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笃君按:虚妄无所驻,空如净琉璃。(虚极子语)
玻璃是最古老的完全人造材料之一。古罗马人的扩张为玻璃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并使之得到了广泛传播。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著名的玻璃产地是威尼斯的 穆拉诺岛,那里生产的玻璃以晶莹剔透著称,因其质地纯粹近乎水晶,这种玻璃也被称为“ 威尼斯水晶”。从十五至十八世纪,穆拉诺岛一直都是欧洲最重要的玻璃艺术品生产中心。如今我们在一些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的作品中,很容易找到“威尼斯水晶”酒杯。
▲ 威尼斯朝圣香瓶(1500)
现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根据意大利人文主义外交家、 “完美廷臣”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廖内所著 《廷臣论》(1528),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豪门宴饮是很讲究规矩的,甚至对于把握酒杯的方式也有要求。荷兰黄金时代画家、艺术批评家杰拉德·德·莱雷西(Gerard de Lairesse,1641-1711)就总结了 14至18世纪的几种“正式场合的握杯方式”:
▲ 《大画册之“不同条件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处理方法,示例:把握玻璃杯”》(1707)
荷兰黄金时代画家、批评家 杰拉德·德·莱雷西 作
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上图所示的第3种握杯方式,就体现在 卡拉瓦乔的名作《酒神巴库斯》(1595)中,只见画中那位眼神迷离的酒神做轻微葛优瘫状,他 轻松而优雅地握着酒杯——并巧妙地抬起小指:
▲ 《酒神巴库斯》(1595年)
巴洛克画家卡拉瓦乔作
现藏于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
在当时,这种“握住杯柄的同时、小心而愉快地抬起小指”的手法被誉为“最优雅的握杯手法”,人称“ 公主式握杯法”。卡拉瓦乔让他笔下的青年酒神以“公主式”握杯,不知是何居心呢。
然而,真正讲究的握杯手法还是德·莱雷西《大画册》中总结的第5种握杯方式,这也是典型的把握高脚圣杯(goblet)的方法——“ 轻巧而谨慎地捏住杯底”,这被称为“ 王子式握杯法”。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亚历山德罗·邦维奇诺(Alessandro Bonvicino,1498-1554)的 《耶稣在法利赛人西门家做客》(1544)一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画面左边的侍者就是以这种方式手拿酒杯,以示对耶稣的尊敬:
▲ 油画《耶稣在法利赛人西门家做客》(1544)
亚历山德罗·邦维奇诺(来自布雷西亚的莫雷托)作
现藏于威尼斯圣玛利亚痛苦之母堂
▲ 油画《耶稣在法利赛人西门家做客》(1544,局部)
亚历山德罗·邦维奇诺(来自布雷西亚的莫雷托)作
现藏于威尼斯圣玛利亚痛苦之母堂
在佛罗伦萨矫饰主义绘画大师阿利桑得欧·阿楼瑞(Alessandro Allori,1535-1607)为美第奇家族别墅所绘壁画《努米底亚西法克斯宴会》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优雅的“王子式握杯法”:
▲ 壁画《努米底亚西法克斯宴会》(1578-1582)
佛罗伦萨矫饰主义大师阿利桑得欧·阿楼瑞作
现藏于波焦阿卡伊亚诺美第奇别墅
▲ 壁画《努米底亚西法克斯宴会》(1578-1582,局部)
佛罗伦萨矫饰主义大师阿利桑得欧·阿楼瑞作
现藏于波焦阿卡伊亚诺美第奇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