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波:诗经“在水一方”的女神 就是“巧娘娘”

8月1日晚,第十一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在西和县拉开序幕。在当日举行的文化讲坛中,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郦波为诗经《蒹葭》中“在水一方”的女神到底是谁揭开谜底:“诗经中所谓的‘伊人’,就是女修,而女修,就是‘巧娘娘’。”

null

郦波教授说,西和的女孩秀外慧中,劳务品牌被人交口称赞,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吴永隆 摄 郦波坦言,我们怀念女修,是因为她智慧、聪明、伶俐,发明了织布,进而创造了工业革命和现代文明,我们更加期待,这种智慧和灵巧融入现代文明,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当我漫步在碧波荡漾,芦苇茂盛西和晚霞湖边,看到民间自发的迎‘巧娘娘’,传唱着朗朗上口的乞巧之歌,这一民间的歌颂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意境唯美极了,就像诗经《蒹葭》中所刻画的那样。” 郦波说,陇南西和、礼县一带是秦人的故乡,是秦先民生活繁衍的地方,礼县大堡子山秦人最早墓地--西垂陵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在未来发展中,要理清文化的根脉,将文化和产业深度融合,这样,文化产业才有真正的内核和价值。”郦波说,作为文化学者,他非常感谢陇南的乞巧文化节,感谢陇南的山川大地和深厚的文化土壤,不仅滋养了大秦儿女,也滋养了华夏儿女。

null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当晚,《蒹葭》这一千百年来吸引了人们窥探与遐想的诗词,以朗诵形式唯美呈现。吴永隆 摄 正如郦波教授所言,民俗专家们也一致认为,乞巧文化是起源并流传于陇南市西汉水上游西和、礼县一带的秦人遗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陇南乞巧,是集信仰崇拜、诗词歌赋、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劳动技能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民俗文化活动,活跃在西汉水流域的近20个乡镇、300多个村,经常性参与的有50多万群众,被誉为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化石”,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女儿节”。 据介绍,在乞巧文化传承发扬的新时代,西和女性用勤劳贤慧、淳朴善良、心灵手巧,创造出刺绣、剪纸、草编、麻纸等灿烂的非遗文化。她们中很多的优秀者,还敢闯敢干,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从事家政行业,闯出了一片天,叫响巧乡“巧嫂”、“巧妹”的劳务品牌。 据悉,本届乞巧女儿节以“弘扬传统文化,决战脱贫攻坚”为主题,将举办民间乞巧民俗文化体验、乞巧之乡“巧嫂巧妹巧汉子”才艺大赛、庆祝建国七十周年摄影展、西北五省区秦腔会演等13项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活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