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那些在疫情期间 |
| 还坚守在城市里的 |
| 充满无限遐想与设计感的 |
| 实体书店 |
Hi,年过完了,这个年可曾读到了什么新书?可曾引发了什么新的人生思考?
犹记得小时候得到第一本书的时候,那个墨香的味道,不管过了多久依旧停留在记忆的最深处,久久难以忘怀。
你,还记得那个书香的味道吗?
记忆中那些曾带给你欢笑、悲伤与联想的书籍,还在你身边吗?
还记得过去逛的书店的样子吗?
今天,就带你去逛一逛那些早已不是记忆中陈旧书店的新模样,而是让人在空间感和设计感中引发无限遐想的新书店。
看见他们后,可有想读书的欲望了吗?
1
空间感十足的魔幻风格
中国的“霍格沃兹书”书店——北京钟书阁书店
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北大街110号老佛爷百货B1层
位于中关村的钟书阁被许多网友评为北京“最美书店”,书店的魔幻风格让人仿佛进入了霍格沃茨的图书馆。
开放式装修格局增加空间的连贯性,巧用隔断,在隔与不隔之间进行合理的取舍;另一方面还可以将室外的景色引入室内,相映成趣,或是利用镜面、灯光等扩大书店的空间感,这样可以起到模糊界线,从而扩展空间。利用灯光照明设计与店面的色彩搭配选择,增加视觉印象,给予人无限想象的空间。
不但如此,这里还加入了很多京味儿的元素,比如京剧的脸谱等。
但因为元素过多,使得让慕名前来的客人们只注重拍照打卡,而没有时间静心下来踏实读书,店主说:这里早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味道,成为一个大家热切交流的地方,再也没有人读书了。
当然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这里书籍还算较为齐全,几乎都是当下的热门书籍或一些畅销书。虽然分类的比较清晰,但英文类原版书籍缺失,让北京的这家“霍格沃兹”失去了一些原本该有的味道。
2
旧貌换新颜
二手书的天堂——多抓鱼二手店
北京市朝阳区通惠河北路10号
自古读书人之间就有这种说法:“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
随着知识产权的日益加深,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更远胜于从前,于是就有了二手书的市场。毕竟新书太贵,但是好书难得。
而这家“多爪鱼”书店,就是二手书的天堂,每天都吸引了大批书迷前来打卡买书。
多抓鱼最适合来淘书,这里的书籍种类很多很杂,耐心淘一定会找到你喜欢的,北北之前用了6块多钱淘了一本渡边淳一,简直如获至宝。
书店共分为三层,BI、一层为书店,二层为咖啡店,一层基本是小说、散文、纪实之类的书籍,B1层多为历史、文学、心理、经济等方面的书,还有很多黑胶唱片,大都是80一张,可以说是相当实惠了。
多抓鱼的书基本是1-5折起,每本书都可以自主扫码看价格,几十块钱可以淘好几本书,真心推荐爱书人士来这里,可以省不少钱。
与时俱进的多抓鱼开设线上销售模式,价格和实体店价格统一。不愿意跑线下的朋友,可以在线上直接下单。
3
利用喀斯特地貌延伸的设计感
未来感的趣味书店——贵州钟书阁书店
观山湖区长岭北路与林城东路交叉口云上方舟4楼
如果说书是书店的灵魂,那么精致的设计就是为衬托灵魂存在的肉体了。
这个利用喀斯特地貌特征而存在的书店就是如此。它沿袭了钟书阁一贯的镜子设计,用“最美”这个噱头,用创新的、美好的、有文化底蕴的装饰设计作为“诱饵”,吸引大众走进书店,遨游知识的海洋,也让更多人关注到阅读,为当地带来更浓厚的文化氛围。
进入这里,书店不再是平常排列有序的木质书架,而是迂回有致的曲线书架,天花板和地面的镜面设计、 柔和的灯光、错落有致的布局、墙面上的语录等等,让人仿佛置身于书山书海之中。
书店别出心裁的在设计融入了当地独有的喀斯特地貌元素,以山水、溶洞、少数民族图腾构成当地钟书阁的特色。比如:走入书店的瞬间便仿佛进入了神秘幽邃的溶洞,天花板上倒垂而下的书本陈列,犹如溶洞中的“钟乳石”,在黑色地面玻璃的映衬之下,形象地再现了喀斯特地貌的风采。
摆书台被打造成航船的造型,玻璃折射着吊灯的光芒,仿佛缓缓流动的河流,带领着读者在知识的宝库中逡巡前行。穿越“溶洞”后则是独特的十六宫格“书房”,创意来源于河图洛书的古老智慧,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在这里则演绎成了十六间互相联通又各自独立的书房。
其中另一个经典区域是精心设置的独具当地风情的童书馆。这里既有五彩斑斓、童趣梦幻的色彩,又融入了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图案,让每一个流连其中的孩子也能感受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的含义。
4
百年教堂与模范书局
模范书局诗空间书店
北京市西城区佟麟阁路85号
圣经哥林多前书13:4-8中说:“一切可朽之物皆会消逝,而永恒常在,教堂正是朝向永恒的建筑。”
百年教堂到今天依然完好本身就是建筑史上的奇迹,高耸的穹顶、复古的吊顶,五彩玻璃窗,尽头的弧形书墙,仿佛回到了上世纪,这种哥特式的建筑如今在全中国存在的也不多了,大多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
诗空间在1907年修建的中华圣公会教堂基础上改建,散发着中西合璧的氛围,挑高的设计给予人的感觉并不会因为书多而感到有压力,反而因为这里原先是教堂的,让进来读书、打卡、拍照留念的人给予心灵上的放松,仿佛与这些有年头的书或是建筑有了心灵上的共鸣。
书店里的图书种类并不是很多,由于老板是个文艺青年,因此店里关于艺术、历史、美学、诗歌有关的书很多,多数都是塑封,可供阅读的也不是很多,店里还有很多店主私藏的珍品书籍,泛黄的老书保留了历史的痕迹。
虽然书籍不是很多,但大多数人之所以来这里,都是冲着在教堂里面不看圣经这个噱头来的。本来嘛,在教堂里就应该研读圣经,学习如何与神对话。而这里则是可以阅读一切与圣经和教会无关的书籍,怎能不吸引一大批的文艺青年来此打卡。
5
结语
北宋赵恒曾写诗云: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北宋的汪洙也曾写诗说: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当代也有说:人类如果没有了书,就没有了与神沟通的桥梁,就会失去了灵魂。
我想这便是城市中应该有实体书店存在的意义,书是给予精神粮食的地方,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书是一切文化能够保留下来最有利的证据。
尽管如今旧书店被改成了设计感十足的设计馆,还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在他们心中书店即使是旧时那样的,也比现在这样要好,因为书店就是看书吸收知识的地方,而不是哗众取宠的地方。就像那些隐藏在伦敦旧街道里的百年图书店那样,即使是那样破旧,也依然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批批慕名前来淘书的人们。
还有那些活跃在欧美等西方国家的跳蚤市场,依旧沿袭着传统,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来此“淘金”的人们。
这或许是值得我们学习并且倡导的一种方式。但不管怎么说都希望这些实体书能一直存在下去,毕竟还有很多人拥有一颗无比火热的心,需要着它们。存在即合理,不是吗?你呢?你觉得是过去的书店好还是当今这些有设计感的新书店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