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19世纪发生的一系列暴力排华事件

美国在19世纪发生的一系列暴力排华事件

时评/三杉 图/来自网络

近日媒体报道: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市长迈克尔·汉考克签发公告,正式为1880年当地发生的反华骚乱向华人社区道歉。

美媒称,丹佛是美国第五个为其排华历史道歉的市,也是加利福尼亚州之外的第一个市。

1880 年 10 月 31 日,丹佛数千名白人冲击唐人街,将一名中国人处以私刑致死。

唐人街被摧毁,凶手却未受到惩罚。

1882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美国各地的反华暴力事件愈演愈烈。

汉考克16日在当地大学举行的活动上称, 1880 年的骚乱是“科罗拉多历史上可耻的一章”,他希望这次道歉能为骚乱受害者的后代提供一种“结束感”。当地华人社区部分代表也出席了活动。

19世纪在美国发生了一系列暴力排华事件。

具有代表性的暴力排华大案有洛杉矶惨案、旧金山骚乱、丹佛惨案、石泉大屠杀、西雅图事件和塔科马事件等。

暴力排华由加州发展到西部诸州 ,由分散、零星、无组织的暴力排华事件发展为集中、广泛、有组织的暴力排华运动。

1880年10月31日,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发生排华暴乱。

丹佛暴力排华事件发生后,中国驻美公使陈兰彬积极与美方交涉。

他亲自拜会并三度照会美国国务卿,要求美方采取措施,保护华人生命财产安全,并惩办凶手,赔偿损失。在整个交涉过程中,陈兰彬尽心尽力,占据道义和法理优势。

但美方却不顾条约义务和基本的道义准则,蛮横地拒绝了他提出的合理要求。

交涉过程表明,决定交涉结果的因素不是谁占了理,而是谁的实力强。

陈兰彬个人虽尽力以赴,也无法扭转晚清时期的中国面对美国所处的外交弱势。

丹佛排华事件交涉的屈辱结果,充分证明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华人是在1848-1855年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中开始大量进入美国,一直持续到随后的一些大的劳工密集的工程,例如跨大陆铁路的修建,在1864年和1869年间签约建造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华人劳工。

到美掘金的华人,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贫困的华南地区,起初,那里有着充足的表层金,所以华人的到来被容忍。

然而当容易获取的金的储量缩小,淘金竞争加剧的时候,对华人的憎恶也随之加剧。

本土主义者团体开始声称,加利福尼亚的金子是美国人的,而后开始对外籍淘金者进行肉体侵害。

华人们在被强行驱逐出金矿之后迁入了城市,主要是旧金山,从事薪酬劳动和仆役。

随着美国经济的衰败,针对华人的憎恨被州长约翰·比格勒政治化,他将美国的不幸归咎于华人苦力和1864年和1869年间签约建造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华人劳工。

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反华人组织是白人至上组织,它在全国大约有60个分部。

最初加州政府并不支持排华,因为华人的税收填补了政府的赤字。

后来,政府财政富裕了,便不再反对排华。在1860年之前,华人是加州最大的移民团体。

因为华人大部分都是健康的成年男子,所以尽管这些华人提供了廉价的服务,但却没有使用例如学校和医院等公共设施的权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华人来到加州,暴力经常在一些城市例如洛杉矶发生。

到了1878年,国会决定制定和通过排华法案,但遭到了时任总统海耶斯的否决。

在排华的狂热时期,加州甚至在1881年宣布将当年3月6日作为假日用以大规模的游行来支持排华法案的制定。

排华法案最终于在1882年通过。

而加州进一步通过了各项后来被认为违反宪法的法规,从而加深了对华人的排斥。

1882年,美国国会受理了共和党参议员约翰·米勒提交的排华法案,为此,美国国会作了激烈辩论。

主张排华者的主要依据是:华人有诸多的恶习和偏见,不可能在生活上美国化,更不可能接受美国建立在基督教基础之上的伦理道德标准;而且华工的大量涌入,造成了同美国工人抢饭碗的紧张态势。

反对排华者的理由则是:排华违背了中美《蒲安臣条约》中的自由移民政策,而且违背了美利坚共和国"自由、平等"的立国原则。

最终,排华主义获得了国会多数票的支持。

1882年5月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史上第一个限禁外来移民的法案---《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即通常所谓的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

法规通过后,大多数华人家庭面临着独自留在美国还是回到中国和家人团聚的抉择。

全国尤其是加州的报刊开始抹黑和指责华人导致了白人失业等很多问题。

警察也以各种机会逮捕华人。尽管当时对华人的厌恶极为广泛,但一些资本家和企业家由于经济因素抵制排华法案。

由此可见,美国在上世纪的一系列暴力排华事件,就看到了“弱国无外交”,国家不强大、软弱、贫穷就只能受欺侮。再看看今天的中国如此地强大,民众安居乐业,在外遇到困难祖国就是我们的强大的后盾,谁也不敢任意欺侮我们了。

我们必须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幸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