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金山区石化街道石化三村健身区域自动亮起柔和灯光,居民李阿姨正带着孙子在健身器材上惬意锻炼;不远处的临潮三村新建充电车棚内,居民王老伯投入硬币,电动车随即进入充电模式……
这些充满科技温度的生活场景,是金山石化街道以“微实事”撬动“大幸福”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街道着力推动党建引领下“三驾马车”和基层治理同频共振,让群众身边的“烦心事”加速变为“暖心事”。
在石化三村,居民曾为健身区“摸黑锻炼”困扰多时。三村居民区党总支在走访中得知群众诉求——健身区域照明缺失存在安全隐患后,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用、服务联办”机制,迅速搭建起多方协作平台,由共建单位聚盛建筑公司党支部主动认领公益项目,全额资助两盏智能照明感应灯;居委会、物业、居民代表实地勘察,确定感应灯加装位置;物业工作人员利用空闲时间完成安装调试。
从感应灯规划到亮灯运行仅耗时半天,覆盖了健身区域及路径转角。光线不足时自动感应、人来即亮的智慧设计,让健身区使用率得以提升,居民直呼“灯光照进了心坎里”。
针对临潮三村临潮大楼居民“充电难”的痛点,临三居民区党总支运用“三驾马车”联席会议破解困局。这座25层居民楼虽在地下室设有集中充电场所并安装有40个充电插座,但通往地下车库的陡坡让老年居民望而却步。临三居民区党总支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多轮协商讨论,最终由业委会出资在大楼周边新建一处地面充电车棚,车棚内10个充电插座与地下车库形成错位互补,让安全与便利得以兼得。“现在投币就能充电,再不用冒险推车下坡了!”王老伯的感慨道出数户老年居民的共同心声。
无独有偶,滨二居民区党总支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从居民“急、需、盼”出发,将“需求清单”转化为“幸福指数”,让40年老社区重焕生机。
针对飞线充电乱象,滨二居民区党总支联动“三驾马车”,通过联席会议机制推动非机动车车棚改建与充电设施升级,将原有的4组40个充电插口扩容至72组608个,实现“充电有位、停车有序”。面对小区设施陈旧、公共空间不足的痛点,居委会根据居民“需求清单”,新增了滨海二村西片健身点;改建了老年活动室,在原有棋牌功能的基础上增加阅览空间、影视空间、乒乓室;在多功能活动室内安装了舞蹈镜等。此外,面对小区内激增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需求,居委会牵头召开居民议事会,决定在小区南侧停车场建设共享充电区,预计于今年10月底前完成。
“小改造”的背后是基层治理的“大文章”。下阶段,石化街道将进一步深化“三驾马车”协同联动,用更多“会思考”的民生工程托起居民“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