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艺术 | 邹游 x 周翔宇 x 平面工作室4ac:身份意识的不同表达

2021成都双年展

“超融体——2021成都双年展”于 2022年7月15日在成都市金牛区天府艺术公园内的成都市美术馆拉下帷幕,历时8个月。2021成都双年展闭幕,开展以来一直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各界支持,截止到15日,双年展观展人次近110万,成都市美术馆公众号粉丝超过60万,双年展在抖音、微博、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上的相关浏览量超3000万,国内外媒体传播量超 1100频次。

作为后疫情时代规模最大、学术性最高的艺术双年展之一,2021成都双年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总策展人,著名艺术史学家吕澎作为学术委员会主任,与18位联合策展人、1个学术委员会共同携手策划,展览由 8 个主题展版块、1个美术馆馆长峰会和17个平行展版块组成,共邀请了海内外272位艺术家参与,覆盖全球35个国家与地区。

双年展第四版块“时潮共燃”由28位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构成,共同呈现年轻态的当代艺术、时尚、设计、潮艺术之间交融互动共生共融的状态,探讨艺术如何在时尚设计潮流的意境中重生焕发一种新的活力。

接下来, 凤凰艺术 将与您一起走进“时潮共燃”版块,向大家介绍“成都双年展——时潮共燃”版块中参展的时装艺术家设计师邹游、Xander Zhou 周翔宇,和平面工作室4ac及他们的作品。 以下是 凤凰艺术 为您带来的相关报道。

现代城市繁荣的商业与消费环境,是彰显时尚潮流、设计的舞台,也是当代艺术创作的沃土。从立体主义开始,艺术家在思考与实践上就展开了与商业艺术和大众文化的互动,波普艺术和后现代艺术更是肯定了时尚与设计语言在当代艺术中的生命力。在一个“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时代,一切窠臼与凝固注定烟消云散。

作为资本的技术,如果说“商业”是现代性的一部分,那么“消费”就是后现代性的主要成因。而资本的视觉表征就是大众文化和商业艺术,时尚、设计、潮流文化和当代艺术中的一部分大可囊括其中。慧能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尽管时尚与设计总是不断的想以先锋的姿态突破潮流,但新的时尚和设计理念的成立却往往以成为潮流为前提。而当代艺术在努力挣脱固有的疆界和局限时,又总是要回到艺术的精神所拒斥的物质环境和消费社会的土壤。或许,最深刻的内省恰恰存在于最普遍的生活之中。

▲ 2021成都双年展“时潮共燃”版块展览现场

“时潮共燃”版块由28位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构成,观念影像、时装、插图、概念设计、绘画、装置、雕塑所要呈现的是当代艺术、时尚和设计之间交杂互动、共生共融的一种状态,艺术在时尚和设计的语境中重生并焕发新的活力,这也是全球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面向。

▲ 2021成都双年展“时潮共燃”版块展览现场

参展艺术家

4aC Design

曹斐

陈粉丸

[英] Helen Marten

何翔宇

简策

蒋睿莹

焦洋

[美] Kaws

[日] Teppei Kaneuji

李洋画梦

柳迪

陆亮

陆扬

马秋莎

庞凡

宋琨

孙博

田晓磊

汪晓芙

王昶

温凌

邬建安

吴哲仁

徐震

Xander Zhou

[美] Alex Da Corte

邹游

本篇中,将会向大家介绍“成都双年展——时潮共燃”版块中的参展艺术家:时装艺术家设计师邹游、Xander Zhou 周翔宇,和平面工作室4ac及他们的作品。

艺术家设计师|邹游

▲时装艺术家设计师邹游

邹游,1971年出生于中国,现工作居住于中国北京,博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现任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理事,北京市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化艺术专委会副主任。悠之品牌创始人,致力于服装设计和设计管理的实践和研究,并参与大量的艺术和设计项目。他总能站在他人角度上思考问题,在创新中找寻独特视角,创造出独具一格的产品。

设计师邹游曾应中央芭蕾舞团之邀担任新版《天鹅湖》服装设计(2003年),参加设计了中国大型实景剧《印象·刘三姐》服装设计(2004年),国家大剧院歌剧《日出》服装设计(2015年)。诸多参展经历包括,2006年,作品《时间与温度》于北京参加第二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2012年,作品《没有侧缝的三个变奏》参展“游园—2012北京时装艺术国际展”;2014年参加北京“地平线:开放的传统”中国国际创意展;2017年参加北京设计周主展《合应⾃自然——设计构建人类永续发展共同体》;2018年参加墨西哥“Our life, our design 中国设计·文化·生活体验展”。

2019年,正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邹游带领团队设计制作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十万人游行服装、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合唱团和献词团的服装设计,获得2019年北京市筹备和服务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先进个人”,也是2021年“北京市人民教师”荣誉称号获得者。获得2000年第八届“兄弟杯”中国国际青年设计师大奖赛金奖,2004年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邹游出版著作:《设计师的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时装画技法》 中国纺织出版社。文章《无时尚,不设计》发表于《装饰》杂志。

参展作品|《真像》

▲ 真·像 2021 3D打印光敏树脂、Tyvek牛皮纸、PVC/尺寸可变

作品《真·像》是邹游用“贯头衣”的概念完成的有关身体、服装和思想的实验装置。根据沈从文先生的定义,贯头衣是“用整幅织物拼合,不加裁剪而缝成,周身无袖,贯头而着,衣长及膝”。如果从新石器时代算起,“贯头衣”已经有一万多年的历史。尽管今天的服饰语言已经进入到变化万千的时代,但对于身体、服装来说,贯头衣仍旧具有一种本质性的价值。《真·像》将身体与服装作为一个统整完形的存在,夯实了身体不仅是一种触觉和具身形式的事实,更是一种行为模式的生产。当双重的身体以镜像展开的方式悬置,服装的差异化打破了镜像的原理,你我的身体所固有的差异在服装的介入下强化了延异的效果。

▲真·像 2021 展览视频截图

▲真·像 2021 展览现场

▲真·像 2021 展览现场

设计师|Xander Zhou 周翔宇

▲设计师Xander Zhou周翔宇

Xander Zhou,首位登入伦敦男装周(London Fashion Week Men’s)官方日程的华人设计师,名列BoF 500榜单,福布斯全球最有影响力华人30,国际新生代男装设计师亚洲代表人物之一。东方神秘主义和未来主义的综合体,通过虚拟的维度来融合现实与幻想,从而构建属于他自己的多元宇宙。

参展作品|《Transcendence 物外》

▲Transcendence 物外 2020年 视频 1200 x 300 cm

创造,进化,XANDER ZHOU 对人类未来与意识边界的关注在“物外” 作品中持续发想,栖于更普适的潜能,最终以「仪式」概念作为载体而落成——「仪式」真正地先于并跨越着文化、性别与个体,塑造崇高与禁忌,奠定身份的共识。

穿过麒麟香炉的氤氲与结合中国古典主义意象与科幻符号的廊道,多色串珠、卡通图案、玉戒指和吊坠、金属护身符、来自民间传说与武侠形象的衣领衣襟、更直白的 “金木水火土” 汉字平等地诠释着仪式的秩序,就像 CGI ⻆色与 T 台上的人类模特无差别参演着仪式后的世界。

▲Transcendence 物外 视频截图

仪式使你超越地审视并重构文化基因甚至是既往认知中的物理世界,重新平衡自然与虚构之间的尺度。我们经历怎样的构建成为今天的我们?通过仪式的复原、重演和颠覆,我们又能在怎样的程度上被仿拟和取代?

▲Transcendence 物外 展览现场

设计工作室|4aC Design

▲设计工作室4aC

4ac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以视觉实验为命题的设计工作室,工作方式以平面设计与展览策划为主体,创作多围绕“观察”、“身份”、“翻译”三个命题展开,他们试图通过多元的视觉形式洞见不同文化环境之间的差异,构建创作者与观众之间通感共鸣的可能,从而编织一张崭新的意义之网。4aC由成员巩毅、张凯航、赵守成和王铭阳组成,现多活动于北京,曾经于2017年策划参展《图像描摹》海报展;2020年策划参展《委托》海报展。

参展作品|《由纵的组织向横的组织》

▲由纵的组织向横的组织 纸媒 2021 3000×2000 mm

作品《由纵的组织向横的组织》以一种档案日志的方式展示了4aC Design团体自2017年以来持续5年不间断进行的一项“图像写作”。作品以观察、翻译、身份三个章节作为线索,梳理其如何在文字语言与图像语言间进行“跨语言”实验。这些图像看似没有明确而统一的主题,但却深刻贯彻着四位创作者看待世界的角度与方式,画面背后所暗含的链接与线索,再现了文字语句中的复杂意涵。创作者希望通过这种松散和跳跃的创作逻辑来唤起我们对于语言表达的审视与反思,体察语言和图像完成纵向到横向转变的全过程。

▲由纵的组织向横的组织 作品细节 赢 Winner

▲由纵的组织向横的组织 作品细节 山 The Meaning of Mountain

▲由纵的组织向横的组织 作品细节 精密系统(二)Precision System - 02

▲由纵的组织向横的组织 作品细节 倒个 Turn It Around

▲ 由纵的组织向横的组织 作品细节 《同一个世界(One World)》

在那一大纵的统治中,各个人都得温顺,都是规则,就是稳定的气象。

在此一大横的联合中,各个性都得自由,都是平等,就是大同的景运。

在人的社会属性中,这是不易察觉的底层逻辑,正如我们察觉得到我们控制着的,却难以感知我们被谁所控制着,而正是这些自上而下的恍惚呼唤着我们反思与检讨,借他人之眼重新入局,体察这种由纵向横的转化。

承载文化的媒介不只有语言和文字更有人类的通识与感知,眼睛在这时便充当了更为高效的工具。图像像是更为元祖的通用语言,我们十分乐于做这样的翻译,这并不是文字间的相互转译,而是尝试发掘背后的链接,用图像填平那些跨文化问题中晦涩难解的沟壑。

▲由纵的组织向横的组织 展览现场

“时潮共燃”板块策展人

纪玉洁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设计部主任/总监,博士,副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虚拟策展实验室设计顾问。她主要从事展览设计、当代设计策展研究及展览策划。曾独立策划“转换——六个面向”青年艺术群展(2019),参与策划“万物生息——后石油时代的材料与设计(2021)”、“生生不息——叙事的黄河(2020)”及“第十四届库里蒂巴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金砖国家联展:转换的创造——中国当代艺术专题展(2019)”等。出版专著:《变革与趋向——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的设计展策展研究》(2020)。出版译著:《创造力与幼儿美术》(2020)。

周博

博士,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设计史、艺术史以及视觉文化研究。出版专著《现代设计伦理思想史》(2014)、《中国现代文字设计图史》(2018)等3部,译著《运动中的视觉》(2016)、《为真实的世界设计》(2013,2020)等5部。曾策划“传统的激进:中国现代文字设计的诞生”(2016)、“为新中国造型”(2019)等重要艺术设计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新中国设计史研究”。获奖包括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20)、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2014)等。

关于展览

超融体——2021成都双年展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6日—2022年7月15日

开幕时间:2021年11月6日

展览地点:中国成都当代美术馆、天府美术馆

总策展人: 范迪安

学术委员会主任: 吕 澎

展览学术委员会(按姓氏笔划排序):王明贤、王春辰、王绍强、王璜生、吕品晶、刘家琨、张子康、苏新平、吴洪亮、何桂彦、宋协伟、杨 卫、范迪安、周春芽、邱志杰、冀少峰

专题策展人:

多态共生:范迪安、吕 澎、邱志杰、张子康、杨 卫、冀少峰

家园共栖:方振宁、韩 涛

智能共振:邱志杰、Jeffery Shaw

时潮共燃:纪玉洁、周 博

生态共度:王绍强、贾蕴博

意匠共鸣:何桂彦、李珂珂

民族共情:吴洪亮、薛 江

美育共线:吕 澎、王春辰

未然共思:张子康、高 高

参展艺术家名单:

第一版块 “多态共生”:

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英国)、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冰岛-丹麦)、曾梵志、大卫·若科比(David Rokeby,加拿大)、丹尼尔·布伦(Daniel Buren,法国)、范勃、菲托·萨格雷拉(Fito Segrera,哥伦比亚)、傅中望、何多苓、何工、加布里埃尔·莱斯特(Gabriel Lester,荷兰)、蒋友柏、卡斯滕·霍勒(Carsten Höller,比利时)、卡塔琳娜·格罗斯(Katharina Grosse,德国)、雷安德罗·埃利希(Leandro Erlich,阿根廷)、李帆、李枪、刘刚、孟禄丁、宋冬、苏新平、谭勋、汤杰、托尼·克拉格(Tony Cragg,英国)、王易罡、王郁洋、徐冰、徐道获(Do Ho Suh,韩国)、徐龙森、薛保瑕、杨千、易承桃、尤安·卡波特(Yoan Capote,古巴)、张大力、张海超、张路江、张小涛、张晓刚、周春芽

第二版块“家园共栖”:

陈文骥、方振宁、胡昂+TOD都市开发研究所、胡倩丨矶崎新+胡倩工作室、李虎 + 黄文菁 | OPEN、刘家琨LIU Jiakun、汤桦建筑设计、众建筑 PAO |何哲+James Shen+臧峰、朱竞翔、朱锫、诸泉茂(Shigeru Moroizumi)、MAD建筑事务所|马岩松+党群+早野洋介、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FANGmedia、凡筑设计、韩涛+郭曦+贺仔明/装置研究所、韩文强/建筑营设计工作室、胡铮/境工作室、黄泽林/空气联盟建筑事务所、空间站建筑师事务所、来建筑设计工作室|马岛、罗宇杰工作室LUOstudio、吕品晶、戚山山/STUDIO QI 建筑事务所、水平线设计、孙大勇和万书言/Penda China、土上建筑工作室、王亥、王施霂、直向建筑、周子书/地瓜设计、梓集/左龙、MUDA慕达建筑、TAOA陶磊建筑、BIG、格雷戈里·奥列霍夫(Gregory Orekhov)、NAICE建筑和设计、REgroup、瓦列里奥·奥尔贾蒂(Valerio Olgiati)、刘艺/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轨道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第三版块“智能共振”:

艾芙莉娜·多米尼奇 & 迪米特里·盖尔芬德(Evelina Domnitch & Dmitry Gelfand,俄罗斯)、白小墨、陈抱阳、哈龙·米尔扎 & 杰克·杰夫(Haroon Mirza & Jack Jelfs,英国)、何璇、黄杰远、吉姆·坎贝尔(Jim Campbell,美国)、金容动 & 申承帛(Shinseungback Kimyonghun,韩国)、科拉莉·沃格拉(Coralie Vogelaar,荷兰)、劳伦特·格拉索(Laurent Grasso,法国)、利亚姆·杨(Liam Young,澳大利亚)、莉亚·波萨格(Lea Porsager,丹麦)、林恩·赫什曼·利森(Lynn Hershman Leeson,美国)、林欣、龙星如 & 周天歌、〈罗灿〉黑镜研究所、马克·李(Marc Lee,瑞士)、迈克尔·弗雷(Michael Frei,瑞士)、MYStudio (于博柔/ 闵嘉剑) 、让·巴塔扎德 & 皮埃尔·鲍泽(June Balthazard & Pierre Pauze,法国)、邱思遥、范懿文、邵志飞(Jeffery Shaw,澳大利亚)、孙羽茜、塔玛斯·瓦利茨基(Tamás Waliczky,匈牙利)、谭彬、吴凡 & 王瀚偲、武子杨、张聪聪、章哲钧 & 蔡鸿鹏 & 俞成峰、郑达

第四版块“时潮共燃”:

4aC Design、曹斐、陈粉丸、海伦·马丁(Helen Marten,英国)、何翔宇、简策、蒋睿莹、焦洋、考斯(Kaws,美国)、金氏彻平(Teppei Kaneuji,日本)、李洋画梦、柳迪、陆亮、陆扬、马秋莎、庞凡、宋琨、孙博、田晓磊、汪晓芙、王昶、温凌、邬建安、吴哲仁、徐震、Xander Zhou、亚历克斯·达·科尔特(Alex Da Corte,美国)、邹游

第五版块“生态共度:

東信·花樹研究所(AMKK,日本)、埃利亚斯·西姆(Elias Sime,埃塞俄比亚)、戴安娜·舍勒(Diana Scherer,德国)、高扬、吉尔伯托·埃斯帕扎(Gilberto Esparza,墨西哥)、靳立鹏、卡伊奥·莱塞维茨(Caio Reisewitz,巴西)、李景湖、刘勃麟、刘佳玉、刘明鑫、龙盼、罗敏、马鸿锦、妮娜·奥科雷(Nnenna Okore,美国)、漆澜、任芷田、石至莹、时子媛、童文敏、于天一、张天怡、赵仁辉(新加坡)

第六版块“意匠共鸣”:

白明、曹晖、陈秋林、陈彧凡 & 陈彧君、邓乐、大卷伸嗣(Shinji Ohmaki,日本)、姜吉安、JUJUWANG(美国)、凯瑟琳·冯·瑞星博(Kathrin von Rechenberg,德国)、李昌龙、李洪波、梁绍基、林延(美国)、刘建华、孟柏伸、邱萨克·思力挽(Chusak Srikwan,泰国)、史金淞、宋红权、宋昕(美国)、汤志义、王雷、王云鹏、王志鸥、吴俊勇、肖瑶、蕭昱、朱乐耕、曾杨

第七版块“民族共情”:

巴玛扎西、边巴、次仁朗杰、德珍、嘎德、韩书力、黄润生、李青稞、李新建、刘商英、马琳、田黎明、王兵、吴长江、熊文韵、杨越峦、于小冬、袁武、臧跃军、张洹

第八版块“美育共线”:

阿列克谢·索科洛夫·康斯坦丁诺维奇(Alexei Sokolov Konstantinovich,俄罗斯)、阿列克谢·索科洛夫·列奥尼迪科维奇(Alexei Sokolov,俄罗斯)、阿列克谢·索科洛夫·列昂尼德(Alexei Sokolov Leonid,俄罗斯)、埃里克·帕西诺(Eric Pasino,意大利)、安娜丽莎·帕斯卡伊·塞乌(Annalisa Pascai Saiu,意大利)、坂井滋和(Shigekazu Sakai,日本)、比利·巴吉尔霍尔(Billy Bagilhole,英国)、陈曦、陈晓阳、邓强、顾跃、管怀宾、郭涛、后冈喜信(Yoshinobu Nochika,日本)、基亚拉·维塔利(Chiara Vitali,意大利)、焦兴涛、杰瑞米·加德纳(Jeremy Gardiner,英国)、金日龙、科西玛·布卡雷利(Cosima Bucarelli,瑞士)、劳拉·尤勒(Laura Yuile,英国)、李遂、李象群、利亚姆·沃克(Liam Walker,英国)、刘鹏(澳大利亚)、刘茜懿(日本)、柳青、洛伦佐·布里维奥(Lorenzo Brivio,意大利)、玛丽·格莱兹(Marie Glaize,法国)、玛丽亚·乔瓦娜·索德罗(Maria Giovanna Sodero,意大利)、梅健、米尔科·安德烈奥利(Mirko Andreoli,意大利)、尼古拉斯·弗洛赫(Nicloas Floc'h,法国)、牛大悟(Daigo Ushi,日本)、庞茂琨、裴丽、宋戈文、汪蓝、魏光庆、呂運蕙(Woonhae Yea,韩国)、吴卫鸣、西村雄辅(Nishimura Yusuke,日本)、小泽刚(Tsuyoshi Ozawa,日本)、许琦、亚历克斯·法内利(Alex Fanelli,意大利)、亚历克西斯·克伦(Alexis Chrun,法国)、杨晨、伊恩·古尔德斯通(Ian Gouldstone,英国-美国)、余春娜、袁越(法国)、扎哈鲁拉·加拉尼·塔西尼(Zajarula Garani Tassini,意大利)、展望、张钊瀛、查蕊、中村一美(Kazumi Nakamura,日本)、朱尽晖、朱田(英国)、朱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