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看完这9个关于中秋的冷知识,大部分人都惊呆了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直至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则始于宋朝。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有多少个昵称?至少10个。
中秋节的命名来源于中国的农历,农历中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为它的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为“八月节”“八月半”;又因圆月是“女主角”,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团圆节”等等。
中秋的起源之谜——和考试有关!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
传说,月饼是杨贵妃命名滴
史料记载,月饼的鼻祖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海淘鼻祖张骞出使西域,从国外带回来芝麻(当时叫“胡麻”)。当地人用胡桃仁做馅,做出一种圆形饼,就叫胡饼。
实际上,唐代就出现了月饼,宋时已有荷叶、金花、芙蓉等品种。诗人苏东坡曾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赞誉月饼。
从此,胡饼就改叫月饼了。到了明代,月饼才成为中秋的必备食物。《西湖游览志余》记载有“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
月饼要人切块每人一份
按照传统习俗,吃月饼时,要将象征圆月的月饼按人切块,每人一份。
没有回家来的亲人,家长要把属于他的那一份月饼认真保管起来,待他们回来时品尝,才算圆满。
兔儿爷原本不是玩具
兔儿爷最早原本是人民祭月的对象,由泥制成,外形如人端坐一般。兔儿爷讲究的是“年年请,年年送”。送兔儿爷就是要在中秋前,把去年请来的兔儿爷摔掉,寓意着去年兔儿爷把家里的灾病全部带走了,然后再去请今年新的兔儿爷。
而从清代开始,它逐渐变成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在民间艺人手里,兔儿爷有了兔首人身,手持玉杵的形象。甚至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十分讨人喜欢。
吃个月饼=喝三勺油?没那么吓人
每到中秋,总有一篇《吃一个月饼=喝三勺油》的文章在朋友圈里刷屏,50克蛋黄月饼含量14克,按一勺油5克计算,这意味着吃一个月饼,等于喝掉三勺油。
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副教授朱加进说,我国居民营养膳食指南建议,每个成年人油摄入量为1公斤体重对应1克油,其中,食用油为25-30克,其他为食物中的含油量。以60公斤重的人为例,每天推荐的油摄入量为60克,50克蛋黄月饼含量14克,等于吃了一天23%的油,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吓人。
世界最大百合月饼有900斤!
你吃过最大的月饼有多大呢?2014年9月8日,直径2.123米、厚13.3厘米、总重量约900斤,选用优质莲子打底、兰州特产百合约700斤为馅料、辅以160斤面粉、经过20名月饼制作大师精心加工而成的巨型月饼亮相甘肃兰州,经世界纪录认证官现场认证,该月饼为世界最大的百合月饼。
中秋节放假是现代人才享受的?
早在唐代,朝廷就规定,中秋放假三天。南宋时,中秋有一天假。而在元明清三朝,包括中秋在内的大部分传统节假日都被取消。
到了现代,我国是从2008年起把中秋定为法定节假日。中秋假期实际上只有一天,但一般会通过调借双休形成小长假,以方便你我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买完就剁手的血拼。
中秋节应该喝什么?
月饼的多样性正配合着葡萄酒的多样性.例如广式月饼中的白莲蓉,香甜可口,饼味十足.但为了不那么腻,配些葡萄酒来搭配,那再好不过了.由于葡萄酒中含有价值很高的抗氧化物和白藜芦醇,它们既可以防止血块凝固,又可以降低胆固醇,所以适度的饮用葡萄酒有利于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