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称大量集装箱空箱堆积在港口,进而引发对中国外贸状况的担忧。那么真实的情况究竟如何?
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3月20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空箱的问题,我们也在关注。这里面有前一个时期新集装箱投放量过大、国内堆存成本较低、国外疫情缓解后空箱短期大量回流的原因,也有季节性规律作用。大量空箱在我国港口蓄势待发,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国际市场依然看好我们下一阶段的出口能力。从海关最新数据看,2月下旬以来,出口用箱量在持续增长。
海关总署署长:前两个月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
据红星新闻,俞建华介绍,海关在密切监测3月以来的外贸发展形势,整体看法是,开局平稳,趋势向好。从规模上看,前两个月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增长0.9%,比预期要好。进出口总值超过6万亿元,这在历史上是第二次。疫情前的同期最高的时候不到5万亿。从构成上看,疫情期间我国率先复工复产,防疫物资和“宅经济”产品出口大幅增长,抬高了外贸基数。
据测算,如果剔除“一次性因素”,今年前两个月进出口增长超过10%。从趋势上看,按周监测,2月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明显回稳,2月最后一周比前一周环比增长超过15%。从周边国家情况看,与周边已经公布数据的经济体相比,我国的外贸表现是好的。
根据海关总署3月18日更新的数据,以美元计,中国2月进出口额超过4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中国2月进口达1970亿美元,同比增长4.2%,均终止了连续4个月同比增速下跌的势头。虽然2月出口同比下滑1.3%,至2140亿美元,增速仍然处于负值,但较过去3个月的降幅已有明显收窄,其中1月的降幅为10.5%。
同时,俞建华补充提到,外贸确实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外需减弱最受大家关注。全球通胀高企,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对全球贸易构成了持续冲击。世贸组织近期预测,今年一季度全球货物贸易疲软,预计全年仅增长1%。除此之外,一些国家强推“脱钩断链”,地缘政治风险,最近西方一些国家金融市场的波动等对全球贸易环境产生冲击,也是我国外贸促稳提质的外部挑战。
据介绍,前两个月,在经营主体方面有更多企业进入外贸领域,海关新备案外贸经营主体4.6万家,说明大家的信心在积聚、恢复。在订单方面,根据跟踪监测,新增出口订单金额增长企业比重连续提升。在新动能方面,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合计出口增长六成,而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5.8%。在贸易多元化方面,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超过10%,对RCEP其他成员合计进出口增长超过3%。
央视记者实地探访宁波北仑港
据央视新闻记者近日探访,在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长达3.74公里的码头岸线几乎停满了集装箱货船,港口桥吊忙着装卸货物。
港口运营数据显示,3月以来,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日均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16万标准箱,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4.5%。这一点,从码头桥吊的运行状况上也得到了印证。
记者在港口转了一圈,发现确实有不少集装箱空箱堆积。码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四层以上的集装箱叠在一起的,基本就都是空箱。从港口负责人那里,记者了解到,目前,港口里存放的空箱数大约是14万标准箱。
港口负责人介绍,目前,港口里存放的空箱数是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值。这些空箱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
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营运操作部副经理 吴光继:一方面原因是外贸的空箱回流,第二个是新增加的造的集装箱在整个生产周期包括使用周期过后,导致大批量的回流。
记者从公开数据了解到,2021年,在集装箱海运市场高涨的行情下,全球生产了超过700万标准箱的集装箱,是常规年份的近三倍。如今,港口拥堵、“一箱难求”的时期已经过去,集装箱供应和需求的“一增一减”,造成了现阶段空箱较多。
此外,国际海运公司也主动将空集装箱调度到中国的港口,以随时响应出口规模的增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专家表示,港口空箱数量、集装箱运费等等虽然是观测外贸发展趋势的一些指标,但并不是全部指标。所以对于这些指标的变化,要辩证地看待。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 顾学明:港口空集装箱堆积主要是由2021年以来“缺箱”“缺柜”导致的集装箱总量供应过剩。是外贸企业看好中国外贸复苏前景、主动调配的结果。而集装箱运价在疫情后曾屡创新高,现在随着海运市场正常化而开始下跌,这也是运价恢复正常的必然结果。所以,这些指标(变化)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外贸规模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