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曹操败给疾病?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820-赤壁的X张面孔

作者:常教员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帅帅

三国大概是中国人最津津乐道的一段乱世历史。因为一部《三国演义》,三国不再是一段因混乱而被人们无视的割据历史,其中的割据势力、人物、战役都为无数人所熟知,并被赋予了浓厚的神话色彩。

为后世留下无数格言金句

(图片:《三国演义》)▼

而其中最具神话色彩的一场战役,则非赤壁之战莫属。在演义中,赤壁之战是一场诸葛亮的个人秀,草船借箭、借东风、布设伏兵,算无遗策。但在历史上,赤壁之战显然并非诸葛亮一人之功,以少胜多的孙刘联军中的每一个人,都为这场胜利贡献良多。

有摇唇鼓舌的,也有皮开肉绽的,分工不同

(图片:《三国演义》)▼

而后世,结合真实历史和演义,对赤壁之战进行重新演绎的影视作品也有很多。像是《赤壁(上下)》、《越光宝盒》,都是广为人知的佳作,最近还有一部新片《川流》问世,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了赤壁之战这场传奇战役。

那么在一千多年前,赤壁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几大战役几大战场,赤壁绝对是少不了的一个

是三国格局得以形成的关键战役▼

赤壁之战的X张面孔

赤壁之战爆发的前一年,曹操完成了基本统一北方的历史使命,统治了包括今天山东、河南、河北、山西以及辽西等地在内的北方大部分地区。而在接受了荆州的投降之后,曹操集团不仅获得了南北方的水陆枢纽,而且还得到了整个南方开发最充分的地区,可谓如虎添翼。

曹操借一统北方之强大兵势,想顺势席卷长江

虽然拿下了刘表,但孙权、刘备、刘琦等也结为同盟

(图片:deposit / shutterstock)▼

到此为止,曹丞相的人生虽然偶有挫折,但总体顺利得像个梦境。接下来的对手,就该轮到长江下游的孙氏集团了。

曹操没有想到,此前还没有怎么崭露过头角的孙权竟然是个死硬派,不仅坚决拒绝投降,还拉上了逃命如丧家之犬的刘备,组成联军,摆出了一副决一死战的模样。

领导的意志已经够明确了

(图片:《三国演义》)▼

不过,即使如此,曹操也并不必担心会成为孙权的手下败将。

从天时上说,双方的决战应该会在冬天爆发,这个季节东亚大陆的主要风向是西北风,曹军在西岸,其帆船可以乘风而起,联军就很难利用风力,更难以使用火攻。

从地利上说,荆州在长江中游,江东在长江下游。从后来晋灭吴的历史来看,由上游顺江东下的水军势如破竹,下游除了用横江锁链勉强抵挡以外很难有一战之力。而此时的曹军和荆州军也拥有与后世晋军同样的优势。

如果不能在荆州阻击曹操

孙权集团就只能再退一步了

(底图:NASA)▼

从人和上说,曹操手下的北方陆军本来是吃亏的,因为北方的主要河流黄河较窄,不比数公里宽的长江江面,而且冬季结冰可以直接走过,整个北方的割据势力都没有配备水军的习惯。但为了南征,曹操提前在邺城练过半年水军,帮助北方军多少熟悉了水性。此后,他又接收了水军实力强大的荆州军,若论水上作战不仅不输给江东集团,甚至还略强一些。

何况这长江天堑也没有宽到无边无际

水军但凡能打成平手,曹军的胜算就已经很大了

(图片:google map)▼

凑齐了天时地利人和,不仅是曹操自信满满,他帐下的谋士除了贾诩以外,也都认为东征孙权是可行的。

然而,爆发在赤壁和乌林的遭遇战,却让形势一朝逆转。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图片:siewwy84 / 图虫创意)▼

决战当天,江上刮起了东风。当然这只是自然现象,不是孔明借来的。周瑜派黄盖诈降,在降船上装满引火之物,点燃了曹操的铁锁连舟,随后孙刘联军从水陆并进,大破曹军,连曹操本人也落荒而逃。

这次战败,曹操这一生再没有第二次机会了

十年后关羽北上攻略襄阳,后被东吴偷袭兵败身亡

荆州真三国时代扭转局势的枢纽所在

(底图:NASA)▼

(战斗中使用的一种类型的船——蒙冲)

(图片:Wikipedia)▼

此后,曹氏集团失去了快速统一南方的机会,而随着刘备入川,关羽守荆州,天下逐渐成为三足鼎立之势,三国时代才真正开启。

在赤壁之后,曹孙刘三家开始吞并其他中小势力

三足鼎立基本成型后再第二波大规模火拼▼

可以说,赤壁之战是三国历史上承上启下的一场战役,也将汉末天下一统的进程推迟了几十年。

于是历朝历代,关于赤壁之战的研究汗牛充栋。人们都想搞清楚一件事:为什么军力鼎盛,又得到荆州水军的曹操,会输掉这场事关他一生梦想和历史大势的战役呢?

最广为人知的是一种文学性解释

(图片:《三国演义》)▼

相关的解释很多,有人认为是那一把火烧掉了曹军的机动力,让数十万水军有力无处使;有人认为是曹军劳师远征,还没有从前一年平定乌桓的战斗中恢复过来就仓促南下,战斗力不足;也有人认为是曹军多来自北方,在南方水土不服,无心恋战;还有人认为是北方军即使在铁索连舟中也不适应水战……

但一种特别的视角认为,曹操并非是输给了对手,而是输给了一场恶疾带来的天灾。

这会是真的吗?

曹丞相可认得我?

(图片:wikipedia)▼

到底是哪种疾病?

赤壁疾病论由来已久,其文献基础来自裴松之引《江表传》所注《三国志》:

“公(曹操)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曹操传》)

“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孙权传》)

“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刘备传》)

影片《川流》便是从疾病说的角度审视这场战役▼

“疫”这个字眼出现在了全部三位首脑的传记中,疫病应该确实出现了。但由于当时的医学水平有限,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这场疫病究竟是什么病。这为后世的考证和争辩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曹丞相看了肯定偏头疼发作

(图片:wikipedia)▼

传播最广的假说是血吸虫病说。这是一种由血吸虫引起的疾病,它们通过粪便传播,在人的肝肠等部位寄生、产卵,导致患者肝脾肿大、肠壁纤维化、肝硬化和腹水,俗称“大肚子病”。

(被血吸虫病困扰的儿童)

(图片:Wikipedia)▼

血吸虫病高发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潮湿地区,三国荆州正位于其高发区,假说确实有一定的合理性。

时至今日,血吸虫的隐患仍未根除

(今湖北省荆州市)

(图片:Vmenkov / Wikipedia)▼

但问题在于,血吸虫病症状明显,古称“山风蛊”之病,如果士兵大规模出现腹水,应该是会被详细记载,而不只是说一个简单的“疫”字。

血吸虫寄生人体的入口

大规模出现,即使古人也还是很容易分出来的

(图片:deposit / shutterstock)▼

然后是病毒说,也就是流感。众所周知冬春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每年10月起就会逐渐出现感冒的流行性传播,正好符合赤壁之战的时间段。而且比起血吸虫病,可以通过飞沫传播且症状不明显的流感更难防备,也更容易在人员密集的军营内传播。

季节性流感在不同纬度的高发季节分布▼

但流感说的问题在于,其病原体是变异性极强的流感病毒,除非感染过一次否则不会有免疫力,双方的可感性旗鼓相当,凭什么孙刘联军就能无事?

另外,流感大多是可以自愈的,症状也不至于让大批人员完全丧失战斗力,不构成全盘撤兵的理由。

相对可信的说法是斑疹伤寒说。这种疾病由鼠类身上的恙螨幼虫为媒介,主要出现在较寒冷的地区。有学者认为,当年春天曹军在邺城附近练兵时,就已经出现了斑疹伤寒传播,到了年底终于大规模爆发。

老鼠是人类社会最长久的“寄生虫”之一了,然后又带给人类寄生虫,不可谓不可恨

(图片:Bilal / 图虫创意)▼

这种病的临床症状为急性起病、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症状相当复合,难以快速诊断病因,而且传播媒介隐匿,难以发现和消灭。

而且这种假说还解释了曹军得病而联军未发病的矛盾。两军隔长江对峙,阻断了鼠类的移动,使得病情只爆发在江北的曹营,而没有影响到江南的联军。

恶疾中的苦难与希望

以上这些假说是否能成立,已经成为一个永远的历史谜题,只能由后人猜测而无法验证了。

但我们应该看到,这场谜一样的恶疾风波背后,隐藏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疫病高发的乱世。从东汉晚年一直到三国时期,相比于西汉和东汉早期,大规模传染病爆发的频率明显增高,平均5年左右就会有一场地方性的爆发。

于是神医华佗总结出了“五禽戏”

加强日常锻炼,增强人民体质

(图片:Wikipedia)▼

同时,这段时期疫区的范围也扩大了。从中原到荆州,从西北到东南沿海,都爆发过各种恶性疾病。

气候转冷,是这段时间传染病高发的重要背景原因。除了气候寒冷本身会增加人群的易感性以外,由气候转冷带来的农业生产困难所引发的饥荒,也恶化了疫情的传播。毕竟,在一个“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社会里,你很难指望有什么良好的卫生措施,死者腐败的躯体也会加剧春夏季的病原体传播。

而寒冷、饥荒,往往又会带来动荡的社会。军队四处奔袭,流民四散逃亡,在稳定社会不会出现的人群大规模移动都会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将病情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关隘防得住人却防不住疫病——甚至有时连人都防不住

(始建于汉代的玉门关)

(图片:ebu渤渤 / 图虫创意)▼

人口的涌入也让当时很多地区性的大城市往往成为重灾区。国家首都和各割据势力的首府(洛阳、邺城、建业、成都等),都有着大规模病情记载。

所以即使曹操战败赤壁的主因不是士兵感染,他在荆州这个伤心地遇上某种疫病却也并非完全不可想象。

当疾病与战乱相遇,二者的破坏力都进一步加剧,有不少三国名将谋臣都死于疾病:司馬朗、霍峻、凌统、鲁肃等等……给三国各势力带来了更严重的人员损失。

关注大英雄大故事的艺术作品并不鲜见,但战乱幕后的疾病影响却少有被提及,引子部分提到的吴宇森新片《川流》就用“反传统”形式,讲述了赤壁之战另一面——小人物在恶疾面前抗争的故事。

影片监制人——吴宇森▼

影片的主角是曹操帐下一个叫江流的小军官。此时曹营中已经出现了恶疾。事情越闹越大,士兵百姓都感染了疫病,江流认为应该将疫病源头的营寨付之一炬,这跟谋士们要用病员作为死士坐船到孙刘联军处诈降,实则传播疫病削弱敌军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驰。而且江流也因顶撞丞相而成为了死士之首。

而到了船上,死士们还是调转船头,乘着东风撞向了自己的营寨,希望能用火消灭恶疾,为士兵和百姓们争取一条生路。

而看着远方熊熊烈火的曹操,也饮下不甘的泪水,回师北方……

汉末是中国人口特别低谷的时代。在气候、饥荒、战争和疾病的共同作用下,民众已经饱受离乱之苦。而疾病又是其中影响尤其明显的人口非正常死亡原因,一场大疫往往能带走数以十万计的生命(曹丕登基后洛阳曾爆发京师大疫,病亡就达10万),足以对一个州级别的地区带去毁灭性的打击。

儒家说“仁者爱人”,人命大于天的认知始终贯穿于中华文明史上。控制疾病流行,尽可能地保护更多人宝贵的生命,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面对灾难时的最高使命,也是“仁”这个最高道德褒奖的体现,而片中的小人物们,也身体力行着这一品质。

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数不胜数,其之精彩与神秘至今为人津津乐道。滚滚长江东逝水,赤壁之战的真相,已埋藏在历史尘埃中。我们在《川流》中要寻找的,并不是历史的真相,而是关于何为“谋之大略,谋天下之民生久安也”的真相。

参考文献:

乔富渠. “战争瘟疫” 斑疹伤寒使曹操兵败赤壁[J]. 杏苑中医文献杂志, 1994 (1): 17-19.

冯雪. 赤壁之战, 曹操败给血吸虫?[J]. 文史博览, 2015 (9): 30.

魏明.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之谜[J]. 文史博览, 2017 (4): 49.

朱绍侯.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双方胜败原因试探[J]. 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5, 5.

秦妍. 汉末三国之际瘟疫探略[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9, 40(12): 5-11.

张志勇. 浅析瘟疫对古代战争的影响[J]. 南方论刊, 2013 (6): 42-45.

*本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 siewwy84 / 图虫创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