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人本特利

作者:黎荔

大雪时节,初雪降临,抬头忽见天际皑皑飘飞柔情万缕新雪花。

风吹亮飞舞的雪花,那摇坠的身姿,时而疏朗,时而繁密,落啊落啊,轻轻的飘落在脸颊,似是久违的温柔。伸出双手,想把雪花捧在手心里,定睛细看一下,这因寒冷而生的冬之花,可转瞬之间,这花就变得无影无踪,只留下手心一点冰冷的消融。

看过杰奎琳·马丁创作的绘本《雪花人》,这是一本浓缩着真实人物威尔森•班特利一生辛勤工作的图画传记绘本。这本充满了温情与美丽的书,于1999年获得了美国凯迪克金奖,后来被翻译成多国文字。

1865年,威尔逊·本特利(Wilson Bently)出生在美国佛蒙特州杰瑞科镇的一个农场上,那个地方位于仙圊和曼斯菲山之间,即“雪带”的正中心,每年降雪量约有一百二十英寸。从小,本特利就特别痴迷于雪花,爱雪胜过爱世界上任何其他东西。杰瑞科镇每年冬天都会下很厚的雪,每到这时,本特利就会开心的用手接住天上飘来的雪花,然后细心的观察雪花的形状。然后回家,画下来。他觉得雪花像满天飞舞的蝴蝶,又像苹果树上盛开的花朵。在那些大雪纷飞的夜晚,他甚至无法入睡,坐在被窝里,静静地注视着窗外的满天雪舞。当其他小孩玩堆城堡、扔雪球时,本特利却在收集雪花。每个飘雪的日子,他都在研究雪的结晶。

15岁时,本特利开始用一台显微镜在农舍里观察雪花。1885年,本特利用一架连接了显微镜的相机拍到了第一张雪花的显微镜照片。此后的数十年中,这位“雪花摄影师”拍下了5000多幅雪花照片,其中每一片雪花都不尽相同。“我不能错过任何一场雪,”他对朋友说,“我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奇妙的发现。”最后,在一个圣诞节的前夜,在一场暴风雪中,为了拍更多的雪花照片,本特利走了六英里路回家。结果,他得了肺炎,两个星期后去世了。这位杰瑞科镇的世界级雪花专家,追逐自己一生的梦想,踏雪而去。

在本特利的时代,给雪花拍照是个细致活儿,但并不十分困难。最主要的难点在于,这项工作必须在零下的温度中完成,并且需要身体长时间暴露在严寒中。五十年来,威尔逊·本特利,一个平凡的农夫,出没风雪,不断提高自己的显微摄影技术,只为拍下大自然复杂而精致的点点滴滴,帮助许许多多人看到他们自己无法看到的美丽事物。他为世界揭示了雪花的神秘和华丽——永恒的六角形和不计其数的美丽图案。谁说满天飞舞的晶莹剔透的雪花都是一个形状,这些小冰晶千千万万,却各有各的不同,每一枚雪花在降落的过程中都会雕琢出自己独特的形状,每一枚雪花在各自的旅程中都保有一段独特的物理史。“雪花是美的奇迹,人们无法看到并仰慕这种美,是无比遗憾的事。每一朵雪花都是绝作,并无备份;一朵晶莹的雪花消融,一份独特的设计就将再不为人们所见。”这是威尔逊·本特利辞世前留下的话。

想到在这个世界上,曾有一个人在暴风雪中,带着相机踽踽独行,捕捉从空中降临大地的一朵朵雪花,然后赶在融化前,把它们送到载玻片上拍照。从研究无限小开始起步,到融入大自然的浩瀚壮丽,他神魂颠倒,不可自拔,直到临死的那一天,都还葆有未曾稍减的热情。每一场雪都高兴到极点,雪花有多少,他追寻的热情就有多少。“大自然或许已经在它最有艺术灵感的那一刻,修饰出一枚最美、最对称的雪花,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人找到他,以后也不会有”。本特利认为人不可能找到那枚终极的雪花,但就算如此,他还是不会停下他的热烈追求。最后,他倒在了通往永恒的最美雪花的路上。

初雪飘落,初雪消融,世间万物大都是这样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然而,却有一些人通过不可思议的巨大努力,保存那些消逝的美,短暂的奇迹,最终留下了痕迹,历史也凭此而看见、感受并捕捉到这微小的灿烂。

今年冬天还会再下雪吧?期待些完全对称的六角小精灵在自由的空气与狂放的风中悠闲地降生,我们都在等待,包括各种不冬眠的动物、不南迁的鸟类,还有轻轻摇晃着枝桠的树们,我们都在等待那瞬息,当雪花又一次在空中绽开。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