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南艺北传团队以“非遗技艺传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为主题,奔赴上海、浙江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并在海南本土开展宣讲与展览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文化传承使命,收到广泛好评。
南北联动:溯源非遗技艺,探寻文化根脉
团队成员先后前往上海徐汇黄道婆纪念馆、上海纺织博物馆、乌镇丝绸博物馆及江浙地区传统棉纺织工坊,通过文献研究、非遗传承人访谈、技艺实操体验等方式,系统梳理了黄道婆棉纺织技艺的历史脉络、技术特点与文化价值。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记录棉纺织原料种植、加工全流程,并借助数字化手段建立非遗技艺数据库,为传统技艺的现代转化积累素材。
在上海调研期间,团队与黄道婆纪念馆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共同策划“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为后续在海南本土的推广奠定基础。团队负责人表示:“黄道婆作为元代棉纺织技术革新先驱,其‘衣被天下’的贡献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们希望通过南北联动,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共同的文化记忆。”
扎根海南:非遗宣讲进校园,民族团结润童心
返回海南后,团队聚焦本土民族文化教育,走进三亚市崖州区、吉阳区落笔小学等民族学生聚集学校,开展“棉韵千年·织就同心”主题宣讲活动。通过动画短片、互动问答、棉纺织工具展示等形式,向少数民族学生生动讲述黄道婆的故事,并指导学生体验简易纺纱、织布技艺,让非遗文化“触手可及”。
在落笔小学,黎族学生王同学兴奋地说:“原来我们穿的棉布背后有这么多故事,以后我要把学到的知识讲给更多人听。”活动还融入民族团结教育内容,通过“各民族服饰棉布拼贴画”等创意手工环节,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特征。
创新展示:沉浸式体验展,激活非遗生命力
为扩大文化传播影响力,团队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举办“黄道婆棉纺织技艺沉浸体验展”,打造“可触摸的历史”。展览特别设置“传统与现代”对话区,展示棉纺织技艺在当代服饰设计、文创产品中的应用案例,吸引千余名师生参观体验。此外,团队依托前期调研成果,开发了“棉韵传承”非遗教育课程包,包含教学视频、手工材料包、文创材料及互动游戏,已向海南5所中小学捐赠,助力非遗文化常态化教学。
以创促研:双奖加持,彰显青年担当
据悉,南艺北传团队长期致力于非遗文化创新传承,其项目《南艺北传,衣被天下: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基于黄道婆棉纺织技术传承实证调查报告》先后斩获海南省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海南省2025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团队导师丁金金指出:“学生们将学术研究、技术创新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非遗+民族教育+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文化自觉与责任担当。”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南艺北传团队将实践成果推广至更多民族地区,并探索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以棉纺织技艺为纽带,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从江南水乡到南海之滨,南艺北传团队以文化为媒、以创新为翼,在非遗传承与民族团结的交汇点上书写青春答卷。这场跨越千里的实践之旅,不仅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更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文化认同的种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青春力量。
(文字:王妍、任芳 图片:汲坤屿)
来源:海南热带海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