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风青杨
2月27日,浙江杭州,据媒体报道,46岁的江贤俊曾是杭州某大学副教授,教了25年英语,2017年却转行做起了快递行业。他称自己上课时,绝大多数学生都在睡觉玩手机。做快递虽忙碌,但却得到了大家的尊重。(来源杭州日报)
从大学英语老师到菜鸟驿站站长,这个身份的跨度不免让周遭人有些不理解。明知道大学副教授的头衔比快递驿站小老板显得更体面,英语老师收入尚可,还有寒暑假,他又为什么执意要选择这份苦累的工作呢?
微博上曾经有个非常火的段子,曾引发了无数年轻人的热议。“如今,熟练砖瓦工一个月10000,木工一个月8000,按摩师一个月7000,保姆一个月6000,一般技术蓝领4000起。而大学毕业生出来2500,名校毕业干五年4000,博士找不到工作,海归有工作经验要求月薪5000被拒,邮电高校毕业进运营商摆摊且五年不涨工资…的确,知识改变命运啊!”
近几年,从北大学子卖肉到南京大学学生上街擦鞋,到硕士农民工到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跳楼,再到那句“奋斗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引起的万千共鸣……公众热议的都是知识改变不了命运的例子。
这让我想起《中国青年报》曾经有篇报道,说的是9年前,陕西农民韩培印的儿子考上大学,这个儿子简直成了他最大的骄傲。为了凑学费生活费,他卖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又到西安打工。当儿子大学毕业之后,老韩却发现,他的工资尚不如中学毕业出外打工的姐姐,甚至还比不上当农民工的自己。儿子进城读大学后给农民老韩带来的,只有难以偿还的债务和村里人嘲笑的目光。这让老韩彻底改变了以往“我儿子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的骄傲,取而代之的是“我看读书是没用”的悲观失望。
如今的扩招使得大学教育从精英化转为大众化,大学文凭贬值。每次毕业招聘会人山人海,大学生就业率一年不如一年,甚至有些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待遇还不如农民工。一个农民的孩子也许上了大学,找工作时却需要靠关系。大学毕业即失业,将你的档案和户口转回原籍,原来是农民现在依然是农民!甚至比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农民子弟还要可怜,他不仅付出了四年的机会成本,打道回府后,村里人肯定还会指指点点、嗤之以鼻——瞧,我们的大学生又回来了!
曾有一位研究生网友就此发表过一个帖子:“随着后来大学生就业愈加困难,村民对大学生的印象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我们由原来别人羡慕的对象变成了别人敬而远之甚至是鄙夷的对象!其实村民的变化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四年大学我们花了家里那么多的钱,把原来还算可以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更要命的是,毕业后还没有好工作,甚至毕业就失业,在他们看来还不如高中毕业后就出去打工……”
2004年,麦子一篇文章《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引起了多少共鸣,一个农家子弟经过18年的奋斗,才取得和城市同龄人平起平坐的权利。如今,不少农村地区的家庭不再以有大学生为荣耀,好些家庭都陷入“不读书永远穷、一读书马上穷”的悖论中。而“知识改变命运”曾经振奋无数寒门学子的口号如今似乎已成为一种奢望。与此同时,社会中曾流行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也正悄然演变成“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在这样的背景下,“干吗上大学?”既是一个真实的问题,也是一个让无数家长和学子百般纠结的话题。
许多家庭长期举债,供养孩子上高中、上大学,最后换来的却是“透心凉”,多年投资血本无归。让学生和家长感觉“教育本来是改变命运的最好通道,可现在却似乎成了返贫的催化剂。”近年来,以大学扩招为主要标志的教育产业化所催生的高学费和低就业,像两只无形的大手,夹击着原已出路狭窄的农民。他们不仅要背负沉重的学费,更“可怕”的是,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原先想象中“只要孩子们大学毕业日子就能好起来”的愿望也瞬间破灭。
那些经历了十二年“寒窗”苦读的一批莘莘学子揣梦想走进大学殿堂,但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也明白,梦想与现实的天堑不是用十多年的苦读就能勾连的,人脉和社会地位往往是通往“成功之路”的桥梁。当下真正能够改变人们命运的选拔机制,都分散在社会各个领域,处于一种不完全透明的状态。这直接导致了更多人认同“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用现实的语境来看,“知识改变命运”就好比古代的“仁义道德”,是一个禁锢平民百姓或无权无势人头上的一个思想枷锁,当你沿着这条设定的道路一直前行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改变的不是自己的命运,更多的是权贵者的命运,你依然脱不了成为工具的命运。还是英国人培根讲的好“知识就是力量”,这个论点无法推翻。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学到了真正的知识,就能够获得力量。当力量积聚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发生质变,就可以改变原有一切。只是我们要不断追问:真正的知识在哪里……
作者:风青杨 :知名评论人。一个有趣的人,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嫉恶如仇,从善如流! 微博@风青杨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