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机场广告,透露中国云市场变局

作为商务人士的汇聚地,机场成为To B企业营销的主战场,尤其是云服务企业更是如此。因此,从机场广告可以管窥云市场的发展大势。

最近,华为云的一则机场广告引发业界关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热火朝天场面与“你专注转型升级,我专注技术创新”的文案很吸引人。更重要的是,这不是一则普通的广告,而是蕴含着丰富信息,可以这样说:这则机场广告,透露了中国云市场的变局,吹响了云服务新决战的冲锋号。

中国云市场生变

这组机场广告由两个广告画面组成,分别聚焦政企和互联网两大领域,风格一致,左侧是文案,右侧是图片。

在笔者看来,机场广告讲究“1秒钟效应”,人们在机场来去匆匆,对广告的注意力往往只有几秒钟,这时候广告的第一眼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在这1秒钟抓住眼球,就很容易被匆匆而过的乘客所忽略。

显然,华为云的这两张广告首先映入人眼帘的是右侧的图片:它们分别勾勒出的是政企和互联网的数字化、智能化世界。在面向政企的广告中,飞机、大楼、工业机器人、吊车等展现出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新型智慧城市等领域;在面向互联网的广告中,则展现出游戏、社交资讯、音视频、移动电商等领域。

广告上的一个词可以很好地形容这样热火朝天的场面,那就是:“智变·质变”。4月22日,在“苏州·进而有为 华为云城市峰会2021”期间,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华为云CEO、消费者云服务总裁张平安首次提出这个概念:步入“数质时代”,千行百业不是为了智能而智能,是为了质变而智能。智变是质变的最短路径也是最优路径。“智变”不是单纯的AI技术迭代升级,是以云、AI、5G、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

从广告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无论是政企还是互联网,正是以AI、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技术智变支撑起具体场景下的质变。例如,新型智慧城市的场景,就显示出在AI、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城市走向质变,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化,而是实现城市治理高效有序、为民服务全程全时、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城市发展新形态。

两张广告,也透露出中国云市场的变局。众所周知,云计算最早应用于互联网领域,但是伴随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上云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共同选择,Cloud 1.0时代正加速进入Cloud 2.0时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与应用白皮书》预测,2023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其中政府与企业的上云率将超过60%。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也在其《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20年)》中指出,未来10年,云计算将迎来发展的“黄金十年”,进入普惠发展期。

需要指出的是,政企上云(产业数字化)比起互联网上云(数字产业化)更加波澜壮阔。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指出,数字经济经济结构“二八”比例分布。2020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7.5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的19.1%,占GDP比重的7.3%;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1.7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达80.9%,占GDP比重为31.2%。相比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

而且,正如广告中所展示的,在Cloud 2.0时代,云、AI等数字化技术不再只是IT范畴,而是成为业务创新、体验升级的质变的核心底座,从互联网赛道到包括互联网与政企的全赛道,云服务市场的新决战开始了。

为什么技术创新是“核”?

如果说图片是第一眼,那么这则广告左侧的文字则是随后进入人们眼中的信息,最给人留下印象的,莫过于“技术创新”四个字。

在面向政企的广告中,是“你专注转型升级,我专注技术创新”;在面向互联网的广告中,是“你专注业务突破,我专注技术创新”。可见,在不同赛道,“核”都是技术创新。而且,如果仔细看,在广告下面的小字中已经给出了技术创新的方向和支撑:先进的云原生2.0架构,全栈智能规模化创新,云云协同全流程助力,中立安全服务可靠。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云服务上升到企业和机构质变的新高度下,唯有技术创新才能更好地完成使命。

以云原生2.0架构为例,可见一斑。为什么需要云原生?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教授谢长生认为,目前大部分传统企业已经完成了云迁移,但是和互联网企业相比,他们对云相关的技术在认知上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用云原生技术真正使传统企业受益是问题的关键。Gartner 2019年的报告曾预测,“2020 年,有50%的传统老旧应用被以云原生化的方式改造,到2022年,将有75%的全球化企业将在生产中使用云原生的容器化应用。”

云原生的兴起,暗合的是上面提到的云市场的变局:基础设施的上云只是第一步,而将应用云化才能真正发挥云的价值,降低IT成本,实现快速、敏捷地业务创新,完成智变促质变的重任。在云原生领域,华为云一直处于业界引领者的地位,并于2020年提出云原生2.0,发布云原生2.0全景图和云原生2.0行动计划。如华为云CTO张宇昕所说,云原生1.0阶段,是企业将业务从线下搬迁并运行在云上,是“ON Cloud”;而云原生2.0阶段,企业是让业务生于云、长于云,是“IN Cloud”。

(华为云云原生全景图)

云原生2.0对于互联网和政企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竞争激烈、节奏快速,云原生2.0可以重塑企业应用开发的方式,让它们能够更快地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功能和服务,例如网易游戏就基于华为云云游戏解决方案提供的强大云原生基础设施,开发性价比提升20%,为玩家带来更极致的云游戏新玩法;对于政企来说,华为云的云原生2.0可以让它们实现新生能力与既有能力的有机协同、立而不破,例如长沙就在华为云的支撑下,率先将云原生与政务云建设结合,为数字政府业务提供高效的资源保障,在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期间平稳应对了40倍的流量突发。

同样,华为云提出的“云云协同”策略,也是为了满足客户对一站式服务和业务全流程数字化的需求的创新。如华为云张平安所说,华为云“云云协同”策略,就是把基础设施底座华为云和移动应用生态华为终端云进行深度协同,为开发者和合作伙伴提供统一的服务与体验,包括统一帐号、支付、音频、视频等开放能力,以及统一开发平台、统一应用分发及运营服务。从而赋能行业应用,开启全场景服务新征程。

以视听行业为例,华为云用“云云协同”策略打造出端到端解决方案:华为云提供云基础设施,加速生产制作流程;终端云平台,提供大数据、支付、安全、客服等服务,优化内容引入、上传、加工、运营和分发、以及用户场景接入场景,华为视频、华为音乐构建的全球化的视频、音频内容生态分发平台为客户提供助力。

所以,质变要靠智变,而智变则要靠技术创新。

“共创”与“共筑”的背后

两幅广告中,还有两个词吸引了我的注意:在互联网的那幅中,是“共创行业新价值”;在政企的那幅中,是“共筑发展新高度”。

“共创”与“共筑”的背后到底有什么含义?在笔者看来,这两个词的内核是共通的,那就是华为云的生态思维,要实现“智变·质变”,不是只靠华为云自己,而是聚合全行业之力,共创、共筑。

在今年5月举行的“华为云生态峰会”上,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地区部总裁鲁勇表示,传统产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并存的行业场景,决定了传统云服务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千行百业的需求,需要重新认识新形势下云需要提供的能力:一方面,在技术领域,独行侠会被淘汰,共创、共建、共生将成为主旋律;另一方面,商业共赢考验的将不仅仅是短期的商业结果,更是如何保障长久稳固发展的共同做大空间的机会。

正如华为鲁勇所言,这也是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因为千行百业,场景更加复杂,唯有以开放之姿构建生态,客户、伙伴、云服务厂商形成共生共赢的关系,才能将技术与场景结合,才能让云真正落地,支撑起千行百业的智能升级。

在这方面,华为云有独特的优势。华为云的定位很明确,那就是坚持硬件开放、软件开源、做行业应用的黑土地。数字可以说明一切:在硬件上,鲲鹏伙伴发货在2020年占比达到52%,2021年目标更是高达80%;在软件上,操作系统、数据库、AI计算框架都走向开源社区;在行业应用上,2020年,华为云伙伴收入占华为云总收入已经超过60%。华为云伙伴收入增速高达188%,高于华为云整体168%的增速。

据了解,目前,华为云聚合了20000多家合作伙伴,包括14000多家咨询类伙伴和6000多家技术类伙伴,并与全球多家顶级咨询公司、运营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华为云与合作伙伴开展联合方案创新,云市场上架伙伴应用数量超过4500个。

这就是共创与共筑的力量。

后记:云服务的新决战

华为云的这则机场广告,展现出中国云市场的新变局:当千行百业走向数字化、智能化,云也走出IT范畴,上升到成为核心业务支撑底座的新高度。

新形势需要新能力,一方面需要技术创新,例如资源高效、应用敏捷、业务智能、安全可信,能够实现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的云原生2.0将成为必然态;另一方面需要生态共建,需要在客户、伙伴、云服务厂商之间形成共生共赢,重塑生产关系。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云服务的新决战已经来临,而市场的洗牌不可避免,具有新能力的云服务厂商,如华为云,将占据独特地位。华为云,背后是华为三十余年的技术和经验的支撑,加上构筑生态发展黑土地的定位,已经成为政企和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的首选。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华为云的这则机场广告,更像是吹响云服务决战的号角,也是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加速的集结号。一场“智变·质变”的深刻变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