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土壤改良专家、Agri-star松土促根剂发明人张传忠研究员

访 河南省土壤调理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传忠研究员

从春天到冬天,无论是炎热的夏日,还是刺骨寒冬,亦或风雨冰雪,都无法停止他奔跑的脚步。他的梦想和脚下的路一起延伸,从贫困乡村到大江南北,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他用脚步丈量青春,用奔跑超越自我,把为梦想奋斗的足迹印在了时光之轮,跑出了一首属于自己的人生之歌,绘就了一幅优雅完美、气势磅礴的天然画卷。

他和常人究竟有哪些不同?带着好奇,2020年12月5日,笔者在北大荒农垦集团驻京总部,见到了应邀出席由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组织召开的“北大荒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的河南省土壤调理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传忠研究员,他操着一口标准河南豫东方言,朴素,随和,甚至有些腼腆,但谈到学术专业问题和他的发明专利时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了然于胸。

张传忠,1964年出生在古城商丘一个偏僻的贫穷乡村,排行老大,家庭十分贫困,艰苦的生活和磨难锻造了他执拗的性格,立志要成为一名让父老乡亲吃饱穿暖的人。

那是一个秋天,他提出了著名的“萝卜白菜理论”,成为我国配方肥料有力推动者,引领了全国传统施肥向配方施肥的转变。

那一年是1999年,距今已22年。

那是一个春天,我国第一袋控释肥料下线,他又成为我国较早把控释技术运用到配方肥料当中的人,解决了在外农民工施肥不便的难题,他被农民亲切称为“张专家”。

那一年是2004年,距今已17年。

那是一个夏天,又一项科研成果在他的手中诞生,一举解决了我国当前普遍使用旋耕耙犁地浅和土壤板结的技术难题,拉开了治理土壤污染、板结、退化的序幕。

那一年是2007年,距国家出台“土十条”整整早了10年。

他说:“这么好的科研技术如果不推广出去,不能为农民产生效益,为国家分忧,就违背了‘一切为了农业,一切为了农民’这个初心,就是愧对我的父老乡亲,愧对8亿农民,我们将是历史的罪人!”于是这个被一位老领导称为“南袁北李中间张”的他又开启了新的征程。十三年间,他北到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南到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再到湖南、湖北、山东等地,行程20余万公里,实地考察每一寸让他魂牵梦绕的土地。

他和清晨为伴,与黄昏相约,他把风声当掌声,把路人当观众,把用户当上帝,在枯燥中寻找乐趣,在答案中分享成功。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席卷武汉,快速蔓延全国。二月下旬,在他的指挥下,员工连续奋战了6天7夜,克服种种困难,硬是打赢了春季肥料供应战和新冠病毒阻击战,安全的把各地所需的农业物资保质保量的按时送到农民手中,确保了春耕肥料的供应。检验了非常时期他高超的领导艺术、指挥水平和召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英团队。

每每提起这两场战役,他总是饱含深情,感慨万千。他说:“没有英雄的个人,只有英雄的团队,每一位都是舍小家、顾大家的员工,这种精神让我很感动”。其实,舍小家、顾大家之家的典范就是张传忠自己。一位老领导曾这样评价他:“张传忠这个人生来就是为农业服务的,他对农业的执着超乎了常人想像,能停下来休息对于他来说是个大新闻。”

据家属和员工介绍,一年365天,他在家不超过100天,超过300天晚上12点之前没有睡过觉,过度的熬夜造成血压飙升,长时间的伏案造成腰椎间盘严重狭窄,再进一步甚至会造成终身瘫痪,后果不堪设想。

这就是最真实的他。他在背负着14亿中国人牢牢端稳饭碗的伟大目标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忘我奔跑,孜孜不倦,夜以继日……

过去的2020年,他带领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佳绩。耕地质量提升核心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组织专家对应用“松土促根土壤改良技术”高标准农田小麦、水稻进行机收实打测产和理论测产,增产幅度分别为17.8%和17.2%,耕层分别加深5.7cm和6.4cm,取得了显著的加深耕层和增产增收效果,在高标准农田土壤改良耕地质量提升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更是被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作为2020年农业主推技术并下文向全省推广应用。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让新技术能迅速在祖国大地落地生根,他把大把的时间花在了讲学上。“国家耕地质量提升培训班”、“北大荒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研讨会”、“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提升学术研讨会”“海南乡村振兴博鳌论坛”等国家和省市级会议都有他的身影,接到邀请,毫不吝啬,抽出时间给国内各地农业部门相关领导和技术负责人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把科研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进行分享,有力地推动了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土壤改良耕地质量提升。

至于那位老领导语中“南袁北李中间张”的说法,笔者粗略算了一下,我国有18亿亩耕地,如若全部应用耕地质量提升核心新技术产品,按照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鉴定专家组鉴定结论“亩增产率10%”,每年一季作物亩增产约100斤计算,每年就会多增产粮食约1800亿斤。按每人每年消耗粮食800斤左右算,增产的粮食就会满足2.25亿人1年对粮食的需求,相当于满足约1个北京市人口(2250万人)10年的口粮。所以,笔者认为这句话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经过缜密思考总结出来。

当历史的芳华迎春怒放,时间也会流光溢彩。张传忠从投入农业那一天起到现在,屈指一算已整整40年,40年的时间里,他扎根农业,埋头苦干,累了不言累,苦了不言苦,把14亿中国人端稳饭碗当作一生的事业不懈追求,创造了一个个闪光的亮点,留下一串串辉煌的足迹。

新的一年,他把目光放得更远。他说:“我现在想的是河南省1.2亿亩耕地的土壤改良、北大荒4300万亩黑土地如何‘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提升’和海南省每年向内地保质保量供应440万吨新鲜蔬菜的大问题。”而今,他站立在新的起点之上,带领团队携手并进,阔步挺进新时代!

“敢立潮头唱大风 无硝无烟亦英雄”。笔者把这句话作为结束语来形容这位从乡村走出来的以泥土作伴、以四海为家,把枯燥当乐趣、把事业当生命的国内知名土壤修护专家再恰当不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