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是因为它们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魅力衰退;恰恰相反,时间的沉淀,能让更多的人发现它的魅力。
《美丽人生》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
作为一部成功的意大利剧情片,每次重看的时候,总能给人带来感动。
影片讲述了一对犹太父子被关进了纳粹集中营,父亲为了保护儿子,自己最终却惨死的故事。
影片不仅侧写了二战时纳粹的残酷暴行,更让我们目睹了父爱的伟大,而且这种伟大是如此的感人至深,它甚至可以跨越国界、种族与生死,抵达人类最光辉、最顶端、最美好的一面。
美丽人生剧照
相信任何看过电影的人都会被这伟大的父爱所感动。
影片中的父亲为了年幼的儿子纯净的心灵不被玷污,他拼尽全力,把集中营这个悲惨的世界,营造成了一幕美好的幻想。
他告诉儿子,这一切只不过是一场游戏而已,只要坚持下去,并获得第一名,就可以获得奖励,而奖励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坦克。
他的这种行为,其实可以用美丽的谎言来形容。
有时候,谎言很美丽,她的名字叫“善意的谎言”。
虽然知道这个谎言是假的,但是,它却是美丽的,不是吗?
美丽人生剧照
于是,他的儿子在他美丽的谎言下,便有了足够的勇气,得以度过这段黑暗的岁月。
人在艰难的生活时,希望就变得尤为重要。
人生中的苦难,总是绵绵不绝,由始至终的以一种深入骨髓的方式与与人的生命共生着,在这种强大的苦难之下,本来死亡是一个很自然的选择,但人生来却有一个名为希望的生存本能。
希望有很多的副作用,比如它会让人相信苦难的价值。
因为如果苦难没有价值,那么我们为何要承受?
但事实上是,我们不得不去承受。
尽管处境很危险,圭多也没有放弃对妻子的爱,而正是因为他的爱,才赋予了妻子活下去的希望。
他在路过集中营的广播室时,冒着生命的危险在广播里呼喊:
美丽人生剧照
早安,我的公主。
我昨晚梦到你,我们一起去看电影。
你穿着粉红色的套装,我的脑中只有你啊,我的公主。
他想告诉她,他和儿子都还活着。为身处绝望的妻子,带去一丝希望。
他趁着做侍者的机会,为妻子播放了《船歌》,这首歌曲曾响在他们的定情之夜。
他希望歌声能够冲破战争所带来的枷锁,在黑夜里,给妻子带去一丝温暖。
他用自己的方式,给家人带来了温暖与希望,让一家人都能够安稳的度过这段黑暗的岁月。
可惜,命运却没有放过他。
纳粹战败了,打算大清洗集中营,大卡车在拉人,都是满车去,空车回。
他将儿子安顿在一个铁柜里后,打算去寻找妻子,可惜,在途中就被捕了。
当德国士兵押送他路过儿子躲藏的铁柜时,他知道儿子正注视着自己,他深深的望向儿子,心中纵有千言万语,却只如同平常那般,冲儿子俏皮的眨了眨眼。
美丽人生剧照
他迈着大步,欢快的向前走去,仿佛就像是在玩一个有趣的游戏。
儿子在铁柜中偷偷的笑了。
就算是面对死亡,他仍然坚持维护着这个美丽的谎言,他的坚持使儿子相信这一切都只是一个游戏。
士兵压着他走到一个角落,枪声响起,士兵走了出来。
儿子与妻子获救了,当他们在阳光下搂抱在一起的时候,儿子快乐的喊道:妈妈,我们赢了!
确实,在这一场浩劫中,他们赢了,因为,他们有一个英雄的丈夫与父亲,他的名字叫圭多。
《美丽人生》是罗伯托·贝尼尼执导,于1997年上映的影片,而导演就是主演,剧中的父亲。
美丽人生剧照
对于集中营生活这种惨绝人寰的悲剧,影片却用极具喜剧特色的方式来讲述,而且没有让人感到任何的违和。
不过,仍然有很多人表示不解,一部描写战争、集中营的电影,为什么要加入那么多喜剧元素?而且还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讲述圭多和多拉的爱情?
其实这正是导演罗伯托·贝尼尼的高明之处。
罗伯托·贝尼尼在导演《美丽人生》的时候,并没有选择直接用血腥恐怖的镜头来体现出集中营的悲惨,也有没有因为题材本身的灰暗而让这部电影有动人之外的煽情,甚至影片中唯一流血的地方,是他们工友受伤的手臂。
导演运用了对比法,把前半部分圭多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与后半部分的集中营悲惨生活来作对比。
他们以前的生活越幸福,就越能凸显集中营的生活有多悲惨。
影片的基调越喜剧幽默,就越能凸显结局的悲伤。
如果没有和平过,你又怎么知道战争有多残酷呢?
当然,作品并没有因为喜剧的基调而降低了对纳粹罪行的控诉。
美丽人生剧照
当儿子最后扑到他妈妈身上时,影片画面定格,借助旁白,我们了解到圭多的结局时,又会含泪感动不已。
孩子最后看到的父亲是一个在纳粹的枪口之下,依然大摇大摆,开着玩笑的让儿子安心的样子。
一部伟大喜剧,它的内核应该是悲剧。
而就在你要因为这个悲剧而哭的时候,故事会再次让你笑出来。
这才是一部伟大的喜剧,它是悲剧,也是喜剧;这样矛盾吗?不,并不矛盾,《美丽人生》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关于影片的主题,很多观众的第一反应就是父爱。
的确,父爱是影片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但它并不是影片的第一主题。
如果《美丽人生》单单只是一部表达父爱有多伟大的电影,就不会在影史上取得这么高的地位。
父爱只能算影片的第二大主题,影片真正的主题其实是反战争、反歧视。
美丽人生剧照
影片中的圭多次申请开书店为什么迟迟没有成功?就是因为当时墨索里尼的种族歧视政策,当时意大利的街上有随处可见的禁止犹太人入内的店铺,当然,最残忍的还是纳粹,他们随意的屠杀犹太人,女人、小孩、老人全都不放过,当时犹太人甚至还不如一只鸡,一只鸭。
种族歧视的受害者不仅仅只有犹太人,其实,还有我们。
圭多和祖舒华在开往集中营的车上时,坐在他们旁边那个抱着猫的小女孩,让人印象深刻。
当小女孩手中的猫再次出现的时候,它的主人已经不在了。
导演并没有通过拍摄小女孩被残忍杀害的镜头来煽情,而是通过一些细节来暗示她已经遇难了。
这种不直面残忍的暗示还有很多,导演没有用任何残忍的镜头来表示战争的可怕,甚至连圭多被枪毙的时候都只有声音没有画面。
这么做无疑是很高明的,不仅不会削弱电影的力量,反而更能体现导演对生命的尊重。
《美丽人生》通过剧情、细节、隐喻来反映那些受害者经历的苦难,比用恐怖血腥的镜头更容易让人信服,接受。
美丽人生剧照
罗伯托·贝尼尼导演就像是电影中的圭多保护祖舒华那样,保护了我们的心灵。
所以整部影片不仅仅只是歌颂父爱,更重要的是用圭多的牺牲和他们一家的遭遇让人们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以及种族歧视的悲痛。
除此之外,影片中有多次提到了叔本华 ,让我想到了影片其实还有第三个主题:自由!
犹太裔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关进了纳粹的集中营,遭遇极其悲惨,他的父亲、妻子和兄弟全都死在了纳粹枪口之下,唯一的亲人就只剩下一个妹妹,而他本人也在纳粹终日的严刑拷打之下,朝不保夕。
有一天,他独处于囚室时,忽然顿悟,产生一种全新的对自由的感受,日后命名为:人类终极的自由!
当时他只知道,这种自由是纳粹永远无法剥夺的。
也就是说,在刺激与反应之间,他发现自己还有选择如何反应的自由与能力。
他在脑海中设想各种各样的状况,比如说在获释后如何站在讲台上把这段痛苦折磨所学到的宝贵教训,传授给学生们。
凭借想象与记忆,他不断的磨练自己的意志,直到心灵的自由终于超脱了纳粹的禁锢。
或许在深沉的集中营中,或许泛化到任何无法摆脱的痛苦经历中。
痛苦虽然在身体和心理上,但在人类灵魂的深处,我们可以选择心灵的自由。
这种自由看上去似乎很微弱,感觉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它可以给人一个微笑的嘴角,这是没有人可以剥夺的。
美丽人生海报
从这点来看,能把悲剧内核用喜剧的方式来诠释的伟大喜剧,也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也正因为如此,即使是如此痛苦的经历,仍然可以被罗伯托·贝尼尼讲述成一部《美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