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防跛脚

农历年前后或“520”前后,台湾政坛上总会有换台行政机构负责人或台行政团队调整的风闻。这其中不乏是因为配合县市长、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期程,或是舒缓岛内民意不满所做的弹性调整。但终究事出必有因,台湾政坛上鲜少有台行政团队有异动传闻后,最后却是不动如山的前例。

近日媒体爆出台行政机构负责人苏贞昌可能在农历年前遭到撤换,绝非空穴来风。表面上是肇因于台行政机构前发言人丁怡铭的失言,意外引爆民众反“莱猪”的怒火,与台湾“通讯传播委员会”对中天新闻台不予换照的裁处唤起民众对民进党当局箝制言论自由的恐慌所导致。但实际上,从媒体曝光,释出台湾地区前副职负责人陈建仁是可能接任台行政机构负责人的人选后,其实就可隐约嗅出,此次换人一说,本质上是蔡英文面对可能跛脚的反击。

苏贞昌自从接任台行政机构负责人后,就有系统的释放出自己是治军严明、剑及履及严吏的形象。尤其在年初,一口气撤换了几个公营事业董事长,训斥台湾“通讯传播委员会”前“主委”,到年中更重办了重量级的民进党籍民代苏震清,种种作为都让自己在党内外的声势达到了顶峰。在苏贞昌没有放弃角逐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野心下,他的所作所为自然引起了民进党内其他派系的不满,以及蔡英文对剩下任期跛脚的恐慌。

从李登辉、陈水扁到马英九的经验可以得知,台湾地区领导人的第二任期往往成为同党同志延续政治生命的绊脚石。因为没有连任压力的领导人才可以不用瞻前顾后,有机会将自己的政治理念付诸行动。但也因为领导人的无后顾之忧,往往造成其他同党同志的负担。以此次蔡英文开放“莱猪”的政策来说,蔡的第一任期始终遮遮掩掩,甚至不时展现出力抗“莱猪”的努力,就是担心无法顺利连任。但到了第二任期,蔡在没有连任的压力下断然宣布开放,让施政党民代进退两难,深怕挺蔡挺到自己跟蔡英文一起下台一鞠躬。

依照台湾地区宪制性规定,台湾地区属于“双领导人制”。但实际上因为台行政机构负责人少了台立法机构的同意权背书,使得实际的政治运作仍偏向台湾地区领导人制,民众习惯要台湾地区领导人负起相关的政治责任。然而,苏贞昌不一样,苏的政治实力与个性,外加过去曾是蔡英文的顶头上司,使得在苏担任台行政机构负责人的期间,强势的他与蔡英文的权力几乎相等,使得蔡英文颇有提前跛脚的意味。

蔡英文选择在丁怡铭犯错与中天关台时,释放出可能选择相对弱势的台湾地区前副职领导人陈建仁担任台行政机构负责人,除了表达不认同苏贞昌的决策外,更向苏及党内同志传达谁才是真正老大的信号。陈建仁是一位没有任何实际从政或领导资历,更无分配政治资源经验的人。蔡英文若是任命陈建仁担任台行政机构负责人,想必未来任何的职务与资源分配都必须经过蔡的同意,蔡将可避免自己提前跛脚。而随着后蔡英文时代的到来,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跛脚保卫战将延续到县市长选举后才会见真章。(本文摘编自台湾《中国时报》,作者黄世安为台湾学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