员发现一户独居老人家里漆黑一片,担忧老人安危的他们迅速上楼查看。原来老人只是提前休息了,确认老人无恙后,工作人员还亲切地与老人唠起家常,叮嘱老人有任何需求随时联系。“孩子们经常来敲门,对我嘘寒问暖,就像自己儿女一样关心我。他们不放心我一个人在家,经常来看望我,还帮忙做家务,对我太好了。”独居老人马积民说。

“自开展敲门入户访民情工作以来,社区治理效能显著提升。通过网格化走访,累计覆盖居民3200余户,建立‘问题台账’闭环机制,累计解决邻里纠纷、政策咨询等民生问题560余件,解决率达98%,居民满意度提升至92%。服务模式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问需’,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基层治理精细化、人性化水平显著增强。”高丽莉说。

一扇门,连接着千家万户;一次敲门,传递着文明温度。民乐县的“敲门看灯”行动,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社区工作者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温暖民心,让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更贴近群众生活,更具人文关怀,更显实际成效,绘就出一幅温暖人心的民生画卷。

(甘肃经济日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