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之乡 花卉天堂
这里以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为人称道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脱贫致富
诚实的土地用硕果回答
(发布会现场)
1月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漳州专场),来自漳州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书记同台讲述脱贫故事。
“一村一品”
摘掉“贫困”帽,奔向振兴路
邵玉龙
漳州脱贫攻坚战打得怎样?群众的生活是不是和果子一样甜?中共漳州市委书记邵玉龙给了一组数据。
“十三五”期间,漳州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年均增长6.5%左右,连续突破三千亿元、四千亿元大关。2019年6月,全市提前一年半实现现行扶贫标准下6615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83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实现全域脱贫。
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现代农业,在“田埂”上回溯漳州脱贫路径。
“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漳州市培育壮大了平和蜜柚、云霄枇杷、诏安青梅等一批带动性强的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如今,蜜柚已成为平和县农业支柱产业,全县90%的农业人口从事涉柚产业,农户收入80%依靠蜜柚产业。
打品牌、找优势、助推漳州市农业转型升级。目前,漳州市拥有涉农中国驰名商标25件、省名牌农产品142件、“三品一标”农产品有效数580个,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效提升。平和琯溪蜜柚已成为著名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27亿元。发挥地缘优势,加大台湾优良农业新品种引种、高新农业技术引进,积极消化吸收、创新推广,近年来,对台农业合作一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农业利用台资数量、规模均居全国设区市首位。
“农业+电商”
“云霄农货”自信走向全国
王金狮
网线连结起城市人对土地的情感,联系起全国人共同奔小康的美好期待。中共云霄县委书记王金狮介绍,云霄实行“农业+电商”营销模式,做大农业市场,实现农业增效。依托全县319家电商企业,打造“e上云霄”电商公共品牌,助推“云霄农货”走向全国,2020年全县电商零售额16亿元,带动农副产品网络销售4亿元。
疫情期间,云霄县在全省首创“线上枇杷节”、率先开展县领导农产品直播带货、率先推出电商直播“四个一”工程,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巩固脱贫成效。和平乡棪树村妇女主任吴素华带领本村贫困户大学生,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打通了全村枇杷销售渠道,短短一个月线上销售枇杷70万件近300万斤,贫困户不仅没有因疫情返贫,收入还不减反增。
云霄县电商扶贫的做法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经验被《中国样本--全国电商精准扶贫案例与点评》收录其中。
富硒“富”农
民、企、村“三赢共富”
吕自信
诏安县霞葛镇土壤硒含量富集,能够广泛应用于富硒农产品的生产。霞葛镇党委书记吕自信介绍霞葛镇挖掘富硒资源,培育特色产业的做法。
霞葛镇充分利用土壤富含硒元素的天然地理优势,指导各村采取党员致富带头人领办合作社、土地流转等形式,探索“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发展富硒特色产业。
天桥、司下、坑河等村采取合作社集中饲养和农户散养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富硒蛋鸡养殖。五通村向450户农户流转420亩闲置土地,承租给公司开展规模化大棚蔬菜种植等,提高土地资源经济利用效益,年增加村财收入近6万元。村民除了固定流转收入以外,参与劳作的人员每天还能增加50-100元的额外劳务收入,实现村集体、村民和企业“三赢共富”。
让重点贫困村有自己的扶贫产业。2020年底,霞葛镇实现了2个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3个村达到20万元以上、5个村达到10万元以上,带动118户贫困户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
村貌整改
“空壳村”变“小康村”
杨宏益
诏安县西潭镇山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宏益介绍了山河村从软弱涣散村变成五星级党组织,从“空壳村”变成村财经营性收入近20万元的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7566元提高到18685元的惊艳蜕变。
“优化村‘两委’ 班子,大幅提升战斗力。将村党支部升格为党委,分设农业发展、旅游发展、流动党员三个支部,通过功能性划分党支部,为村党组织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创造空间。”在杨宏益看来,“组织的力量”让山河村村民找回共奔小康的“干劲”。
车头前面带,火车跑得快。有了组织引领,2017年,山河村仅用了1天半的时间就完成了涉及67户农户的12亩环村路征收工作。村路修好了,古村落占道摆摊导致的脏乱差村貌问题也要有条不紊地推进解决。旅游发展党支部牵头向上争取资金62万元,建设综合农贸市场,对村民开放招租,实现村财收入6.4万元。村庄环境改善了,村财实现零的突破。农业发展党支部推行“支部+农场+贫困户”模式,一方面通过流转土地增加村民收入,另一方面通过搭建的现代设施蔬菜大棚38亩租给农场经营,每年增加村财收入近7万元,同时创造就业岗位20个。
作者:福建法治报记者 魏青/文 裴敏媛/摄影
编辑: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