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构:三季度AMOLED市场持续下滑,国内厂商手机面板份额首超三成
2.打破三星垄断,LG显示为iPhone 14 Pro供应OLED面板
3.9.8亿元!DNP投建大尺寸OLED金属掩膜版产线
4.信利国际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6.54亿港元 同比下降28.59%
1、机构:三季度AMOLED市场持续下滑,国内厂商手机面板份额首超三成
集微网消息,据CINNO Research近期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市场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1.4亿片,同比下滑4.8%,环比增长9.1%,尽管在旺季效应的带动下,AMOLED智能手机面板需求环比回暖,但同比仍延续下滑趋势,今年前三季度全球市场AMOLED智能手机出货量均呈现负增长。
分地区来看,韩国地区份额占比69.6%,国内厂商出货份额占比30.4%,首次超越三成。CINNO Research指出,尽管刚性 AMOLED 面板主力厂商三星显示(SDC)在加大力度向国产主流安卓品牌推广出货,但由于国内柔性 AMOLED 面板厂商价格激进,因此其推进阻力较大。
同时,CINNO Research 发布 11 月手机面板行情报告称,预计第四季度智能手机面板价格仍无回稳迹象,且价格降幅将扩大。
报告指出,受疫情和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影响,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需求依旧疲软,叠加智能手机产品进入发展成熟期,市场成长趋缓,消费者换机动能不足,手机面板市场供过于求状态严重。
2、打破三星垄断,LG显示为iPhone 14 Pro供应OLED面板
集微网消息,自iPhone 14系列发售以来,屏幕面板供应商的格局也发生了变化。据ETNews报道,目前苹果已经允许LG显示开始为iPhone 14 Pro系列机型供应显示屏,与现有的供应商三星显示一起供应。
其实此前在iPhone 14系列发布前,LG显示本应成为Pro机型供应链的一部分,但初期还存在生产延迟的问题,之后经过技术的完善,最终获得苹果的批准。
据报道,这是LG显示首次向苹果量产供应智能手机用LTPO OLED屏。LTPO OLED首次应用于去年发布的iPhone 13,该显示屏是一种可以大大降低移动设备的耗电量技术,简单来说就是更加省电,技术难度也较高。
随着LG显示的进入,三星显示的供应量占比也会随之减少,iPhone 14系列入门机型是由京东方供应OLED面板。
报道还指出,LG显示不仅为iPhone 14 Pro机型供货,还在为未来的iPhone开发折叠屏幕,为AR头显开发microOLED显示屏。
3、9.8亿元!DNP投建大尺寸OLED金属掩膜版产线
集微网消息 近日,据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DNP)官网发布消息称,该公司计划投资200亿日元(约人民币9.8亿元),在位于日本福冈县北九州市的黑崎工厂新设产线,用于生产OLED显示屏方向的大型金属掩膜版(FMM)。
据悉,DNP此次新建产线生产的金属掩膜主要用于第8代玻璃基板,新产线计划在2024年上半年开始稼动。
据预测,未来OLED显示屏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方向的需求量将继续增长,而第8代玻璃基板是大幅度提高OELD显示屏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DNP把此次新设的产线定位为金属掩膜版主力工厂—三原工厂(日本广岛县)的后援工厂,以完善公司的BCP(Business Continuity Plan,业务持续计划)。黑崎工厂新产线建成后,DNP金属掩膜版的产能将提高至当前的2倍以上。DNP计划将金属掩膜版在智能手机应用方向的高市占率优势,横向拓展至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方向,以进一步扩大业务量。
行业周知,金属掩膜版是用于 OLED 沉积工艺的掩模。在全球金属掩膜版市场中,DNP处于垄断地位,就连三星显示生产所需的金属掩膜版,也是DNP独家供应 。
根据IHS Markit的数据,预计FMM市场将从2017年的2.34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12亿美元。
但是从现阶段的FMM形成的产业链来看,上游材料INVAR(10~20μm厚)只有日立金属可以生产,而中游主要是日韩和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并没有能够量产FMM的公司,但是中国大陆却是需求量最大的市场。
在2018年以前,由于日立跟DNP(大日本印刷)是捆绑合作,而DNP(大日本印刷)与三星是签署了垄断性合约(提供10~20μm厚的FMM)。到了2018年三星跟DNP(大日本印刷)垄断合约到期,这也才有了DNP(大日本印刷)已经与BOE(京东方)达成协议, DNP(大日本印刷)会逐步向BOE(京东方) 提供WQHD 级手机用的FMM(约30μm厚)。
目前,DNP与TOPPAN(日本凸版印刷)有限的产能无法满足众多面板制造商的需求,庞大的市场促使上游材料企业积极参与。虽然国内多家公司参与投资,但目前仍面临着量产难题。
4、信利国际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6.54亿港元 同比下降28.59%
集微网消息 近日,信利国际发布三季报称,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1.47亿港元,同比下降9.20%,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54亿港元,同比下降28.59%。
据了解,信利国际为中国最大智能手机组件部件制造商及全球顶级自动化显示屏供应商之一。主要业务为制造及销售液晶体显示器产品(包括触控屏产品)及电子消费产品,包括微型相机模组、指纹识别模组、个人保健产品及电子设备。
同时,信利国际发布公告,集团于2022年10月的未经审核综合营业净额约为14.10亿港元,较2021年10月的未经审核综合营业净额约18.72亿港元减少约24.7%。
集团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十个月的未经审核累计综合营业净额约为165.57亿港元,较截至2021年10月31日止十个月的累计综合营业净额约185.53亿港元减少约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