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迷雾”看剧场,聊聊爱奇艺的“悬疑宇宙”为什么大有可为

上线两天,更新了4集的《隐秘的角落》播火了一个词:“电影代餐”。

这个新词不是剧中梗也不是饭圈产物,而是来自硬核悬疑迷和“迷影者”的心声。作为爱奇艺迷雾剧场的“第二弹”,无论在阵容、表演,还是叙事、视听上都能与大银幕悬疑佳作比肩的《隐秘的角落》,为大家解了优质内容的“渴”。

观众的认可也体现在了豆瓣评分上。播出次日,《隐秘的角落》就取得了9.2分的成绩,这也创造了2020年国产网剧豆瓣评分的新纪录。

而专供12集悬疑短剧集的“迷雾剧场”,经过《十日游戏》和《隐秘的角落》的接力破局,也渐入佳境。

在由资深剧迷和悬疑类型爱好者构成的高黏性受众群中,“迷雾剧场”口耳相传,迅速从新厂牌升级为线上文娱的新“地标”。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剧集口碑的发酵和厂牌效应的铺开,“迷雾剧场”对精品悬疑剧的整体运营、精心排播、重兵布局,以及对类型前沿探索的包容度,也吸引了业界的持续关注。

类型探索和市场认可如何并行不悖?12集短剧集如何经由剧场化运营收获规模、持久的注意力?类型剧场对相关作品的统筹创作与排播,又能打开怎样的联动想象空间?

通过对“迷雾剧场”的来路梳理与上新剧集的分析,这些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一“部”一脚印,探索悬疑类型前沿

在“迷雾剧场”开播之前,除了“悬疑”之外,“12集短剧集”应当是这个升级剧场最大的标签。在《十日游戏》和《隐秘的角落》播出之后,我们发现“迷雾剧场”还应当加个新标签——类型实验。

这两部作品,不仅兑现了12集短剧集应有的内容精致、结构严谨、叙事紧凑,还都超出众望地多“迈出了一步”。

《十日游戏》是国内首部改编自东野圭吾原著的爱情悬疑罪案剧。而放到国产悬疑剧创作中,它最大胆的创新是利用12集的短篇幅,做了先冷后热、先缓后急的叙事实验。

到了本土社会派悬疑经典改编的《隐秘的角落》,类型探索的先锋气质就更浓郁了。

首先,第一集用接近一部电影的片长,和三条并行线索开了一个非常圆满的头。悬疑剧中常常作为主导的警匪猫鼠游戏不见了,警察、罪犯和三个陷入夏日漩涡的少年,个个都因家庭的羁绊、前史的纠葛身不由己。如此交织,一出牵一发动全身的家庭悬疑戏就码定了局面。

在影像风格上,由青年导演辛爽执导的《隐秘的角落》也很风格化。

在浑浊水域和老城街道的交替中,南方小城的拥挤、杂乱、潮闷营造了独特的生活氛围。再配上朱朝阳以绿色为主调的逼仄的家,严良、普普藏身的破渔船等,在隐秘角落中被忽视的少年群体就被勾勒了出来。

细心的观众应当已经发现,《隐秘的角落》不仅片头动画非常独特,片尾曲也与美剧对标做到了一集一换,共有12首。

这种在片头、片尾所下的功夫,不仅仅是作为包装,还巧妙地参与了叙事。由于单集的结构构思精巧,《隐秘的角落》几乎每一集都做到了“开头起冲突,中间有高潮,结尾留悬念”。当一集故事落幕,片尾曲作为情绪的延伸、放大又或反差,悬疑的钩子愈埋愈深,让人念念不忘。

在“迷雾剧场”12集短剧集模式的限定下,主创们从马拉松进入中长跑状态,表达欲变得更旺盛了。他们不仅将创作的功夫放到了叙事实验、影像雕琢上,还在每一处可以表意的角落,都花了心力、用了巧思。网剧精品化的纯度也随之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对“迷雾剧场”的类型探索之作,市场保持了较高接受度。

由于爱奇艺传统悠久的悬疑剧垂类用户运营,“迷雾剧场”汇聚了大量活跃的核心悬疑迷,他们进行的作品解读、口碑引导和人际推荐,对于一部好剧来说是难得的传播助力。

悬疑赛道三级跳,类型宇宙初长成

《隐秘的角落》中为什么也有一个严良?他是不是《无证之罪》里那个痞帅警察的小时候?

“迷雾剧场”两部剧集播下来,已经有不少剧迷注意到,这些故事似乎与爱奇艺此前的一些经典悬疑自制剧,有某种对应关系。剧集还没播完,新剧与旧作之间究竟如何对应还法没作答,但爱奇艺对“悬疑宇宙”的架构已成雏形。

当然,爱奇艺之所以能够成就“悬疑宇宙”并非一日之工,而是得益于它在互联网类型化剧场与原创悬疑剧两个“条线”上的深耕。

自2018年相继推出“爱青春”和“奇悬疑”两大剧场以来,爱奇艺凭借类型化的内容和多种互动玩法,率先在国内构建了圈层式、类型化观剧社区。

具体到“奇悬疑”剧场,爱奇艺在此前悬疑网剧精品化时期的“悬疑+”“美剧模式”等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加强与优质制作公司的密切合作,推出了《悍城》《无主之城》《原生之罪》《唐人街探案》等悬疑佳作,也积累了体量更大、黏性更强的受众。

今年全新升级的“迷雾剧场”,是爱奇艺基于自身原创力积累、互联网类型化剧场运营、短剧集创作新趋势的三重考量下,进行的新尝试。

首先,超过5年的精品悬疑剧自制经验,爱奇艺积累了丰富的原创资本。

这不仅包括一系列口耳相传的悬疑网剧经典,还有对类型市场趋势、观众口味偏好的掌握,以及与一线制作公司的密切合作机会。

在这样的原创力支撑下,统筹规划一系列的精品短剧集创作才成为可能。如今,市场对“迷雾剧场”的良好反响,也印证了爱奇艺这种原创自信的合理性。

其次,市场对12集短剧集的渴望也呼唤新的运营模式。

众所周知,12集短篇剧既能提高单集成本又可防注水,是提高剧集品质的捷径。但由于篇幅过短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在招商、营销上存在不小难度,这才导致了近几年短篇剧集一直呼唤,却一直零星的现象。

以“迷雾剧场”为代表的互联网类型化剧场运营升级,则为12集精品短剧集的模式,做了有效运营加持。

进一步说,集体官宣的传播穿透力,商务合作的品牌性,连贯排播的注意力延续,乃至星钻会员对用户观看体验的升级,“迷雾剧场”这些类型化剧场运营的创新举措,增强了与悬疑类型用户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也为国内悬疑类型化剧场运营和短剧集创作提供了有力探索。

通过对类型深耕和深度运营整合,规模初现的“悬疑宇宙”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如果创作能实现更深层面的整合规划,爱奇艺的悬疑剧就有可能会依据风格,勾连成数个连贯的、生长性的故事世界,到时候会有多少新IP可以生发?

如果能进一步拓展用户的深度运营,“迷雾剧场”也可能从一个作品集散地,升级为悬疑剧迷的网络文娱生活社区,到时候有多少跨媒介的内容消费、社交与再创作,会与看剧同时进行?

类型剧场再出发,“悬疑宇宙”初长成。模式变革的潜力是无限的,接下来我们继续追剧、持续观察。

【文/铁皮小鼓】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