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龙猫》之后,宫崎骏的又一经典之作《千与千寻》终于在18年后登陆中国院线。今天凌晨,《千与千寻》开始在国内上映。
尽管距离其在日本第一次公映已过去18年,但中国影迷对于《千与千寻》的热情似乎并没有衰减。有影迷把它称为宫崎骏的最佳之作,豆瓣评分9.3,有17万人标记了“看过”。无论是从商业还是艺术的角度出发,《千与千寻》无疑都是一部成功的动画电影。
在6月15日到18日点映期间,《千与千寻》的上座率高达97%。根据猫眼票房数据显示,截至上映前两小时,电影预售总票房已经达到了2300万。截止9点42分,猫眼数据显示,《千与千寻》上映首日的票房为1823.9万,比起同样为动画电影,且是首次公映的《玩具总动员4》高出近三倍。
这部电影2001年第一次上映时,以308亿日元的高票房成绩收官,时至今日,还依旧蝉联日本电影票房榜首。第52届柏林电影节上,《千与千寻》摘得金熊奖,成为电影史上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奖的动画作品,后又被授予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
中国动画领域从业者“肖叔”认为,《千与千寻》是独一无二的。这种独特性在于它的作者宫崎骏——日本动画创作的灵魂人物。1997年,吉卜力推出了对于宫崎骏有重要意义的动画电影《幽灵公主》,宫崎骏在这部作品里铆足了劲,说完了自己想说的话。
所以在4年后推出《千与千寻》时,宫崎骏一改往日的“战斗”风格,用更圆融的方式,自然平和地讲述了一个关于少女成长的故事,也因此击中了更多人,这部电影也成了吉卜力最卖座的电影。宫崎骏本身是独一无二的,这决定了《千与千寻》也同样独一无二。
为什么《千与千寻》
是日本最卖座的电影?
对于动画电影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千与千寻》的出现具有震撼意义。为什么这部电影能够如此打动观众?肖叔阐述了他的理解。
《千与千寻》是一部集大成的作品。它的技术层面无可挑剔,更重要的是,在这部作品中,创作者讲故事的风格和所传达的观念都发生了变化。
作为创作者,每个人都期望通过作品与观众和世界对话。在《千与千寻》之前,宫崎骏的多数作品都是偏“动作”的,他的表达欲十分明显,透过每部作品,影迷能够深刻理解到宫崎骏对于世界的某些看法。
比如他是一个自然主义者,他所崇尚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他透过作品传达的价值观有些教育式口吻,希望观众能够通过电影去接受他的价值观。但这种现象在《千与千寻》之后发生了改观。”
肖叔认为,《千与千寻》是在《幽灵公主》已经完成了宫崎骏所有想说的使命后诞生的。所以宫崎骏在创作《千与千寻》时,整个人的状态开始变得松弛。“他开始放低姿态与世界对话,不再皱着眉头和你讲些深刻的道理,而是用一种更为平和的方式叙述故事。”
图 / 《幽灵公主》海报
当人不再执念于某种事物时,作品主题也开始发生变化,变得“更接地气”。《千与千寻》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讲一个初入社会的小女孩如何成长,如何去适应现代社会。在这种情况下,作者传达出的思想与每个独立个体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同时,和以往的作品相比,《千与千寻》的画面、讲故事的节奏以及音乐等一系列因素都发生了变化。
宫崎骏以往的作品有些被西化的元素,而这部作品则加入了更多东方符号,这样东方式的玄幻故事,在当时的视听环境下十分少见。
而就动画技术本身来说,《千与千寻》最难得的是涉及到一些很难表现的细节。电影有一处十分明显的细节呈现:千寻帮锅炉爷爷干完活,小煤球把她的鞋子运了过来,千寻在穿鞋的时候有一个用脚在地面磕了两下的动作。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小孩都会这样。但一般动画创业者不会关注到这么细致的细节,这也是宫崎骏的魅力所在。
图 / 《千与千寻》剧照
对于电影主角,一般来说,都会选择比较有个性或者比较讨喜的,这样的人物特质在表演中更容易被放大。这部电影的主角千寻长相普通、性格莽撞,也不太善于表现自己,她在整个片子里都没有出现非常大的表情动作或者夸张有趣的台词。
这种表演方式对于做动画来说其实非常难,为了让观众留下印象、让故事更丰富立体,需要在细腻的情感铺垫和情节的起承转合上做到足够好,需要靠其他创作者很难想到的细节,支撑起这部作品所传达的关于成长的强大能量。
肖叔认为,当下的所有动画电影创作者,其实并不缺华丽的想象,难点就在于如何去把想象落实到非常具体且细微的电影情节当中。
善变老头宫崎骏的与众不同
说到底,《千与千寻》的成功还在于它背后的创作者宫崎骏。
宫崎骏今年已经78岁了,他自己本身具有的强大气场成为他不同时期作品成功的关键。和很多动画大片相比,他的作品均属于独立电影,完完全全在展现宫崎骏的独立个性。
1963年,27岁的高畑勋和22岁的宫崎骏初次相遇。1984年,宫崎骏执导的动画《风之谷》上映后,原先《风之谷》的动画制作团队Topcraft却解散了,宫崎骏和高田勋找到友人铃木敏夫,在德间书店的支持下,成立了吉卜力工作室。
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团队,宫崎骏和高畑勋负责创作,铃木敏夫担任发行销售,作曲家久石让被称为宫崎骏的御用作曲家。
宫崎骏在创作每一部作品时,都抱着最后一部的心态。在创作《天空之城》时,宫崎骏就曾说过,“成功的话就做下一部,失败就到此为止。”而《天空之城》是吉卜力工作室的第一部作品。
1992年宫崎骏制作了号称自己最想拍摄的《红猪》,大获成功之后,他又说道,“我想做的事情已经完成,我的动画已经完结。”
宫崎骏 图 / 视觉中国
这样的心态也和吉卜力的财务状况有关。从成立之初,吉卜力一直面临高昂的创作成本,经营状况一直不佳。宫崎骏被很多创作者称为真正的大师,也是因为他除了追求作品质量外,从来不把商业化放在心上。
据影迷描述,宫崎骏是个自我意识非常强的创作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他对创作过程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
在制作《千与千寻》时,宫崎骏曾告诉员工:“这是一部二维动画电影,这也是我们的厉害之处。”他认为相较于数字技术,手绘动画能够给创作者更多的自由。宫崎骏目前面世的作品,几乎都是手绘完成。正因为如此,宫崎骏几乎成为高质量和高水准的代名词,但这也给商业化带来挑战。
1986年《天空之城》公映,票房惨淡,宫崎骏首次暗示自己引退之意。1988年《龙猫》上映时,仅获得80万人次观看,累计票房不足12亿日元。
图 / 《天空之城》海报
2013年,《起风了》拍完之后,宫崎骏宣布引退。2014年,《回忆中的玛妮》上映,铃木敏夫称吉卜力将终止动画制作,未来只进行版权管理工作。铃木敏夫解释,吉卜力财务问题一直十分紧张,很早就在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宣布退出。吉卜力出身的动画导演村田和也表示,吉卜力的方针是高成本、高品质,也就是说要耗费很多钱和时间才能创作出足够高质量的作品。
事实上,铃木敏夫在成立吉卜力工作室时的目的也是“纯粹建立一个高畑勋、宫崎骏两人专用的创作平台”,运作方式为“要制作作品的时候便集合制作团队,作品完成后随即解散”,在制作动画时也是抱着“若这次作品不卖座而亏损就直接解散”的想法。
这样的初心直接决定了宫崎骏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商人,也没打算经营好一家公司。再加上,他总觉得自己在上一部作品里已经表达完自己所有想表达的东西,随时都可能离开动画行业。他所做的一切都只为作品服务,也因此他的很多作品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后来大家也已经习惯了这个老头的“善变”,粉丝们相信,无论如何,那个追求完美的宫崎骏都会回来。
宫崎骏的最新动态是他正在制作一部新的作品《毛毛虫菠萝》,这是宫崎骏首次挑战CG(计算机动画)技术,这部作品也被认为是宫崎骏的最后一部作品。但粉丝表示,即便没有新的作品产出,宫崎骏的经典依旧会被记住。时代一直在变,但总有一些东西值得被留下。
*题图来源于电影《千与千寻》宣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