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导致黑龙江9人死亡的米酵菌酸毒素是什么?

近日,黑龙江鸡西居民王某某及亲属9人在家中聚餐,食用自制“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引发食物中毒,全部死亡。

检测显示,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患者胃液中亦检出米酵菌酸。该事件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在细菌性食物中毒当中,米酵菌酸毒素是致死率最高的细菌毒素之一。

一、米酵菌酸是什么?

事实上,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属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它是一个比黄曲霉素还要狠的角色。

除了最近这起“酸汤子中毒”事件外,其实早在几年前,它还制作过轰动全国的“杭州黑木耳中毒”事件,并且相关中毒事件一直持续被媒体报道。

米酵菌酸致人中毒是有条件的,以这起“酸汤子中毒事件”为例,其实酸汤子食物本身并没有错,最终导致中毒的原因是酸汤子放置时间过久,经过外部环境污染后(浸泡或者发酵等),导致了“椰毒假单胞菌”大量繁殖,进而分泌出剧毒的“米酵菌酸”毒素致人死亡。

米酵菌酸耐热性很强,即使用100°C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它的毒性,因此,不论制作成什么食品,采用怎样的日常烹调方法,都拿它没办法!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不要吃。

二、哪些食物可能含有米酵酸菌?

其实,米酵菌酸中毒真的离我们很近,如果不注意,很有可能中招。

除了这次事件中的酸汤子,很多食物里都可能有米酵菌酸。容易产生米酵菌酸的食物主要有三类:

1.谷类发酵制品

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都很容易产生米酵菌酸。

因此,自家制作谷类发酵食品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要选择质地均匀、没有哈喇味、不存在霉变问题的谷物。在浸泡谷类食品的过程中,要及时换水。

储藏谷类食品的过程中要做好“通风、防潮和防晒工作”,合理储存。

当然,为了降低椰酵假单胞菌污染食物的风险,整个加工过程应该严格避免谷物食品直接接触土壤。

2、薯类制品

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也容易被椰酵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诱发食物中毒。

3、变质木耳、银耳

木耳和银耳虽然是非常家常的食物,但若是操作错误,也会造成中毒。

首先要拒绝食用自采的鲜木耳或鲜银耳,不要食用已经发霉变质的木耳和银耳。购买的时候,要选择正规渠道。

其次,食用木耳和银耳,要清洗干净,使用干净的容器和纯净水泡发,现吃现泡,避免剩余。

如果想用木(银)耳拌凉菜,必须要用开水对其焯熟后,才可以凉拌食用。

泡发木耳、银耳前应该进行检查,发现受潮变质的不要食用,泡发时间也不宜过长,泡发后要及时加工食用,如果发现颜色有变千万不要吃。

三、如何避免米酵酸菌中毒?

1、消费者选购湿米粉等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

要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留意产品感官性状和保质期。

在选购河粉、肠粉(卷粉)、陈村粉、粿条、米线(米粉)、濑粉等湿米粉,尤其是散装销售的,要现场查看产品原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是否符合包装标示要求;

食品经营者在购进湿米粉时,要严格落实经营主体责任,做好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工作,确保来源可追溯,质量有保证;

冷藏保存并在保质期内销售完毕。储存销售散装的湿米粉、银耳、木耳等食品应当在储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

2、家庭制作要注意冷藏储存和及时食用。

湿米粉、银耳、木耳等食品一旦储存不当受到污染产生了米酵菌酸毒素,加热烹制也无法消除,食用后仍可引起中毒。

湿米粉要冷藏储存且应在当天食用完。

泡发木耳、银耳前应检查其感官性状,发现受潮变质的不应食用;泡发木耳、银耳时间不宜过长,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不能食用隔天泡制加工的银耳、木耳及其制品;不要采食鲜银耳或鲜木耳,特别是已变质的鲜银耳或鲜木耳。

3、出现可疑症状,立即就诊。

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1至2天。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

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无发热。

如果怀疑发生疑似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对症治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