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港透明贴膜下冒水珠,这些细节你有关注过吗?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转载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删除请联系小编微信号:yyxxzz52

输液港透明贴膜敷料应该每5-7天更换一次,如果敷料受潮、松动或存在可见污渍时随时更换。

可是,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扰,今天刚换的透明贴膜,不到24h贴膜下方靠近穿刺点、针头蝶翼位置老是冒水珠,频繁的更换贴膜不仅增加感染的风险,而且增加护理工作量。在观察伤口时,你是否留心过,频繁冒水珠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

病人求助:针头位置老是有水,没事吧?

2019年3月21日,责任护士晨间巡视病房,患者因化疗在局麻下行输液港植入术,术后使用输液港输液。昨天才扎的蝶翼针头,今天针口位置就冒了好多小水珠,病人因担心输液港出现问题向护士求助。当时检查认为是天气热,病人活动过多导致出汗,随即为其重新更换贴膜,后续未出现类似问题。可201年4月15日巡房时再次发现类似问题,穿刺点及蝶翼针柄下方纱布水珠较多,这才引起笔者注意。

 问题查找与处理

从以下2张图片可以清晰看出,小水珠还是挺多的,如果敷料受潮不及时更换容易导致穿刺点感染。

首先,排除穿刺点漏液的可能,将棉签轻轻挤压穿刺点观察是否有液体流出。

其次,检查贴膜有无破损,结果发现是因为贴膜固定不牢,漏气导致的。

图一将蝶翼针延长管轻轻上提,下面的胶布贴的太短,导致边缘漏气;图二蝶翼针延长管在使用贴膜固定时没有塑形,也是漏气了。

找到问题后对症处理:重新更换贴膜后,未出现冒水珠现象。

有图有真相,手把手教你固定敷料

固定敷料时采用一捏二抚三压手法

1.粘贴无菌透明敷料

手持透明敷料,敷料面朝下,敷料预切口朝向延长管部分,将敷料中央对准穿刺点,无张力自然垂放,达到最大无菌屏障。

提醒:尽量做到单手持透明敷料,减少张力。

2.抚平

用拇指抚平敷料边框,使敷料与皮肤充分粘合。

提醒:换贴前,将病人床头摇平,减少皮肤皱褶,嘱病人将头偏向一侧。

3.按压

从预切口处移除边框,同时按压透明敷料,边撕边框边按压。

提醒:按压过程力度均匀,避免压力过大,引起病人不适。

4.塑形

用拇指及示指指腹捏牢无损伤针及延长管凸起部分,使无损伤针和敷料完全贴合,排除空气,避免水汽产生。

提醒:导管塑形,将贴膜与导管完全贴合,避免残留空气。

导管延长管再使用一条胶布固定,使用高举平台法,3600包绕导管后使导管高于皮肤0.5cm。此种方法不仅能避免皮肤压伤,而且固定更加牢固。

管理:这些细节不容忽视

1.发现异常,及时应对

当巡视病房发现问题时,应认真判断,找出问题根本原因所在,并进行原因分析,避免下次出现类似问题。文中病人虽出汗较多,但出现敷料冒水珠现象,不能只单纯的认为是出汗较多引起。

2.病房控制合适温湿度

病房温度控制在24-26℃,湿度控制在50%-60%,留置导管期间避免活动过多,出汗较多时及时使用毛巾擦拭。

3.避免敷料潮湿

霉雨季节,天气潮湿时,可以开空调除湿。洗澡时避免伤口沾水。

4.掌握正确的贴膜手法

固定敷料时采用一捏二抚三压手法

5.加强培训与学习

组织人员学习导管维护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发现问题后能第一时间进行准确的判断与处理。

专家点评

林真珠

主任护师,新生儿专科护士。深圳市护理学会护理儿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珠三角新生儿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新生儿学分会护理学组委员

文章分析了输液港透明敷贴下冒水珠的原因,并详细介绍了透明敷贴固定的正确方法,值得临床参考借鉴。透明敷贴如果固定不当,可以出现很多问题,敷贴下出现水珠就是其中之一。

医用透明敷料具有半透膜特性,有防水、防菌、透气功能,水、细菌不会透过敷料,但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可透过,使皮肤可以“呼吸”,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但是,如果敷料固定时留有气泡,皮肤蒸发的水蒸气可因冷凝作用而在敷料内面形成水珠,严重时浸渍皮肤,引起感染。因而,正确的敷贴固定方法尤为重要。

本文介绍的无张力、一捏二抚三压的固定手法值得学习和借鉴。另外,对于出汗比较多的病人,如果敷料的透湿率低于皮肤水分蒸发速度,也可形成水珠,此时可以考虑使用高通透性敷料。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