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蓝靛厂的历史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蓝靛厂位于海淀区西部。东至京密引水渠,西为昆明湖南路,南依远大路,北跨蓝靛厂路,历史上因生产蓝靛而得名。

蓝靛厂是明清时期,出产青蓝色染料的基地。明朝叫“内织染局”、清朝改称“织染局”,织染局外署辖蓝靛厂。“织染局”属于皇宫大内,是宫廷官署,由宦官掌控。设“掌印太监一员,管理佥书,掌司监工无定员,掌染造御用及宫内就用缎匹”。织染局只是管理机关,其下属单位有建在朝阳门外的生产场所“外厂”跟建在城西北的颜料基地“蓝靛厂”。

蓝靛厂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且不说北有乾隆时代的火器营,在街的西侧就有老营房,顾名思义想来也是有年头了,据说这个象小镇一样的村落历史比火器营还要早上百年,那是清王朝进关时随龙驾到北京的满八旗兵家属的一个居住地,解放初期这里一排排的房屋院落前后间距相等,中间是宽敞的街道,两边是胡同,整体建筑整齐划一错落有序,只是民房经久失修已经破落不堪了,在老营房的东南有一座关帝庙,其庙宇还算齐整,里面的关羽、周沧以及赤兔马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供桌上的香炉里满是香灰和残香,想必这个庙曾经多次被人修缮过并且时常有人来这里祈祷祭拜。听老人说,老营房的旗人都吃皇粮俸禄而且是世袭的,孩子刚生下来就可以申报领取一定数量的皇粮和银子,这大概是得益于随龙驾进京有功吧。随着满清灭亡,这些旗人没有了皇粮俸禄可吃,一下子败落下来,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风光,成了最底层的市民,有的甚至变卖了家产投亲靠友远走他乡。这些都是后话,但当时老营房的存在对于蓝靛厂的兴盛繁荣无疑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上边的视频节目在电视海淀有线802频道首播时间:9月1日周二晚20:00

重播时间:9月7日周一13:20、9月9日周三早8:00

海淀融媒公众号:周三发布有关介绍文章。

【海淀风物志】

追溯民俗 传承经典——蓝靛厂历史

【演播室】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海淀风物志》。蓝靛厂位于海淀区西部。东至京密引水渠,西为昆明湖南路,南依远大路,北跨蓝靛厂路,蓝靛厂也曾是海淀三大古镇之一,这里盖着皇帝、太后的行宫;这里有供皇上、太后御游颐和园的河道、码头;这里曾建有清朝的军火厂和印染厂;这里也沉睡着古老的庙宇和祠堂;还有老街、老桥、老人和老去的记忆……本期节目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蓝靛厂,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满族文化传承人吴增芳:

蓝靛厂它是在明朝的时候,由于咱海淀这块比较有些水洼,适宜生长一种染衣服的植物。因为这个染料它加工以后可以染布,明朝的时候在这设立染织局,染织局的工厂在这块,所以这样就形成了蓝靛厂。但是他真正名声大的时候是在清朝。

【解说词】

明永乐年间,宫内派力役在蓝靛厂种植大片的蓼蓝、山蓝和菘蓝草,该地因加工蓝草制作颜料,故称靛园厂、打靛厂和蓝靛厂。清代,这里不再种蓝草和造办染草,但这里古刹庄严,营房林立,铺面毗连,久经不衰,正像震钧在《天咫偶闻》中所描写的“蓝靛厂,火器营驻此,街衢富庶,不下一大县”。

【采访】

满族文化传承人吴增芳:

咱这块称为外火器营,在80年前,咱们火器营是在京城里边,分到8个旗里面,他们(官兵)每年要到仰山那块去操练,你想由京城到朝阳区的仰山路途比较遥远,然后清朝里边管理火器营的督统向皇帝请示,重新选一个址,这样便于咱们火器营的操练,然后(皇帝)就给批复了,同意在这儿建,当时的选址是选在咱们四季青的小屯南边,他(皇帝)特别考虑选址的问题,所以他就了解考察。听人说那个地方有一个南旱河,另外有一个马家坟,当时乾隆皇帝对坟跟旱特别的忌讳,因为满族是以水为王,以水得势,所以说乾隆皇帝意思就是说这个地方不行,要改地方,这样的话选择了什么?咱们长河,这是皇帝为什么要把火器营搁在这的原因。

【解说词】

昆玉河西岸的蓝靛厂是皇帝必经之地,乾隆皇帝把外火器营建在这里,同香山健锐营、圆明园护军营形成掎角之势,共同保护皇家园囿,这就是人们俗称的“外三营”。

【采访】

满族文化传承人吴增芳:

咱这块(蓝靛厂)文化古迹也不少,明朝万历年间建立一个西顶庙。完了以后又经过明朝的两次的修建,完了在清朝的康熙年间,又把它给修建了。修建以后,清朝康熙皇帝把它赐名为什么?叫广仁宫。

【解说词+包装】

西顶庙,全称西顶碧霞元君庙,又名“护国洪慈宫”,现位于曙光街道世纪金源购物中心北侧,西顶庙也是环列于京城四周的“五顶”之一,也是现存最完整的“顶”。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民政局接管西顶庙,曾先后将其改建成疗养院和橡胶五金厂。1997年,西顶庙被列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又被蓝靛厂地区划定了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

【西顶庙门口同期】

满族文化传承人吴增芳:

(西顶庙)过去山门在这,还能看到点痕迹,现在山门,西顶庙的面积只是过去的1/3。

【采访】

满族文化传承人吴增芳:

它农历4月初一到十五这块有庙会,另外就是老百姓求佛念香,都到这块来。清朝皇帝由皇宫出来以后,要到西顶庙去进香,他西顶庙它的特点在哪?由于皇帝到这一块就是上香完以后要休息,所以说前庙后行宫,全国唯一的这么一个能够上香,能够休息的,这是一个。另外再一个皇帝对这块比较重视,有时候皇帝就委托大臣来替他们上香,拜佛什么的,这个在别的寺庙里面是没有这种现象的。也就是只有咱们蓝靛厂西顶庙他有这种规格的待遇。

【西顶庙内同期】+龙形梁画面

满族文化传承人吴增芳:

这个老梁还是过去的老梁,咱们翻修只是下面变了。

【解说词】+活动照片

如今的西顶庙绿瓦红墙,绿树成荫,几乎每天都有香客来烧香。2016年,曙光街道主办的健康养生文化沙龙在这里举办,居民们也积极参与其中。

【永山宅院门口采访】

满族文化传承人吴增芳:

这个就是永山宅院,这是咱们火器营驿长的,可以说是他的衙门,也是他的住房,这个是交给国家以后,国家现在给它保护起来了。它的前身曾经当过蓝靛厂小学,这蓝靛厂小学走了以后,现在归北京海淀区的文委,然后是2014年的时候,它经过了装修改造,去年竣的工,这个地方,也就说咱们火器营到这为止,基本上就是咱们的南端。

【解说词】

除了西顶庙、永山宅院…蓝靛厂留下的文物古迹还有很多。蓝靛厂清真寺位于蓝靛厂中路19号,坐西朝东,约建于明朝,曾经历了5次修缮,

【清真寺门口采访】

满族文化传承人吴增芳:

这个清真寺有三个主要的特点,一个它有光绪时期的手抄本的古兰经,他有30本,这是他一个可以说也就属于他清真寺的镇寺之宝。还有一个它里边是有一个回族里边砖雕,比较独特,还有一个就是它寺里边有两棵古槐树,这古槐树文化大革命时候有一颗不在了,还有一棵树现在还保留着,古槐树他冲着昆玉河,像个龙头似的,作为他这块引以为豪的地方。

【解说词+《探清水河》音乐+活动资料图片】除了这些被保留下来的古建筑,蓝靛厂外火器营一带也流传着许多民间故事,比如追求自由爱情的松大莲和奚小六等故事…这些民间故事反映了过去蓝靛厂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了解外火器营的重要方式之一。

21世纪以来,伴随着城区建设和大规模拆迁,蓝靛厂的面貌焕然一新。蓝靛厂历经400多年的风雨,历史文化厚重,特别是作为一个满、蒙、回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民族文化璀璨夺目。2004年曙光街道成立,街道开展了“寻找曙光最经典记忆”系列报道活动,居民们都积极参与并讲述与蓝靛厂有关的历史和故事,蓝靛厂文化也通过这种方式永久传承下去。

【演播室】

主持人:明朝时期,蓝靛厂作为宫廷织染局所在地,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清乾隆时期,外火器营的驻扎,促进了蓝靛厂的繁荣,使其成为京西一大重镇,如今,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蓝靛厂火器营摇身一变成为现代化都市城区。蓝靛厂历史底蕴深厚,与其有关的传说故事还在人们口中流传。街道也在大力挖掘蓝靛厂火器营文化,开展各种活动,鼓励居民参与进来。随着不断的挖掘与宣传,蓝靛厂火器营的历史文化也为更多人所熟知。

感谢收看《海淀风物志》,下期再见!

(肖威 鲁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