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为啥住着兔子?

说起中秋最著名的两大IP,除去嫦娥之外,应该就要算玉兔了。 玉兔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在大部分人

说起中秋最著名的两大IP,除去嫦娥之外,应该就要算玉兔了。

玉兔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它的形象应该是这样的:

当然也有可能是这样的:

或者如果你 年纪很大 喜欢《西游记》,你知道的玉兔也许是这样的:

玉兔的主要人设,是住在月亮上的“药铺伙计”,专门从事捣药的工作,和每天砍树的吴刚,同属是月球上的社畜阶级。

中国人对兔几的喜爱可谓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曾发现了一件迄今最早的兔型玉器。

另外,在许多先秦的遗址中,也出土过大量兔型的玉器。由于这些兔型玉器有很多是玉璜(半圆形)和玉环(圆形)的样式,因此有的学者就认为,这一时期的人们,已经开始用兔子来比喻月亮了。玉器的不同样式,象征着月亮的圆缺。

先秦时期的兔型玉器

将兔兔和月亮联系在一起的文字记载,或许也可以上溯到先秦。

在“端午节总代言”屈原所作的《天问》里,就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的叙述,其中“夜光”“死则又育”是对月亮的描述,“顾菟”则被很多人解读为兔子的意思。

不过因为“菟”和“兔”不同字,所以也有人存有不同的意见。

真正证据确凿地将兔子和月亮联系起来的,是出土于马王堆汉墓帛画上的图案。

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局部)

左上角作跳跃状的动物即为兔子

由此可见,至少在汉代,我国先人已经明确地认为,在月亮上有一只兔子。这种月亮上的兔子大都会和一只蛤蟆同时出现,故此玉兔和蟾蜍成为了古人指代月亮的常用意象。

但后来人们可能是觉得蛤蟆实在太丑,用来比喻光洁的月亮不太合适,遂逐渐弃用,只留有月兔这一形象一直传了下来,并成为了中秋节的一个重要象征。

比如在北京,每到中秋节

人们都会给自己的孩子买可爱的“兔儿爷”

生在红旗下,长在新时代的我们当然知道,以月球的自然环境,是不可能有动物或者人类居住其中的。

所以,古人为什么会

觉得月亮上有兔子呢?

比较传统的观点,是认为兔子的习性和月亮的属性相近,所以被人用来类比月亮。

兔子和月亮相似的点比如有:兔子的嘴唇有缺,象征月缺;兔子的孕期普遍为29天,和月相变化基本一致;兔子的生育能力旺盛,和月亮缺后又能变圆的能力相似等等。

这些解释虽有一定道理,但却大都十分牵强,因此现代学者对此基本持否定态度。而因为我国的邻居印度神话中,也存在有“月中兔”的情节,故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月兔”神话,有可能是由印度传入的。

但是这样的说法也存在有很多问题,因为现在流传下来的印度月兔神话,都带有很浓重的佛教色彩,而我国的月兔神话却丝毫不见佛教的身影,比起那些确由印度传入的神话故事,显得更像中国本土的创造。

同时,这一观点也不能说明,为什么除了印度,在很多世界其他地区,比如埃及、非洲,甚至远在拉丁美洲的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也有着月亮与兔子的神话。

世界上这么多古老的传说普遍存在有“月兔”的神话,最可能的原因,应该是人们都觉得,月亮表面的阴影和兔子的形状很像。

我们都知道,由于月球表面存在有大量的陨石坑和环形山脉,对太阳光线的反射角度会有偏差,因此会有大片的阴影。而又因为月亮的公转周期和自转周期一致,所以月亮对准我们的,永远只有一面,我们看到的“月亮的脸”,古今中外始终如一。

网友@撷芳主人就曾经绘制了一张图片,形象地将月影轮廓创造加工成了蟾蜍和兔子,并与马王堆帛衣上的月、蟾、兔图案做了对比。

那么,玉兔又为啥要

从事医药行业呢?

我们熟知的玉兔形象,是一个用研杵捣研钵的白色兔子,它所捣的药叫蛤蟆丸,药效乃是长生不老。

其实,东汉以前的玉兔形象,和上文图中的一样,乃是一只奔跑的小野兔。它正式“入职”药铺,是在东汉以后。而它之所以从事这一工作,是中秋节传说的另一重要人物西王母的“引荐”

西王母是一位住在昆仑山的上古大神,她家乡最厉害的特产,就是长生不老药。传说中,嫦娥就是吃了她给的药,才飞升到了月球。

在汉代之前的神话中,帮助西王母制作长生不老药的,就有玉兔、蟾蜍等动物。我们在很多西汉画像砖中,都能看到类似的情景。

河南郑州新通桥画像砖

于是,拥有无比丰富想象力的中国先民,就把两个不同的神话情节进行了混合,将“月中兔”和“捣药兔”杂交,进化出了“月中捣药兔”这一新的品种。

神话是原始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之一,同时更是一种现实生活的折射,其演变与发展,往往能展现历代人们心灵活动的过程。兔子和月亮,本是无关的两端,却在人们的想象下联系起来,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上的传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