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热播,里面的茶百戏到底是什么“戏”?

文 | 史佳庆

近日

热播剧《梦华录》霸榜热搜

剧中茶铺里的绝技频出

但最令人惊叹的当属——茶百戏!

图源/电视剧《梦华录》

茶百戏一出,技惊四座

让人看着赏心悦目

更是令无数网友惊呼:

“这难道不是咖啡拉花吗?”

图源/电视剧《梦华录》

那么,茶百戏到底是出什么“戏”?

什么是茶百戏?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

是一种始于唐,盛于宋的茶道

深受文人雅士推崇

茶百戏流程复杂繁多

从一块饼茶开始,要经过

炙茶↓

图源/央视新闻

碾茶↓

图源/央视新闻

候汤↓

图源/央视新闻

注汤↓

图源/央视新闻

击拂↓

(搅拌出绵密持久的泡沫,也称茶汤悬浮液)

图源/央视新闻

分茶↓

(茶匙加水或汤瓶注汤使茶汤幻变图案)

图源/央视新闻

正宗的茶百戏仅使用茶和水

即注汤使茶汤表面幻变出图案

不添加有颜色物质

将别具一格的中国山水画显现在杯盏之中

画面飘渺,纹理自然灵动

图源/茶百戏传承人

《梦华录》中

杜夫子给学生讲解斗茶的规则

其学生曾言简意赅总结道

“也就是谁白谁赢,谁的沫子先散谁输”

图源/电视剧《梦华录》

2017年

茶百戏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梦华录》剧组在筹备期间就专门请来了

福建省非遗茶百戏代表性传承人

章志峰授课指导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视频来源/茶百戏传承人

《梦华录》剧中高度还原了当时的茶文化

看剧中烹茶片段

完全是一种视觉享受

同时也传播了中国的非遗文化

四步点茶手法 图源/电视剧《梦华录》

章志峰表示

茶百戏是世界唯一一种

可以使茶汤呈现文字和图像的古茶道

表现了中华艺术的意境美、线条美和朦胧美

对观众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图源/茶百戏传承人

受父亲章志峰的影响

儿子大学毕业后

也加入对茶百戏的研究、保护和传承

在儿子的协助下

章志峰先后出版多部关于点茶、茶百戏的书籍

通过开办讲座及专业培训等方式

宣传传授技艺

让茶百戏“走进”更多高校

谈起茶百戏非遗的传承

章志峰希望

大家可以认识茶百戏、喜欢茶百戏

真心希望这项优秀传统文化更好传承下去

图源/茶百戏传承人

对于非遗

人们曾一度担心它们与现代生活失去联结

尤其是脱离青年一代的视野

但现在,大家惊喜地发现

非遗这门“老手艺”

遇上了一群“新匠人”

碰撞出迷人的火花——

非遗传承,更多年轻人接力

00后厨师把非遗醒狮“炸活了”

醒狮是广东的重要名片

但是你见过可以下锅炸的“醒狮”吗?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视频来源/广东台触电新闻

来自广东佛山顺德的00后厨师陈小东

将传统醒狮元素融入到中式点心中

创作出——醒狮酥

深受网友喜爱

醒狮酥的整个制作过程耗时较长

每个醒狮酥大概有五种颜色

每个颜色的开酥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而在开酥前

基本上要同时提前开好四五个酥层再去切

先切酥,再去切毛茸茸的裙边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四到五个小时

图源/广东台触电新闻

除了开酥的基本功

最后的成品拼装也是门技术活

需要把醒狮的眉毛、嘴巴、眼睛等小部件一一拼好

堪称比乐高玩具还难控制

图源/广东台触电新闻

如今,拥有近10名学生的陈小东表示

希望学生们可以发自内心地喜欢中式面点

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

这才是真正的传承

这样的黄鹤楼有多惊艳

黄鹤楼世称“天下江山第一楼”

2011年黄鹤楼传说列入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源/图虫创意

Up主@天亮手工 利用回收纸箱

深度还原黄鹤楼

(别眨眼,全程高能!)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视频来源/央视网

网友直呼

“这也太厉害,能工巧匠嘛!”

近日,内蒙古乌兰察布

95后小伙冯中景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用17000块木头搭出了黄鹤楼

他心里始终装着“以还原古建筑为载体,

来实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愿望

“我想让中国人玩中国人的玩具,

想让中国人为我们自己的建筑而骄傲。”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视频来源/铁骥视频

90后口技牛人还原30种鸟鸣声

90后小伙方浩然 @方浩然口技传承人

从小就爱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

他学鸭叫,整条河的鸭子都跟着叫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视频来源/大米Video

长大后他将童年爱好变成职业

成了非遗口技传承人

模仿鸟叫

听众仿佛感受到鸟语花香

复原语文课文《口技》

16万网友点赞……

图源/大米Video

为探索非遗口技的多种可能性

方浩然还尝试拍短视频为电影配音

让更多人感受口技的魅力

被网友称赞“一张嘴干掉一个配音团队”

如今,和方浩然一样的90后创作者们

已成短视频平台非遗传承的主力军

政策频出,保护非遗文化

近年来

国家层面不断加强对于非遗项目的保护与扶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成为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的关键词

政策的不断出台

让更多的非遗传承人感到欣慰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人类精神和情感的“纽带”

历经千年,仍然可以让人们跨越时空

产生无限创造力

这背后,离不开非遗人的坚持坚守

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年轻人从关注中渐渐成为非遗传承人

他们感兴趣、愿意学、坚持练

他们想做的是延长非遗的生命

保护这些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这些年轻人是一群不愿被“定义”的人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跟古老的非遗对话

用青春力量唤醒传统文化之美

使非遗传承迎来了新方式

绽放其更加夺目的生命力

监制:夏宇

编辑:顾佳贇

制作:郭赛玲、史佳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